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總結範文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1

一、指導思想

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習做人,初步形成社會意識、公民意識、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為逐步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是《品德與社會》課最為突出的特徵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0人,他們大都是從本校五年級升入。學生的品德表現參差不齊。學生透過6年的品德學習,已能得到很多知識,還能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並學會正確地觀察自然、認識自我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小學生。現在已進入小學階段最後一年,學生的思品課學習即將結束。本學年,我們將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效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想進步與提高。

三、教材簡析:

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節,在愉悅的心情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在教學中,我將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透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後,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並藉助假設、聯想、想象、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行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會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四、教學措施

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裡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通

過介紹一些英雄或老一輩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學生真切感悟到什麼叫高尚,什麼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麼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蹟和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學生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於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會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五、課時安排

每課一課時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上二(5)班的品德與生活,另外打雜附加有外出教師時代其上課。我認真完成學校領導安排的任務,負責任地完成外出教師留給的教學任務。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

本學期我在思想上嚴於律己,時時以一個好教師的標準來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進步,得到提高。積極參加政治學習,深刻剖析自己工作的不足,找出自己與其他教師的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論修養。同時,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一年來,除了積極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外,我還積極進行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素養,使自己能夠更好的勝任教師工作。透過學習,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充實了自己,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為自己教學實踐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做好了準備。

二、認真備課,上好課。

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開學初,我認真通讀教材。認真制定好集體備課計劃。課前,我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並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課堂上,我努力將所學的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與教育實踐中,積極運用遠端教育資源,運用課件以及多種教育方法,精講精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力求用活教材,實踐新理念,增加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的體現素質教學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每上一堂課,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絕不打無準備之戰。課後注意對學困生的輔導,每講完一節課,及時反思,找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作業能做到及時批改認真糾錯及時查缺補漏。同時對待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幫扶方法。特別是對待後進生,我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表揚,課後多找他們談心。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力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透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我還有許多不足,對學生的瞭解不夠,耐心不足,管理經驗欠缺。這些還得在以後的日子裡加強學習。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3

一個學期過去了,對於我來說也才是一個開始,在這個學期中,我做了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班級工作的重點。一個孩子的成長要具備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放在了首位,一個品德不好的人,智和體發展的再好,對社會也沒什麼好處。所以我們老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們熱愛祖國,增強集體觀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形成一個遵守紀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集體。但是一個人的品德是從小時候在父母的教育下形成的,到現在已成了一個習慣,要把他壞品德改正是很難的。我們就必須每天都進行教育。

二、重視班委班風建設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要組織一個成功的班級,班主任首先要選擇一些品學兼優、責任心強、樂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擔任班隊幹部,進行培養和教育,使之成為同學的榜樣,帶動其他同學不斷進取,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

(1)、培養班幹部

班主任對班幹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幹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對班委會的工作要經常檢查,而切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給班幹部自己放手不管。我還堅持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並加以改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為。而對於班幹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並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2)、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集體是在活動中產生的,大集體如此,小集體也一樣。我組織了互幫互學活動。學習中好生帶差生;紀律上互相提醒;勞動生活上互相幫助。透過活動擴大班幹部在同學中的積極影響,透過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團體意識。這樣既能在班幹部的常規管理上起到明顯的效果,又能使同學之間養成團結友愛的習慣,在班級中形成團結友愛的風氣,使班級成為一個大家庭。

三、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的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指導學生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但班級中也存在差的學生,在學習上總是不努力,無任你怎麼教育他,他只是做他自己的。

四、關心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要對學生全面負責,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課業學習,而且要引導他們開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養成良好習慣,增加社會知識,掌握一定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增長實際才幹。

在班級工作中我有許多不足之處,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總結經驗教訓,那麼同時也希望大家多給我意見,使我能在錯誤中成長,使班級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4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試用)》指出,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著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大綱還明確闡述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學基本功能之一。小學低年級學生年少幼稚,從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說,他們正處於學習與遊戲分化的最初階段,對生活的瞭解和道理的認識都是蒙朧的。所以,思想品德課要讓低年級學生理解觀點、明白道理,教師就要講究教學方法,就要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學生接受人生道理、形成良好品德的環境。要想上好小學低年級思想品德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備課,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絡

有些人認為,小學低年級思想品德課,內容簡單、道理淺顯,容易說得清楚,於是,不願花精力去考慮教學方案、教學手段和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結果一節課下來教學收效甚微。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確道理,規範自己的行為,教師就要認真地備課,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備課?

