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優秀作文精選
篇一 慚愧也是一種美德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說:“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人都會做錯事,只要會內疚,會慚愧,就是一種美德。因為,會產生慚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顆崇善之心。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剛上車的男孩請求司機等一等他的媽媽,一分鐘後他的媽媽還沒來,車上的人開始抱怨,孩子的媽媽耽誤了大家的時間,這時,孩子的媽媽一瘸一拐地上了車,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看故事時,我們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到了車上的乘客們身上?他們為什麼沉默?是因為先前不知道孩子母親是殘疾人,對自己錯怪了他人而慚愧,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故事,因為乘客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且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慚愧。可以這樣說,他們抱怨行動遲緩的母親時,心中的善良尚未復甦,可當他們的雙眼看到殘疾母親艱難行走時,他們深藏心底的善良被激活了。這是令人高興的。
原諒他人的錯誤,是一種美德;漠視自己的錯誤,是一種惡習。車上乘客沒等他人提醒便能自省,他們選擇了承認自己的錯誤,給他人以理解,在沉默中感到了慚愧,這也是一種崇高的美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說。
《世說新語》中有一個少年叫周處,年少時胡作非為,為禍鄉里,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為鄉野除掉了“三害”,名揚古今。
別因感到慚愧而羞恥,因為慚愧本身是向善向美的,只是,別讓你的慚愧吃到。
2015年3月2日,在T168次列車上,一母親說兒子才上一年級,沒超過高不用買票,隨後測身高,男孩已超1.2m的購票標準。女子因兒子雖高,但年齡太小不願補票,男孩在這時說道:“我今年11歲,上四年級了,這是我的壓歲錢,可以給自己補票。”母親看了看兒子,沒有說話,默默地低下頭,從身上拿出錢為兒子補了票。等列車員轉身離去後,母親對兒子說:“兒子,這件事是媽媽的錯,你做得很對,媽媽為你自豪,以後媽媽再也不會這樣了……”
男孩糾正了他媽媽的錯誤,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而母親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慚愧,兒子的車票補上了,差點在兒子心靈上留下的陰影也及時抹去了。一切都沒有缺憾,一切都還算完美。能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並改正,這也是一種美德。
人難免犯錯,你在錯誤面前感到過慚愧嗎?不要因羞愧而不願表達慚愧,慚愧也是一種美德。
【點評】作者從乘客的角度立意,而且中心論點針對當前比較熱的觀點:慚愧之心,很有新意。兩個材料詳略得當,能聯絡現實,運用熱點事件作為材料,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篇二 蹊徑之上
社會進步的風采究竟在於何處?是一腔赤誠兢兢業業,是獨抒性靈體悟人生,或者還是在於用新的思想與理念去引領創新?——我想,對於社會發展、促進時代進步而言,最美風采定當歸屬後者。
“詩歌的靈魂在於創新,即創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驚歎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英國詩人塞·約翰遜如是說——詩中若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古語有云“獨闢蹊徑”,意指創新者們沒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發白的道路上循規蹈矩,而是一步一個腳印一路一身泥濘地探索出了自己的方向,從而獲得了最後的輝煌——蹊徑之上,風景依然,煙雨散盡,更比南山!
行走蹊徑之上,不從舊不循古,當成個人功業。明初建文,不諳國是,腐儒當道,令得父子相疑,兄弟相害,朝綱紊亂,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難,以清君側,可怎奈兵力懸殊亦是不在正統之位,堪堪欲敗。千鈞之際,燕王另闢蹊徑,棄一切所獲之城,兵回北平,建文之軍見之大喜,即刻分兵佔之。本由兵力欠多而退,而官軍不明就裡,驕狂放縱,此分兵占城之舉即中燕王下懷——無兵力之憂,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於是永樂盛世成就明初繁榮。兵法,詭道也,也正是此等另闢蹊徑創新之舉往往成就不世名將,締造輝煌功業。
行走蹊徑之上,新模式新路線,可造企業成就。隨著步入資訊化時代,快遞外賣等行業佔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訂餐軟體“餓了麼”橫空出世,開啟了網路訂餐配送流程一體化的時代,企業經營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創新的思維,一直都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也只有創新才能保證一個企業的生命力與成長力。
言及此,我還想強調,創新的思想經久不衰,不只是因為它可以促進一個人與一個企業的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創新之舉,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發展的福音。
所以,行走蹊徑之上,長眼光全方位,能夠助力國家崛起。屈辱的近代史往往是國人不願回憶的,也因此為了再次淪為“落後就捱打”的物件,中國人不斷奮進著,創新型人才也在不斷地出現,帶領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超級計算機、探月工程、航母作業紛紛取得了可觀的成就。試想,若是沒有這些為了創新而做出的努力,我們真的還能獲得像現在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嗎?
創新之說,歷久彌新,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依然是發展進步的主旋律。大路上,我們是不斷高歌猛進的;蹊徑上,我們是否也應該篳路藍縷?無疑,這是肯定的答案,不消說的理由!
