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舞蹈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通用11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舞蹈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1

一、主題:

形體基訓及舞蹈表演

二、活動物件:

二—四年級

三、具體時間:

每週三下午第三節課

四、人數:

26人左右

五、活動目的:

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愛好,活躍學生課餘生活,創設校園人文環境,展示學生藝術特長,特創立舞蹈社團,透過這個平臺讓喜歡音樂喜歡舞蹈的孩子得到培養,透過舞蹈訓練讓孩子手腳能更靈活的配合協調。同時透過舞蹈表演,也會激發起學生表現力和展示自己的慾望。

六、活動具體過程:

九月份:

1、宣傳發動,確定參與活動的學生名單。

2、制定活動方案和教學內容。

3、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

十~十二月份:

1、選取教材對學生進行常規的形體基訓,使學生的軟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2、透過一些舞蹈的基本功表演,讓學生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舞臺表演的鍛鍊。

3、根據學生的訓練情況排練一至兩個成品舞蹈,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

一月份:

1、成果作品展示,舞蹈隊員對本學期的內容進行大彙總,進行現場展示也可以利用校園電視臺進行播放。教師總結。

七、舞蹈基本功訓練要點:

頭頸、肩、胸、腰、手、胯、腿、腳等訓練。

1、頭頸的訓練:前、後、左、右傾頭、頭頸的轉動。

2、肩的訓練:壓肩、環動、松肩。

3、胸的訓練:含胸、展胸、仰胸。

4、腰部訓練:彎腰、轉腰、涮腰。

5、手位練習:基本手位。

6、下肢訓練:

(1)腳踝部:勾腳、繃腳、向內轉腳、向外轉腳。

(2)腿膝部:壓腿、吸伸腿、環動腿、踢腿、搬腿。

(3)腿部:橫叉、豎叉、壓叉。

(4)胯部訓練:開胯訓練。

7、腳部訓練

(1)蹲:把杆蹲、地面蹲。

(2)擦地:把杆擦地、地面擦地。

(3)勾繃腳:地面勾繃腳。

地面部分的練習:坐姿、勾繃腳、腿的外開、肩和頭部的練習、後背挺直的練習、伸腿練習、壓腿練習、胯膝屈伸、踢腿組合、背肌和腰肌的練習、腹肌的練習。

身體協調訓練:腰組合、頭肩組合、手臂動作配合、步伐訓練。

舞蹈訓練計劃與安排:

基本功訓練、舞蹈組合和表演能力訓練。

成果展示:學期末或元旦進行現場展示。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舞曲的名稱,初步感知舞曲優美、柔和的旋律。

2、會用優美的動作跟隨音樂表演。

活動準備

讓幼兒熟悉少數民族瑤族,跳舞唱歌的場景圖片,配樂磁帶《瑤族舞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理解樂曲的內容,找出主要音樂形象。

1、小朋友,我們今天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教師彈奏樂曲)。

2、剛才的曲子叫《瑤族舞曲》,好聽嗎?我們再聽一遍錄音,你一邊聽一邊想,音樂中告訴我們叔叔阿姨在幹什麼?聽完樂曲,讓幼兒說一說(叔叔阿姨在跳舞……)對幼兒的想象加以評價。

3、出示圖片(瑤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場面,有長鼓,蘆笙,小河。樹,竹樓,晚霞……),再次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聽音樂。

二、組織幼兒分段欣賞樂曲。

1、彈奏第一段,要求幼兒聽出音樂的速度是快還是慢。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樣跳舞的(引導幼兒說:這段音樂很慢,叔叔阿姨在跳著優美的舞蹈)。

2、聽第二段音樂,要求幼兒講出音樂的快慢。

聽了這段音樂,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樣跳舞的(引導幼兒說: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為這段音樂是快的)。

3、讓幼兒聽第三段音樂,以同樣的要求讓幼兒邊欣賞邊想象,這時叔叔阿姨幹什麼?

4、在分段欣賞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樂曲,教師可配上語言(可以事先準備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兒想象講述的內容,教師即興組織的)。如第一段音樂可配上:"在風景優美的瑤族寨,住著許多勤勞的叔叔阿姨,這天,晚霞映紅了天邊,他們結束了一天愉快的勞動,來到了小河邊,唱著動聽的歌,跳著優美的舞"。第二段音樂可配上:"聽,他們越唱越歡樂,瞧,他們越唱越有勁,啊,他們在唱歌歌唱我們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導幼兒在欣賞樂曲過程中熟悉它的結構。

1、要求幼兒反覆欣賞音樂,開始的速度怎樣?中間的速度怎樣?最後的速度怎樣?