首先,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其次,設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薰陶。

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入手,細緻入微的講解,點撥。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掛圖、幻燈、課本中的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回憶,想象,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溫暖,集體生活的和諧友愛。由此可見,只有認真地鑽研教材、瞭解學生,教師才能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同時也要把課外知識融入課堂教學。課外學習的空間是廣闊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當前國情、國策、國內外局勢以及人們關心的敏感話題,從報紙、新聞、雜誌上收集資料,自主選題,自主展開學習過程,自主總結學習結果,將課外知識融入到課內教學。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加強學科間教材內容的融合,把握教材的前後聯絡,密切課堂教學與學校、家庭、社會的關係,把實踐活動落實到實處,既能使學生學到知識,又能培養學生能力。指導學生課前查閱相關的資料,做好課前調查,課上積極體驗、閱讀、探究、討論,鼓勵學生多動筆,把自己的感受、體驗選擇說、寫、畫等適當形式描繪出來,加深課堂教學的理解與認識。

二、寓教於樂,形象地講清觀點

低年級學生好動、坐不住,所以形象生動地講清觀點,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而關鍵是如何做到講清觀點、形象生動,千萬不要連篇累牘。要注意從兒童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特點出發,並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可以透過活動、遊戲、插圖、幻燈、參觀等,把道理寓於遊戲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淺出。這是上好課的第一步。

小學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而且還必須重視道德行為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低年級學生是培養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根據“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的原則,在課堂上堅持行為規範的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每節課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強化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用所學過的內容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即進行課堂行為分析。學生的評論雖幼稚簡單,但透過這樣一評,表揚了先進,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生明白了是與非。根據低年級小學生分辨能力低的特點,經常向他們講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學校中的好人好事,讓他們學有榜樣,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就能加強學生自我行為訓練,達到了思想品德課動情、曉理、導行的目的,讓課堂知識在課外得以實踐。課堂活動形成的知識,需要具體行動的檢驗,才會真正起到規範行為、養成良好品質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想法設法把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延續到課外,使這種知識得以鞏固和昇華。

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教師不要擔心自己不講學生就無法學會,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能行,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學生嘗試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探究的學習過程,即使結果是失敗的,但過程也是有價值的。社會就是大課堂,要想學好《思品》這一科,不能使學生侷限在課堂知識的學習上,要樹立“大教育”的觀念,將教材作為一個範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挖掘教材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迴歸學生的現實生活。

在思想品德課中,提高學生明理能力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科學地把握和運用,就能夠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受到教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僅僅是透過課堂中教學行為來體現的,教育的空間是廣闊的,生活中處處有教育,時時有教育。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綜合運用身邊一切可用教學資源,最佳化教學環節,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為他們進一步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奠定基礎。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5

本人承擔了三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打算。做到開學有打算,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究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存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養。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關心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明白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養。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關心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峻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常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愛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養,總之,透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養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6

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本人承擔了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二至五年級思想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1、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3、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彙報活動,團隊心理遊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如:《尋找身邊的科技》,就是通過幾個相關專題、活動得合作體驗,讓學生透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5、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經過一學期的摸索,我和學生雖有了收穫,同時也看到了自己教這門新課程時,缺乏深度性、靈活性。要想教好這門課程,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7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一個學期又在我們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過了。回首這個學期品德教研組的工作,我們品德教研組的每一位老師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根據開學初期制訂的教學工作計劃、教研組活動計劃,以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從規範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研究。一學期來有讓人會心微笑的成績,但也有還需努力的地方,為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揚長避短,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

1、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

本學期採用多種學習方式閱讀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及其相關教學雜誌,如:《小學德育研究》。七年級上期思想品德教學計劃我們利用課餘時間多多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例項,儘可能地為老師們提供一個學習、擴充套件的空間。透過學習,老師們確立了新的教學觀念,用課改精神統帥自己的教學行為,充分發揮品德課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將教師從煩瑣的備課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備課的質量和資訊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時間用於“磨好課”。

備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學計劃突出學生活動、合作學習探究方式,以教學方式的改革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立足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交流、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品德組一直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一個目標。課前帶領學生蒐集資料,把的社會生活引入課堂,結合品德學科的特點,我們品德組的老師及其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為中。在學期末的縣學科檢測考試中,據學生反饋情況較好。