那麼,就讓我們把這社會最美的風采銘記心中,一起去領悟那蹊徑中別樣的風景!
【點評】和題目一樣,作者另闢蹊徑,從創新的角度著手,開篇點題,中間兩段並列式結構論證,結尾深化主題。
篇三 仰觀宇宙,俯察萬物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得以藉助電視、網路等手段以認識自然。但若把科技當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徑,在我看來,不免可悲。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親身走進大自然中,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才能夠真正感知自然的美與力量。
何謂“感知”?“感”即感受,“知”為相知。明白了這一點,便可知為何科技手段無法讓我們真正地親近自然,感知自然。
電視可讓我們知曉全球天氣,網路可讓我們將生物知識盡收眼底,科技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了解自然萬物的一種極便利的途徑。然而,這頂多可算作對與自然相關的科學知識的學習與認知。科技歸根到底只是一種工具,它始終無法讓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們從來不會為螢幕上的紅花綠葉而歡呼雀躍,畫家們從來不會面對電視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揮毫;同樣,天氣預報不會讓詩人詩興大發,生物綱目種屬也無法讓作家文思泉湧。作家遲子建曾說過:“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顆心臟。”既然如此,我們必須放下滑鼠,離開電視,親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與大自然相感相知,相親相近,讓心靈得到美的洗滌。
以親身走進自然的方式,其意義還不止於對美的感知,更在於透過與萬物的接觸,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從而對自然長存一顆敬畏之心。
人本為自然的一個部分,然而,工業文明的興起,斬斷了人與自然間的紐帶。人們得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這便使人類對自然失卻了敬畏之情,卻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試想,若只從天氣預報中認知自然,又何談對藍天白雲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識概括自然,又何來對花草樹木的珍視與保護?過分依賴科技,卻失卻了對自然的親身感觸,使人類忘記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於是我們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製造出霧霾封城,河水重金屬含量超標這樣種種的荒謬事情。科技並沒有讓人與自然更近,相反,它疏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讓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讓我們重返自然,親身感受自然,我們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靜坐蓮池旁,與蓮花久久對視,莫奈才能創作出傳世佳作《蓮花》;走進馬群中,與奔馬朝夕相處,徐悲鴻才能在畫中淋漓盡致地展現馬的健美與力量。此二者,皆以親身接觸的方式,走進自然,想必這便是他們得以與自然相感相知,並從其中獲取心靈的力量的原因。
讓我們走進自然,於天朗氣清之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與大自然真正相感相知,相依相守。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篇四 穩穩的幸福
“我不想在雲端舞蹈,我只想在地面行走”。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如是說。
在雲端舞蹈看似舞步輕盈曼妙,卻遠不如在地面行走穩穩的增補幸福。
雲端怎樣?雲端舞蹈,似乎給人一種傲視群雄,“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那是英雄的舞蹈,那是勝利者的舞蹈。但是,卻也舉步維艱,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會踏空墜下,摔得粉身碎骨。
東坡先生有詞雲:“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地面行走又如何呢?地面行走,再平凡不過了,但卻是一步一個腳印,倚著大地的支撐,才能使步子邁得堅實起來,厚重起來,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腳踏實地,才不會飄得太遠。當強秦大兵壓境,紙上談兵時,趙括那“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激情澎湃,讓趙國人誤以為看到了救世主。而到了真正的戰場上,全變成了一紙空談,趙軍的四十萬精兵,就這樣被他的“雲端舞蹈”一步步推入死亡的深淵。倘若趙王能夠認準人選,相信趙母的建議,倘若趙括將紙上談兵換成腳踏實地的演練,定會清楚自己的缺點所在,裨補缺漏,那戰場,必將是強秦的墳墓。
我願意在地面行走。腳踏實地,才能把握時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人生數十年匆匆而過,或許你只是在風中搖曳身姿,跳了一曲探戈,卻不知“三十八年看過,彈指一揮間”,時間已經一去不返,而在泥土上印上你的足跡,“成因飛鴻踏雪泥”,回首便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步伐,血與淚開闢的道路,便能在每一個現在經大地印上專屬的勳章。
腳踏實地才能成功。古希臘神話中,安泰是戰無不勝的大力士,因為他的腳從未離地,而他的母親地神蓋婭正給他源源不斷的能量,而當他被赫拉克勒斯引誘到空中時,失去地支援的安泰只能任人宰割,安泰的失敗在於他從未認識到腳踏實地是多麼珍貴而有力啊!
文學作品脫離生活就像在雲中漫步,華而不實,很難使人產生共鳴;音樂脫離了大眾便成為一小部分人的專屬,曲高和寡;人脫離了實地,虛偽浮誇,便從潘多拉魔盒中蹦出,人便會失去那穩穩的幸福!
演繹人生另種風采。人的一生,可以選擇貼在地面步行,踏實地走完每一步。讓每一個腳印都留下自己或努力,或喜悅或掙扎或憤怒的情感,那自己的一生也不枉白活一場。但也不妨換個方式。野性揚眉劍出鞘,放蕩的激情恣意揮灑,將人生置於雲端,充滿力量與技巧地扭動每一步。水火交融的熱情,亦可呈現出生命的另一種風度,另一種風采。
只要能夠舞蹈——立於雲端又何妨?