2、引導幼兒欣賞第三段音樂和哪一段音樂一樣?透過不斷欣賞,讓幼兒知道舞曲是(ABA)三段體的結構形式。

四、欣賞、學習鈴鼓舞,體驗舞曲的優美、柔和。

1、欣賞老師的表演。(老師自編)

2、幼兒徒手模仿老師的動作,用身體和手臂表現樂曲的柔美。

3、幼兒持鈴鼓隨音樂練習,進一步體驗樂曲的優美、柔和。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能情緒飽滿、動作有力、合拍地進行表演。

2.在感受歌曲特點的基礎上嘗試依據歌詞創編動作。

3.激發向解放軍叔叔學習的願望。

活動準備:

初步欣賞和感知歌曲《這是小兵》、紅色五角星頭飾若干、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解放軍叔叔嗎?解放軍叔叔們都有什麼本領?他們是怎樣做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

2、遊戲"這是小兵":

教師與幼兒頭戴"軍帽",教師整隊併發出口令,與幼兒一起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解放軍叔叔的各種動作進入活動場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課件,根據幼兒已有經驗進行表演。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進行模仿表演。

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都模仿解放軍叔叔做了什麼動作了?(教師將歌詞內容串起來引導幼兒按歌曲節奏邊說歌詞邊表演)

2)啟發引導幼兒表現出歌曲特點:

教師:解放軍叔叔面對敵人他們害怕嗎?他們很勇敢,我們應該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做一個勇敢的孩子!那我們怎樣表現他們很勇敢呢?(教師引導幼兒動作有力來表現解放軍的勇敢與威武)

2、創造性表現:

1)啟發幼兒進行創編,並在此基礎上逐步過渡到隨音樂合拍地做動作。

教師:解放軍叔叔還用什麼武器進行作戰?他們怎樣做的?(讓幼兒模仿,並帶領幼兒根據創編的動作進行完整表演,並引導幼兒能動作有力、精神抖擻地表現舞蹈)

2)用不同形式讓幼兒反覆練習:如,個別表演、分男兵、女兵上前"操練",引導幼兒相互評價。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兵們表現得真棒!走,咱們一起到操場上練練吧!(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4

目標:

1、初步學會舞蹈,激發幼兒對跳舞的興趣。

2、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初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3、學習基本動作"踵趾步"。

準備

1、佈置環境:小樹林。

2、老虎頭飾兩個,音樂《兩隻老虎》。

活動指導:

一、幼兒學小鳥飛律動入室。

二、練聲曲:師生問好,要求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

三、複習歌曲:小兔與狼,要求有表情地演唱,並大膽表演。

四、幼兒學習舞蹈:兩隻老虎

1、欣賞音樂,學唱歌曲。

師:我們大家來聽一首歌,看看你們有沒有聽過(播放歌曲)第一遍:幼兒聽後,提問:這首歌裡面唱到了誰?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

第二遍:幼兒整首跟唱歌曲。

2、以情景"兩隻老虎在樹林裡跳舞"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小樹林)聽說,這個樹林裡住著兩隻可愛的小老虎,我們來看看它們正在做什麼?

(1)播放音樂,"兩隻老虎"在跳舞、(由兩名教師表演)

(2)幼兒欣賞後,提問:你們剛才看到了兩隻老虎在幹什麼呀?(它們在跳舞)它們是怎樣跳的?(幼兒自由模仿動作)

3、教師有表情地示範舞蹈、師:老師也來學一學小老虎跳舞,小朋友們先坐著看看伍老師學得像不像,好嗎?

4、引導幼兒學習舞蹈、師:小朋友,老師跳得像不像啊?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那你們要先學會一腳的本領,先看老師做一遍。

(1)教師示範基本動作--踵趾步。

(2)幼兒練習,重點指導幼兒左腳腳跟點地,右腳膝蓋彎曲,上身挺直。

(3)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完整跟跳舞蹈動作。

(4)幼兒聽音樂,有表情地完整跳一遍舞蹈。

(5)分弟弟妹妹請幼兒表演舞蹈。

(6)讓幼兒邀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隨音樂舞蹈。

五、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律動出室。

師:時間不早了,我們一起開火車把老虎送回家吧!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已具備初步和夥伴進行合作舞蹈的能力,但是在我園的舞蹈園本教材中"舞蹈遊戲"的素材比較匱乏,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合作舞蹈能力的鍛鍊和培養,所以我選擇了該活動。同時《綱要》中指出:"支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合作表現,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於是在讓孩子體驗兩兩合作創編舞蹈的同時,達到了我對舞蹈教學活動的探索目的。

