1. 首頁
  2. 職場健康

驚蟄養生原則

驚蟄養生原則

驚蟄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4日~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節氣。曆書記載:「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那麼,驚蟄養生有哪些原則呢?下面將為您介紹。

驚蟄節氣養生原則

早睡早起去“春困”

驚蟄要早睡早起,以去春困。“春困”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驚蟄要遵循自然規律。早睡早起,睡前用熱水泡腳,並按摩足底湧泉穴,以促進睡眠。晨起可站在陽臺或窗前,充分舒展身體,微睜雙眼,凝視屋頂,然後雙眼微閉,將雙手搓熱,捂在雙眼上片刻,反覆21次,可以保養眼睛,防止春天眼睛乾澀。白天多到戶外曬太陽進行日光浴,可以養人體之陽氣,預防春困。

附:《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

穿衣下厚上要薄

穿衣要下厚上薄。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時暖時寒,而人體腠理也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便會減弱,所以,春天尤其是初春時節不宜過早除去厚衣。《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春捂”保暖防感冒

驚蟄節氣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由於北方冷空氣仍較強,氣候變化大,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著涼時被感染的。在天氣回暖時,要適當地減少衣被,天氣轉寒時則要適當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煩。應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加減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風寒溼氣的侵襲,預防感冒。

預防疾病莫大意

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在內的微生物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因此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清淡少油葷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預防乾燥可吃梨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多甜少酸助升發

飲食要多甜少酸。春季陽氣初生時的飲食調養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為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多食甜,少食酸,這樣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情志戒怒忌抑鬱

情志要戒怒忌鬱。按五行學說,春屬木,與肝相應。因肝喜調達,有疏洩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點,故肝也屬“木”。肝,惡抑鬱而喜調達。人們在春季一定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平和。

出門謹防蟲叮咬

驚蟄時節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蟲類的甦醒和活動,外出踏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草叢、樹叢間的蟲類動物,以免不小心觸碰到損害面板甚至對身體造成其他更大的傷害。外出踏青最好帶一些鹼性肥皂和抗過敏的外用藥物,萬一被被昆蟲咬傷後,首先用鹼性液體沖洗傷口,再塗抹抗過敏的藥膏以消除疼痛。另外,在野外旅遊,特別是在林區和山區時,應注意自我保護,要穿長袖衣和長褲。如果發現有蟲叮咬或面板有紅斑,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千萬不要麻痺大意。

保暖莫忘避風邪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風為這一節氣的主氣,此時的風邪最為猖狂,它會帶動各種疾病到處肆虐。稍不注意,病菌就會侵犯人體,避風如避劍,早晨出門時為抵擋風寒預防感冒,可喝一碗紅糖姜水。日常也可以自我進行經絡按摩,如:大腸經、膽經(風齒、風市)、三焦經(翳風、耳門),經常按摩都可以起到防止邪風和抵抗病菌的作用。

驚蟄養生重在護肝健脾

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冷空氣尚顯餘威,有時還會長驅直入;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南方陰雨開始增多,北方乾燥多風。諺雲:“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可見初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是驚蟄期間的天氣特點。

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傳統醫學認為,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臟為肝,順應自然界生長生髮之規律,春季容易肝風、肝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因此,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驚蟄養生原則

一、驚蟄應多吃清淡食物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做到飲食品種的多樣化,以保證人體能夠得到豐富而充足的營養素供給。

由於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飲食調養,增強體質以抵禦病菌或病毒的侵襲。驚蟄節氣是傳染病多發的日子,要預防季節性的傳染病的`發生,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

二、驚蟄宜適當進補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可以適當選用一些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應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蔔汁、枸杞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三、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雷響,萬物長”。專家稱,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同時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四、少酸多甘健脾滋肝

春天是屬肝的季節,肝氣容易亢奮,食物五味中酸味可以助肝氣,多吃會造成肝氣過旺,不僅身體不適,而且會損傷脾胃,使吃下的食物不易消化,所以此時要少吃酸梅、話梅等零食。糯米、黑米、燕麥、南瓜、紅棗、桂圓、栗子等甘味食物要多吃,甘味最宜補脾氣,脾臟強健了反過來可以滋養肝氣。

五、飲食要清淡多吃梨

天文專家提醒說,驚蟄時節儘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比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公眾在穿著上要注意保暖。一些年輕人,尤其是姑娘們,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這種穿著其實對身體很不利。

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裡穿裙裝,暴露在外的肢體會因為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痠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後更易發生區域性麻木、痠痛等症,久之會引發關節炎。因此,此時節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

驚蟄滋補原則

“春困”的誘因之一,就是油膩食品使人產生飽脹感,妨礙營養攝人,飯後使人出現疲勞、嗜睡、工作效率下降等。所以春季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大油大膩食品,如肥豬肉、油炸食品等。春季膳食要科學合理地搭配好膳食,如主食粗細糧、幹稀的合理搭配,副食葷與素、湯與菜的搭配等,並提倡多樣化,避免專一單調。只有這樣才能從多種食物中獲得較完備的營養,使人精力充沛。

香椿芽、春韭、柳芽、馬蘭頭、鮮薺菜等都是隻有在春天才能享用的好食物。它們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它們都是春季獨有的春芽食物。更加奇妙的是,這類食物正能切合此季人體的特殊營養需要。

薺菜是最早返青的蔬菜,因此被稱為報春菜。薺菜鮮嫩味美、營養豐富,其中維生素、鈣、磷、鐵的含量都很高,而且還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和膳食纖維,而後兩者是人體在春季最需要的營養素。

香椿芽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含量是普通水果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之多,也是不容錯過的春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