篇五 舞蹈範兒
我一生都在不斷地跳舞,跳得精彩與否,大家知道。結局如何?到最後才能知道。現在,只能盡情地跳,盡情地展現自己的舞姿。不過,要跳得與時俱進,要跳得出脫驚人!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才能驚動每個人的靈魂。我決定要跳出一片天,跳出自己的精彩。
其實,每個人一生都在跳舞。只不過有的跳得很精彩,受到了別人的讚賞和鼓掌;有的則跳得一般,喧染不出氣氛,沒有掌聲。無論怎樣?舞步是不能停止的,正如我們的生命一樣,時刻都在跳躍。人生也是一個不斷運動,不斷起伏的過程。只要生命存在,運動就一刻也不能停息。
如果我們把運動比作是跳舞,那麼人每天做各種各樣的姿勢,就是給光陰留下了美麗的畫面。人人都想在上面跳得精彩動人!都想得到人們的喝彩!可豈不知每個人的舞步不是一帆風順的,它要受天氣、舞臺,觀眾的心情而定。時機好時,優美的舞步,當然會博得人們的讚賞和歡心;時機不好,凌亂的舞步不僅沒有起到效果,反而給人們留下了紛亂的印象。因此我們的舞要適時、適中。要把握好舞步的要領,把握住人生的航線。儘管有時也有風雨雪霜天氣聚變的日子,也有不適時機、觀眾掃興的時候。但我們時刻要保持頭腦清醒,沉著穩重,不驚不慌,邁著輕盈的步伐,拖著矯健的身軀一直向前舞蹈著!
有人說,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員,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輕歌曼舞。都想跳出自己的精彩,都想唱出心中的最美。可事不如人所願!有的人一躍高飛,一下就功成名就;有的人在頻頻起伏,不知所云。有的見效快,有的見效慢。有的時來運轉,鴻運當頭,有的一生平凡,厄運不斷。基於這種情況,我們生活中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要看好風舵,掌好航線,一步一腳印,平穩前行。順其自然,活在當下。有福的當然福星高照,沒福的只能聽天由命!
只要跳好自己的人生舞,善待一生的光陰,走好人生每一程。就算不成功,也此生無憾!
我的人生就是時刻隨著時代的脈博跳躍的,最初因為得適應時代的主流,才能跟得上當前的形勢,才能邁向前方。所以不得不適應社會,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的開放,工作的需要,慢慢地也跳出了自己的人生舞曲。雖不很雅緻,但也有了點起色。現在,居然能獨自跳了,跳得也有了點眉眼,可還覺得不夠完美,還想跳出自己的一片天,跳出自己的精彩。
篇四 草色遙看近卻無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詩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潤下小草發芽,遠遠望去一片綠色;可當人們走近時,卻發現綠色淡了,甚至肉眼都看不到。從文學的角度評價,韓愈的詩句是美的;但我覺得,退之先生的這兩句詩用來概括生活中的某現象也是再恰當不過的。
人們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時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現在遙遠的地方。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事蹟廣為流傳。在呼嘯的汽車衝向學生的一剎那,她用纖弱卻有力的身軀搭起一個安全的崗亭;“最美司機”吳斌的事蹟感動千家萬戶,在鐵片擊中血肉之軀後的76秒,他以美到極致的動作完成了由兇險到平安的擺渡。人們仰望張麗莉,因為在這個“個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奮臂揮手形象地詮釋了師德的最高境界;人們欽敬吳斌,因為在這個道德與責任日漸稀薄的年代,他忍痛減速泊車的鏡頭是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的最好說明。“最美”二字,是對他們的最高獎賞,更是對無疆大愛徹底迴歸的呼喚。
有時人們也會生髮這樣的慨嘆,為什麼英雄只在遠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現?心情可以理解,但認識不能說沒有偏差。很多人認為,只有作出做出驚天動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體鋪天蓋地宣傳的人才是英雄。用狹隘與拔高的標準衡量,真正稱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數。實際上,“最美女教師”、“最美司機”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設問一下,如果張麗莉沒有遭遇車禍,如果吳斌沒有遭遇奪命的鐵片,這兩個人是不是可以稱為“英雄”?很難回答。我們的社會還沒有進步到,可以把一個不在“編制”內的教師,把一個平凡的司機和英雄聯絡在一起,哪怕你是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他是一個行車十年無事故的優秀員工。
羅曼·羅蘭說:“英雄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借用來評價張麗莉、吳斌很貼切。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張麗莉和吳斌,只是因為他們離我們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視了。英雄就在身邊,可我們卻一直在呼喚英雄,尋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論!
“水到底是什麼東西?”小魚的發問是天真的,所以不可笑;“英雄在哪裡”,成人的發問是愚蠢的,當然就是可笑的,而且可笑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