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1

近期公司組織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活動,拜讀過後感受良多、受益匪淺,也從網上查找了些任先生的事蹟,以加深對他的瞭解,透過學習對《華為的冬天》中,任正非先生提到了幾個觀點,感觸頗深。

第一觀點:要居安思危,現在,多數人在安樂的環境中缺乏危機意識,常常只能等到危機來臨了,才有所考慮,有所行動,甚至有一部分人危機已經到了身邊還沒發覺無動於衷這是很危險的。對於我們做快速消費電子材料這行來說,也是很危險的,如我們不能正確地認識當前形勢,在頭腦中沒有危機感沒有緊迫感,對企業發展和個人進步都是沒有益處的,因此我們因人人都應深深思考,時刻都要有憂患意識,處處都要居安思危。

第二觀點:未雨綢繆,中國有句俗話:不打無準備之仗”如果幹任何事情前都準備好,那麼當事情來臨時,就能從容應對,幹起事來就能應對自如,最起碼能減少損失,我們在工作中要具備這種意識和能力,超前考慮早做打算,把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考慮充分,把解決的辦法制定周全,那麼,就能從容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取得最後的勝利。

第三觀點:就是不斷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企業發展不竭的動力,創新是個人能力不斷提高的標誌,今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資訊急劇膨脹要想跟上社會的發展,不被淘汰,不被企業淘汰就要學習,就要創新,在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有創新的思想,創新的行為。

透過這篇文章,覺得作為公司一員,首先要有使命感和職責感,今後在工作中要不斷自我否認,不斷學習,不做最短那塊。用任正非先生的話結束心得,“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2

世間萬物都週而復始,週期迴圈,季節有春夏秋冬的週而復始,企業也有從誕生、發展、穩定到衰退的週期,《華為的冬天》讀後感800字。一個企業如何才能保持永久不衰,這是所有的企業管理理論家和實踐家都在不斷尋找的秘密。只有坦白承認客觀規律的存在,並認識到客觀規律的不可抗拒性,才會不斷使企業重生。

拜讀“華為的冬天”我感受頗深,讓我們已經感到了這種生存的壓力和歷史所賦予我們使命的沉重,“生存還是死亡”這一哈姆雷特式的發問已經放到了我們的面前。

張瑞敏說:“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或許我們覺得自己在一個微乎其微的位置上,或許我們覺得自己的存在不會對企業有什麼直觀的影響,甚至會有人會覺得幹自己的工作拿自己的錢,可能沒有人會覺得今天一個企業的存亡會跟自己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是否有人思考過,一個偌大的企業,公司,人人的想法都是這樣的,那麼一個企業還有什麼生存可言,又何來發展?

我們渴望春天能夠早點到來,但因為我們還幼嫩,因為我們還羽翼未豐,在這個市場多變的社會里,我們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血汗水才能換得生存的希望。我們只有抓緊時間,在冬天最寒冷的時候沒有到來之際,敢製出我們過冬的棉衣。

古人云:天道酬勤。自古以來,但凡成功之士,十之有五皆為形式所逼之,時運所成者唯十之一二。雖然我們所經歷的很多都是第一次,但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困難面前迷失了自己。

我們應當時時刻刻精益求精,時時刻刻反省自己,在發展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自我反省,在反省中不斷追求完美,追求生存,只有生存才是王道。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3

在看到《華為的冬天》裡這一論題的時候,正好剛看完電影《北極》。該電影前期講述了一個因飛機失事被困北極的男主,一邊用自己的求生技能維持生存一邊不懈的尋求救援。在終於等來路過的直升機發現他時,那架直升機卻因事故墜毀。男主帶著直升機上唯一倖存的女主,但由於女主負傷無法拖延,男主決定帶著決定走出這片沒有盡頭的極地。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絕望後,在我們以為男女主最終還是未能逃脫死亡的時候,片尾以另一家直升飛機的停留而結束。

其實在電影的開始,男主用求生技巧捕魚維生,以及加上微弱的無線電發射求救訊號之外,他根本沒有想過試著走出這片寒冷的極地過。就像我們,在剛開始面對危機的時候,往往覺得這種危機並不致命,所以會失去對它的重視,最終往往會成為溫水裡的青蛙,錯過了擺脫危機的最佳時刻。就像我們生活中如果一直滿足於舒適圈,不主動走出舒適圈的話,往往會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

到電影的中期,因為女主傷重,男主不得不想辦法主動走出北極。這就體現了一個機遇,或者說是一個原動力使得個人和企業做出改變的重要性。當人在舒適圈呆久了,當人們無法避免的危機襲來時,才會促使人們主動做出改變。而這種改變往往就是人們自我救贖的一個轉折點。

再到後來,即便在男主努力走出北極的路上,也時常伴隨著絕望,比如突如其來的風雪,凍傷的手腳,奄奄一息的同伴,但是他們最後還是等到了救援。整部電影描述了男主走出北極的過程,但我在其中看到更多的是人們在困境中從麻木放棄到奮起抵抗的自我拯救的過程。即便其中艱難險阻,但是一定要邁出那一步,才能活下來。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4

