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什麼時候打春
打春,即立春,是古代農民豐收的一個重要日子,還是天干地支歷的第一天。那麼2017年打春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以下是PINCAI小編收集整理的資訊,供大家參考!
2017什麼時候打春
2017年2月3日和2018年2月4日
從2017年1月28日開始到2018年2月15日,為農曆的丁酉年,俗稱“雞年”,長達384天。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所謂“一年兩頭春”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有兩個立春日的現象。由於立春日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前後,因此,“雞年”確實包含有兩個立春日,即正月初七立春(2017年2月3日)和臘月十九再次立春(2018年2月4日)。
相對於“一年兩頭春”,還有“無春年”和“單春年”。“兩頭春”或“無春”的現象,往往會在民間引發不少議論,有人甚至將此與吉凶福禍、婚喪嫁娶聯絡起來。
對此,天文專家明確表示,“兩頭春”或“無春”都是由我國農曆和陽曆兩套曆法並行的制度造成的,由於我國的節氣是按照陽曆排列的,每月兩個節氣,日期是相對固定的,而這些節氣在農曆中日期卻又不斷變動,從而造成了“兩頭春”或“無春”現象。“兩頭春”也好,“無春”也好,都只是正常的歷法演變,絕對不存在“吉利”或“不吉利”之分,公眾不必過於在意。
據瞭解,“一年兩頭春”現象每隔數年便會出現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14年農曆甲午馬年,而再下次則要等到2020年農曆庚子鼠年。
立春的食物
1、春餅
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據載六朝元旦吃五辛盤(五種辛葷蔬菜: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現揚州人立春時也吃五辛:新蔥、韭黃、蒜苗、蘿蔔、芫荽。唐初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因與五辛盤有淵源,也叫辛盤,宋時改叫春餅,現也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元《飲膳正要》“春盤面”由麵條、羊肉、羊肚肺、雞蛋煎餅、生薑、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種原料構成。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動稱為“咬春”。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
2、春捲
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捲的過渡型別。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捲的名稱。春捲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附:立春節氣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立春節氣的氣候特徵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一年之中頭一個節氣,象徵著春季的開始,氣溫回升,大地回春,萬物充滿生機。此時太陽達黃經315度,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白晝逐漸變長,氣溫回暖。
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長了,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趨於上升或增多。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雖然春日漸暖,但因天氣的變化仍然無常,防寒防冰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