4、教學實踐與科研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這個學期,我們教研組進行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和諧教育教學模式”的系列探研討,下一步將按方案開展實踐活動。組內的老師雖然都是擔任了語數教學,有的還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學中開創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穫。有許多老師積極撰寫了品德論文參加縣、市級評比。在此非常感謝一些班主任老師能積極參與到品德教學研究中來。

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更新教學理念,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裡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8

本人承擔了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德育成績

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透過本期教育,學生整體有所提高。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

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對學生的評價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

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總之,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9

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教學總結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本人承擔了三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

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10

在這一學期我承當了四年級思想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我盡職盡責。依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研究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覓有效的教學途徑。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平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知道何謂善、惡、美、醜,進步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構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本學期四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以下:

一、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程序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弄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嘉獎,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故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故鄉,知道故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故鄉的環境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惜公物的好市民。

3、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熟悉哪些應當作,哪些不應當作,透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情勢引導和教育學生,不管甚麼時候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讓,見到他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勤儉的良好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平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知道尊敬老人、愛惜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勤儉的好孩子。

5、透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二、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題目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構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顯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情勢;擴大了教學資源。

3、留意創設情形,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幫助他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進步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進步課堂效力。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11

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本學期,我承擔了一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中,我能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透過教學,學讓生能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樂於交往,體驗快樂,形成好的生活習慣,並能有一個正確的生存態度和處事方法。

1、尋求新課程的改革。

我在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能採用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

我在教學時,做到了關注學生的接受性,尊重兒童的年齡特徵,挖掘生活對兒童品德形成具有價值的資源,體現出兒童個體與其周圍自然、社會的內在聯絡,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社會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

3、設計豐富多彩、易為兒童接受的教學活動。

結合本學期品德組的課題,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創設體驗性活動來實現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來設計教學活動。對於品德與生活課堂,要考慮到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僅僅侷限於講解教科書,學生也不是依靠聽講來學習,而是要透過觀察、調查、實驗、探索、服務、製作、創造、表現等活動,實際地去感受、體驗、領悟、發現。根據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教學時將教學活動的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

4、講求教學的實效性。

設計出好的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那麼就能有效地達到預想的目標。我創設了多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收穫。教學活動的選擇首先考慮的不是活動的形式和數量,而應該是活動的有效性,活動本身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去感受、體驗,以親身感知來接受知識。

透過本學期教學的回顧與總結,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學習教學理論,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2、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做好課後反思,及時針對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辦法。

雖然這學期我在教學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透過教學總結,我仍發現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總之,為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將繼續求索,不斷創新。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12

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本人承擔了三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總結。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其它教案《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13

一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在這一年來,我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重要著作,特別是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努力把自己鍛鍊成新時代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一、思想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時刻注意向其他老教師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同志,並且教育目的明確,態度端正,鑽研業務,勤奮刻苦;尤其是向優秀教師學習。我平時注意主動幫助其他老師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工作的能力。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在領導的關懷下,在同事們的幫助下,透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我將努力工作,勤學苦練,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經受任何考驗的人民教師。

二、教學方面

開學初,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學校教研員的指導下進行集體備課,仔細聽,認真記,領會精神實質。然後根據要求,提前兩週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課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學習好大綱,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

及時查缺補漏。根據減負的要求,會適當地留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

師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待後進生要多給一些溫暖,用愛字改變他們,理解尊重信任他們。愛學生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作為一個英語啟蒙的教師,我有責任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有責任引領他們張開理想的風帆,駛向夢中的彼岸;我有責任引領他們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無盡的天空。

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教授學生知識,更在於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

三、個人學習

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

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電腦知識,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 也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四、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學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學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14

本學期擔任九年級的思想品德科教學任務,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圓滿地完成的這個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在這個學期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研究這一學期的教學經驗,反思和總結這一學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並結合學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紮實開展工作。這學期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選擇教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為此,本人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在深入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寫出了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每一節課都能做到“有備而上”。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樂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了愉快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二、加強對中考的研究和中考資訊的把握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加強中考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和中考複習中,我聯絡教材,研究課標,研究20xx年的考試說明並不斷總結三年來的中考題,從而把握中考的熱點和複習的重點。極大地改善了中考複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透過多渠道獲取中考資訊,加強對學生的中考模擬訓練,使學生掌握答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們解題的靈活性。