活動中,我透過"賞析→模仿→創演→整理→表演"這幾個環節,讓幼兒清楚地感受樂句時我藉助了一些小圖片幫助他們記憶,更是讓孩子們清晰地領會了舞蹈規則。整個活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循序漸進的學會了兩兩合作舞蹈表演,更好地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和對身體敏捷的反應能力,讓孩子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角。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大膽創編造型並隨音樂合拍、自信地表演。

2.嘗試兩兩合作,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對身體敏捷的反應能力。

3.在舞蹈表演中,體驗與同伴默契配合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有初步的瞭解;學過歌曲《頭髮肩膀膝蓋腳》。

物質材料準備:音樂《萬花筒》;地墊;圖片若干;鋼琴;小鈴;幼兒圍坐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認知身體部位

1.小朋友,你們還記得上次我們唱的歌曲《頭髮肩膀膝蓋腳》嗎?現在我們一起用自然的聲音唱一唱。

2.除了歌曲中唱到的這些部位,還有哪些身體部位呢?(頭、背、手臂、臀、小腳等等)

3.我們不光可以用歌聲演唱身體的各部位,還能讓自己身體的各部位和同伴一起玩舞蹈遊戲"身體碰碰樂"呢!

二、結合音樂,大膽創編動作

(一)藉助圖片,欣賞模仿動作

1.你們看,這兩個小朋友哪裡碰哪裡?誰來找個好朋友試一試?你們的造型和圖片上的小演員比比哪個漂亮些?為什麼?

2.頭碰頭時,我們的小手和小腳也可以擺不同的姿勢,還可以有上下的姿勢,這樣就有美感,像個小小舞蹈家了,現在請你找一個不碰到別人的地方站站好,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還可以哪裡碰哪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肩靠肩、背對背、膝蓋碰膝蓋、腳對腳、小手碰小手)

(二)傾聽音樂,瞭解規則要求

1.這個好玩的舞蹈遊戲藏在了一段音樂裡,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完整播放音樂)你們聽到了什麼?(有說話的地方,還有音樂)

2.這個舞蹈遊戲怎麼玩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教師出示便於幼兒記憶的圖片並講解要求。難點部分:強調什麼地方是站位聽,什麼地方找朋友,

什麼地方開始擺造型保持不動。在開始擺造型時用小鈴給予提醒,造型時要保持不動。

3.初次嘗試配樂練習,大膽創編造型,教師進行小結。

一共要與同伴碰6次不同的身體部位,每一次都要交換朋友,一共要換幾個朋友?

三、完整表演,感受合作快樂

(一)兩兩合作表演

1.第一遍要求:按音樂要求表演,第一部分聽,第二部分找朋友,第三部分擺造型。

2.第二遍要求:在表演中要大膽自信,而且臉部要有快樂地表情,位置控制得當。

3.孩子們,你們表演得開心嗎?舞蹈遊戲"身體碰碰樂"在大家的智慧下兩兩合作創編完成啦!小朋友在表演時也非常投入.各個都是小舞蹈家,問問客人老師你們的表演怎麼樣?

(二)師生互動表演

問問客人老師願意和我們一起舞蹈嗎?主動邀請她們一起來玩個舞蹈遊戲"身體碰碰樂"吧!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6

活動目的:

1、在音樂的伴奏下,願意跟著教師學做小貓的表演動作。

2、有愛整潔、愛美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尾巴人手一份。

2、課前學習歌曲《小花貓照鏡子》。

觀察記錄:

活動一開始,我先讓幼兒對著鏡子照一照,看一看,並隨意做一些動作,感受鏡子反照的有趣性。等老師的舞蹈動作一表演完,各種姿態的“小花貓”出來了,幼兒條件反射地做出了相應的動作,有的將手指五指半屈學貓爪,有的在臉上來回地瘙癢著……姿態萬千,正感受著小花貓的優美動作展現。學習舞蹈的同時,幼兒很認真地跟著老師學習每一個動作,認真地觀察著動作的變化性,跟著老師的樂曲的節奏做好每一個動作。“老師,小花貓也會這樣。”“還有這樣。”……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他們還不時地做出多種不一樣的動作,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增加了活動氣氛。最後,每隻小花貓在音樂的伴奏下,開心、歡快地舞蹈著,在舞蹈中結束活動。活動反思:小花貓是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它的許多生活習性幼兒都能逼真地模仿出來,小班幼兒的舞蹈動作要求也不高,因此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很積極,興趣也很高,學得也很快,對動作的掌握也較完整。透過他們熟悉的動物動作模仿,來激發他們對舞蹈的興趣,但由於他們受年齡的限制,在動作連續表現這一技巧上掌握還不夠。

措施:

多提供相關舞蹈資料,引導幼兒透過日常的觀察,逼真、有趣地模仿進一步地激發對舞蹈的興趣,培養動作的連貫性。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為提高學生的舞蹈方面的素養,培養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形體姿態和良好的氣質,增強集體意識,培養學生的樂感。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併為每年的舞蹈比賽選拔人才,做好充分的迎賽準備。活動面向部分學生,又組織,有計劃的進行,讓學生在舞蹈中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掌握紮實的基本功。

2、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提高審美能力。

三、活動措施:

1、報名工作

由各班主任發動舞蹈興趣小組宣傳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學校根據報名人數進行篩選,選出具有一定舞蹈基礎和具有舞蹈愛好的學生作為學員。

2、管理工作

為能更好地完成舞蹈興趣活動的學習目標,老師必須做到認真備課,耐心輔導,全面關心愛護學生,管理組織教育好學生遵守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文明守紀,講究衛生。

四、活動內容:

1、熱身運動;在訓練的15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讓學生做一些輕鬆、簡單的熱身運動,如:圓軸上的走步等,主要目的是創造一個融洽的學校氛圍,使孩子們的身體和情緒適應課堂訓練的準備,避免用力過度。

2、地面訓練:兒童的生理特點是人小穩定性差,但是軟度和開度較好,而軟度開度又是舞蹈動作的根本點,所以要運用平整的地板來幫助孩子們進行軟度和開度的訓練,

主要措施有:

(1)腳背和膝蓋的訓練;

(2)肩的開度和前腿的軟度訓練;

(3)旁腰和旁腿的軟開度訓練;

(4)胸腰和腹肌的訓練;

(5)脊椎和胯骨的訓練;

(6)胯部和臀部的訓練;

(7)胯部和腿部的綜合訓練;

(8)節奏和方位的訓練;

(9)後腿和背肌的訓練;

(10)踢腿和力量的練習。

3、把上訓練:遵循先雙手扶把,熟練以後單手扶把,由於有把杆的依附,孩子們的形體和姿態容易正確,為中間訓練打下基礎。具體措施有:

(1)直立和半蹲訓練;

(2)擦地推腳背練習;

(3)壓腿練習,分為壓正腿和壓旁腿;

(4)大踢腿;

(5)下腰遊戲。

4、中間訓練:這是使孩子們掌握、熟悉、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在中間訓練中,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形體、重心、控制和呼吸。具體措施:

(1)手的姿態的訓練;

(2)小跳訓練;

(3)點轉;

(4)平轉;

(5)控制。

5、能夠隨著音樂做動作,節奏準確,充分表現音樂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和學生的創造能力。

6、排練幾個小型的舞蹈,透過這些組合來鍛鍊學生。

五、活動時間:

每週四下午第三節課。

六、成果預測:

1、學生掌握紮實的基本功,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

2、能學會幾個舞蹈。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8

為培養孩子具有優美的體態,並逐漸形成高雅的氣質,為加強少兒自身素質培養和藝術潛力的挖掘,在教學中我們採用“融合式教學”,把教學趣味的、規格的、專業的、融合在一起。初學舞蹈時,孩子們因為年齡尚小,往往學了一會就會到厭煩。針對這一問題,老師以“興趣式教學”為基礎,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前提下,讓孩子們易於吸收,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引導少兒透過想象,創造用肢體動作將模仿的事物表現出來,如:大海的波浪、風中的楊柳、各種人物、各種動物。舞蹈老師不光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藝、強健體魄,同時還培養了她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全方位的、完整的培養了孩子們健全、完美的品格。家長們一起為少兒的未來著想,鼓勵她們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獨立見解、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這一年的教學步驟:

一、活動訓練:

(用(採用活潑輕快的音樂如:大海啊故鄉、搖小船等)