三、面對全體學生,尤其留意培優補差,加強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非常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撥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透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四、不足之處:

1、新課改理念運用於實踐較少。雖然大家思想上、觀念上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對於新課改理念落實的還較少,課堂上還是較多地採用傳統的教法,給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的時間、空間機會不多。

2、教學中,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平時對思品題目的訓練和學法教法的指導還不夠。

五、改進方向及具體措施: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不僅要努力做學生的良師,還要做學生生活中朋友。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關注後進生,給他們更多的讚賞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成績迎頭趕上。

1、更新課改觀念,改進教學

教材的設計和中考的命題要求,要求我們儘快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所以我們的教學不僅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還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2、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比較,把握其內在聯絡;同時要明確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與具體的要求,對照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對知識進行學科內和學科之間的整合。

3、掌握方法規範答題

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的指導,強化歸納綜合的訓練。訓練是使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有效途徑,適度訓練,可以逐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學科表達能力。我們要善於挖掘教材,把握教材重點,從不同角度、層次,精心選取不同題型練習,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應變能力。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15

六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人教版)這一框題,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課前,將相關的內容設計成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思想品德教學反思。上課時,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透過圖文等材料進行分析講解。節省了大量的講授時間和板書的時間,保持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絡與鞏固。課中,又將在在課前按中考題型設計有關的課堂練習題,在各個教學環節中不斷出現,讓不同層次型別的學生都能參與回答,並及時進行教學效果反潰使學生在一節課裡的時間裡真正學到更多的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

上完課之後,我感覺:雖然多媒體教學有著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有其自身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其它的教學段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因此,多媒體代替不了教師的教學,更代替不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讓它們相得益彰,使思想品德課教學達到最最佳化。

教學反思二: 注重聯絡,匯入新課

透過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匯入新課。這也是較常用的有效方式。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按先後知識點的聯絡,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絡,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溫故而知新”的求知慾。如在講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兩代人的對話》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同學們,前一框的學習,使我們認識到,由於與父母的年齡差異以及多重代際差異,而導致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了代溝,從而引發家庭矛盾的不斷出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我們與父母的溝通。怎樣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樑呢?這就需要正確認識家庭矛盾;如果誇大與父母的矛盾,會在處理家庭關係時有牴觸情緒,妨礙溝通;看不到矛盾,會不在意解決與父母的矛盾,也不利於我們的進步,教學反思《思想品德教學反思》。這樣處理,使學生從上一堂課的內容中,激發進一步地探究新的知識興趣,也使新舊知識能夠最終達到系統化、網路化。

教學反思三: 活動教學有感

習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五課第二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時,小品表演,即:小濤和Jack的故事。小品簡單過程:場景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級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從穿著、語言、動作表情,無不表現出美國人的自由、隨意、不拘小節的性格。場景二、Jack請小濤吃飯。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濤很難理解,表現的很不開心,期間點菜時小濤簡單介紹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場景三:Jack過生日,小濤送了他一盒美國的“好時”巧克力,Jack給了小濤一個大擁抱,並當場拆開禮物,分吃巧克力,小濤對Jack的擁抱很不習慣,也覺得Jack當場拆開禮物就吃,很沒有禮貌。學生看完小品後,多媒體呈現課本的問題(人物換成Jack):1、如果你是Jack,會怎麼辦? 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Jack的處理方式嗎? 3、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著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多媒體呈現七八十年代的穿著打扮的圖片)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髮言。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能讓學生在由向教師要知識向自己、同學、社會要知識的轉化中,體驗成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慾望和創新意識。

可見,活動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活動教學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研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使之在動態中掌握知識,內化情感,樹立信念,指導行動,達到思想品德課知行統一的要求,是教師、學生在教學系統中,藉助教材的教、學互動的過程。它區別於傳統的過程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理念聯論實際的特色。活動教學可分為常規課堂活動教學和大課堂活動教學,在這裡筆者所說的活動教學,主要是說常規性活動教學。所謂常規性活動教學,是指在正常的學校教室內的活動教學,它可以透過課前的有關新聞釋出,課堂教學中的討論、辯論,社會調查材料公佈、小品表演等形式為課堂教學服務,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