內容:頭、上肢、軀幹、下肢。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並配上輕快活潑的舞蹈動作,中間可以加入芭蕾手位組合1~8位,練習站、立、重心練習。

時間安排:在8分鐘。

二、耙上髖關節軟開度訓練:

A、壓腿+滑叉(前、旁)

B、扳腿訓練(前、旁)

C、踢腿(前、旁、後)

D、肩腰部軟開度訓練(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時間安排:30分鐘

三、身韻的訓練:

在歡快的音樂中,使學生用呼吸帶動脊椎學習古典舞中身體的韻律訓練(提、沉、衝、靠、含、仰、移)學會身手相隨、頭眼相跟。鬆弛、自然、協調的進行舞姿柔美的訓練。

時間安排:7分鐘

四、音樂創造力訓練:

舞蹈中、音樂裡、引導啟發孩子們學會用肢體

不錯的動作去模仿大自然的各種動物、人物和現象如:小兔子、小花貓、雨、雪、老人、白雪公主

用身體語言最大限度的把她們的身體的動作源放到極限,學會聽音樂做動作的表現自我的習慣,讓她們自信的、快樂的、在音樂裡跳屬於她們自己的舞蹈。

時間安排:5分鐘

五、表現力訓練:

(採用活潑輕快的音樂如:健康課、我愛洗澡、向前衝、紅豆歌等)

內容:(模仿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如:笑——分有大笑、微笑、苦笑等、生氣、傷心等)

時間:5分鐘

六、舞蹈組合與劇目:

1、漢、藏、蒙族的基本律動組合。

2、演出的成品舞蹈。(複習舊節目、練習新節目)

時間安排:複習舊節目10分鐘、教新節目20分鐘

八、佈置作業:

複習今天學過的新知識,讓家長回去監督孩子們完成,下課後主動與家長交流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徵求家長意見相互促進孩子的健康。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對兒童基礎訓練養成他們正確的體態習慣,優美的舉止,從內到外對人進行全面美感塑造的教育,能培養孩子鑑賞、創造美的能力。

2、少兒透過學習,可以使肢體各方面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受到鍛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敏捷性、靈活性,使孩子的形體、氣質得到訓練,糾正孩子不良的站姿、坐姿,促進少兒身體的健康。

3、透過表現力訓練,讓學生養成不僅會跳,更要會表演,使學生懂得舞蹈是“舞”和“演”。

4、對基礎好的學生適當指導,幫助,並予以拔高,促其更快向表演團隊發展。

二、教學內容:

一、上肢

手型:嘴式手型

手腕動作:小波浪、抖手、對腕、折腕

手臂位置:上位、下位、斜上位、後斜上位、前平位、旁平位、斜下位

手臂動作:前大波浪、旁大波浪、平開手、扶胸禮、雙蓋手

二、上體:

松肩、晃頭、含胸、展胸、提腰、松腰、彎腰

三、下肢

地面位:對腳盤坐,雙跪坐

腳踝動作:踮腳

舞姿:前抬腿、前吸伸腿

舞步:吸腿走、碎步、前踵步、蛙跳步、跳踢步、吸跳步、橫追步、鴨走步、旁踵步、踮腳走

四、表演能力訓練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10

設計思路:

一次,班裡的小朋友拿了一個青蛙發條玩具來幼兒園玩,當時孩子們對這個玩具很感興趣。並且還跟著小青蛙跳躍的節奏點頭、拍手,直到發條鬆了小青蛙停下來為止。我從中得到了啟發,想利用發條玩具不同的節奏,設計一個創意節奏活動。但是,這種發條玩具現在市場上已經很少了,為了順利的進行這次活動,我透過各種辦法,終於找到了各種發條玩具,並且他們運動的速度也有區別。有些是快速的'運動然後馬上停止;有些是先快然後漸漸地慢下來,最後停止。我根據發條玩具不同的運動速度,設計了相應的、形象地節奏譜,並且用薯片筒穿上橡皮筋來做發條,作為活動中游戲的道具。材料選擇的創意性和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成為本次活動成功開展的關鍵所在。

一、活動目標

1、透過玩發條玩具,感知他們不同的節奏特點。

2、理解一些發條玩具從快到慢、最後停止的節奏型別,並能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進行表現。

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曾玩過發條玩具。

2、發條龍蝦一隻。

3、發條青蛙、玩具發條人手一份。

4、錄有擰發條聲音的音樂,配班老師彈奏一段從快到漸慢的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把玩青蛙發條玩具,感知他的節奏特點。

1、觀察青蛙發條玩具。

(1)你是怎樣讓小青蛙跳起來的?

(2)小青蛙是怎麼跳的?

(3)小青蛙跳的時候節奏是怎樣的?教師小結:小青蛙跳的時候一直都是按xxxx的節奏,然後就停住了。

2、出示青蛙發條玩具跳的節奏譜,請幼兒跟著節奏學青蛙跳。

(二)出示龍蝦發條玩具,讓幼兒觀察他的節奏特點。

1、觀察龍蝦發條玩具。

(1)小龍蝦跳的時候節奏是怎樣的。教師小結:小龍蝦爬的時候先是快的,再一點點、一點點的慢下來,最後停住了,如果你用手去碰碰他,他會再動一下的。

2、出示龍蝦發條玩具爬的節奏譜,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反覆練習。

(三)我是發條玩具。

1、能根據先快後漸慢最後停止的節奏型別進行表演。當我們給發條玩具上滿發條時,他就會按照不同的節奏來跳舞,現在我們也來做發條玩具好不好!那麼,你想做什麼發條玩具?

2、戴上大發條,合作遊戲。

幼兒舞蹈活動方案 篇11

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尊重幼兒個人意志的發展,給兒童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們音樂教學中的節奏練習形式單一、枯燥,已經不能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而我發現生活中,孩子們對各種不同質地的物品透過敲打發出的聲音很感興趣,並能表現出不同的節奏。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節奏活動:透過讓幼兒自由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來製作簡單的節奏樂器,並進行演奏,充分給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而《玩具恰恰恰》這首歌曲旋律明快、節奏感強,是我園中班早操音樂中幼兒最喜歡的音樂,孩子在做操時透過不同的動作(如拍手、跺腳等),已初步掌握音樂的節奏特點。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這首歌曲讓幼兒嘗試用日常生活的物品來為它進行伴奏,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動力,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創造能力。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對節奏活動的興趣。

2、讓幼兒嘗試用日常生活中是物品來製作簡單的樂器,並會用節奏X X XX X、XXXX XXXX 進行伴奏。

3、初步掌握輪奏及看指揮演奏的方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獨木橋,城門(進口處貼有節奏符號的標誌),圖譜、節奏卡、打擊樂器。

2、自制樂器材料:罐子、鑰匙、碟子、豆子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二、以去“玩具國”為目的,在去的路上(小橋處、城門處)引導幼兒打出節奏X X XX X,XXXX XXXX。

三、熟悉音樂並配器演奏。

1、出示圖譜,請幼兒邊看圖譜邊聽音樂。

2、分析樂曲節奏。

3、請幼兒用響板、串鈴、沙錘進行演奏。

四、引導幼兒自制打擊樂器,嘗試用自制樂器演奏。

1、出示收集的生活物品,引導幼兒製作簡單的樂器。

2、幼兒選擇做自己喜歡的樂器,教師巡視指導。

3、請幼兒用自制樂器演奏兩遍。

五、隨音樂做動作出活動室。

教師小結,舞蹈《快樂舞》出活動室。

小試節奏活動後的些許思考

連著在新中班上了兩個音樂節奏活動,新中班的孩子還從沒接觸過樂曲,以往都是以單一的拍手錶現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麼多“新奇”的樂器時,孩子們興奮極了,所以在第一次嘗試使用樂器敲敲打打時,許多孩子都是興奮地盲目亂敲打,但是我沒有生氣,而是還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自由敲打一會,等新鮮勁一過,再啟發他們發現如何讓樂器發出的響聲讓人聽著舒服和諧,一起總結出一些簡單的合奏打擊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再透過示範,講解,教給幼兒正確的演奏方法,的確,效果很明顯。

第二次為孩子們上節奏活動時,我開始配上了節奏卡,希望透過圖譜的幫助,聯絡各種節奏,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圖譜以它的直觀,形象易於理解的特點,在幼兒音樂活動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著的抽象音樂形象化,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相互結合,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節奏,旋律。而活動實踐下來,孩子們興趣高極了,在圖譜的引領下,發出來的聲音和諧多了。

活動後我的些許思考:

節奏是音樂構成的一大要素,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節奏感知能力,但水平還不夠,感知不夠精細。因此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加以引導,培養,打擊樂演奏教學不僅能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能發展孩子們對音色,曲式結構,變聲部的表現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採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能夠更精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