《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的作者任正非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資訊科技企業——深圳華為公司的創始人,他在公司業績大大提高而且連續多年保持高速率增長的情況之下,寫了這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既沒有華麗的辭藻,又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非常樸實的語言卻告訴員工一個簡單而又真實的道理—————要想使一個企業持續的生存發展下去,需要每位員工“居安思危,不斷進取”。華為在企業發展正直盛世的時候,對企業面臨的,潛在的危機就展開廣泛的討論,這也許正是任正非和華為的不同之處。因為這無論是對企業來說,還是對企業的員工個人的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而又不可忽視的問題。而我們作為菸草業的一員,也都應該想一想,失敗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都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去迎接,這是一個很客觀的現實,也是客觀規律。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中不可能再有像昨天那樣不用跑市場而訂單不斷、不用送貨而使用者上門“搶”產品的.局面。而且我們再靜心思考我們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和阻礙企業發展的棘手問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問題仍舊很多,責任和壓力仍舊很大。所以我們不應該因成功而驕傲,而應居安思危,把榮譽,自豪感變成危機感,在平穩的環境下多點危機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危機中尋求到生存的本源,享受到在夾縫求生的艱辛和愉悅。

我想《華為的冬天》不僅僅對華為公司及其所屬的資訊科技行業產生作用,更應該物件我們這樣尋求新發展或者正在發展而存有困惑的企業起著強烈的“醒腦”作用。看看作為我國資訊行業老大的華為公司他們的危機意識吧!我們會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與他們相比我們這樣的企業如果想要做的更大、更好,如果想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是不是更需要華為這樣的危機意識呢?任先生說得好:不能居安思危,就必死無疑。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5

結合公司轉變幹部工作作風要求,最近認真學習了任正非先生《華為的冬天》一文,確實感觸很深。文中大談危機、失敗,危機意識、風險控制充斥整篇文章。

華為作為IT老大,時刻警醒冬天來了怎麼辦,作為華為的老大,任正非先生在預見華為冬天到來時該如何面對,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自我批判:把自我批判作為思想、品德、素質、技能創新的工具,查詢自己的不足,梳理流程制度的缺陷,補短板、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東方風電正處於發展過程中的冬天,我們禦寒的冬衣還很單薄,抗凍的身體還沒練好。

公司相繼開展了班子民主生活會和黨員組織生活會,黨員幹部按照公司黨委的要求,圍繞主題自查、進行黨性分析、羅列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措施,但不知有多少黨員幹部將問題查清、思路理順、措施落實到位,又有多少同志按照個人制定的措施,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整改落實。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現實已擺在我們面前,唯有奮勇向前、勇於擔當才能抵禦寒冬,唯有快速有效的努力工作才能練就我們鐵打的身體。公司黨委關於高效工作改進作風的六項要求為廣大幹部職工指明瞭方向,唯有句句記在心中、項項落到實處,才能最佳化組織結構,提振員工士氣,壯大東方風電。從民主生活會開始那一刻起,我們都應該認真對照檢查材料中提出的問題和整改措施,逐項逐條落實,接受職工群眾監督,接受組織考察評價。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要多做自我批評,多找自身問題、多查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完善,真正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有利工具。

面對危機,面對困難,面對東方風電的冬天,我們要不退縮、不恐懼,奮勇向前。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6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華為,從艱苦中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民族的驕傲,國家的符號!任老,低調務實,不惑之年創立了華為,經歷了挫折,承住了重壓,在崩潰的邊緣挺了過來,造就了華為!華為取得如今的成就靠的是什麼?任老又賦予了華為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能夠在博弈廝殺中立足腳跟,勇往直前?我簡述如下我的感想:

危機意識:存續是一種本能,先要活下去,我們的生存空間取決於工作能力和承受能力,上限是工作能力,下限是承受能力,能做到他人做不到的事情,能承受他人承受不了的胸襟,生存空間就足夠大,路就足夠寬,才能在生存的危機下活的持久;對於企業亦是如此,活下來,才會有出路,順境太多,安於現狀就會被時代的潮流碾成碎渣,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時刻反省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補足自己的不足,準備好,再準備好,等待冬天的到來,經歷過凜冬,經歷過磨難才能真真正正的成長起來。

奮鬥為本: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要贏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刻苦努力,艱苦奮鬥,一步一步朝著目標走去,永不放棄;世間沒有捷徑,唯有奮鬥,全力以赴才能達成所願,在這個過程中,跌倒了,爬起來,拍一拍灰塵繼續前進;失敗了,彆氣餒,捋一捋思路再次出發,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既已開戰就勇往直前,目標就是贏!

糾錯能力:認清自己錯誤,才能更好的活下去;丟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個鐵蹄;壞了一個鐵蹄,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死了一個騎兵;死了一個騎兵,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糾錯一定是成功道路上必備的技能之一。糾錯就是需要不固步自封,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戰力,在衝鋒陷陣中贏下勝利。華為有一種文化底蘊在,有執行的流程機制在,法外無英雄,卻又個個是英雄,無名勝有名,無治亦敬崗!吾輩應習而效之。

《華為的冬天》讀後感7

今天讀了華為總裁任正非寫的那本《華為的冬天》的精華版部分;

我感受最深的有兩處。第一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第二點,自我批判。

他不僅是一個人思考危機的問題,他還發動全公司上下人一起思考,他給所以有員工都敲起了一個大大的警鐘,讓每一個人都開始努力學習如何面臨失敗,失敗若出現了又如何去面對它,解決它,這種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的精神到現在都是非常少見的。

我們總是習慣在安逸中享受,總是習慣地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總是習慣地說好不說壞!然而世間萬物每一天都在更替與變換,運動才是萬物不變的真理,發展與變化是必然,這在唯物辯證法中早有論證。居安思危可長盛,我們在安逸中要時刻想到危機,也許有人會說:消極的表現!其實居安思危並非消極,它恰恰是一種更深遠的用心,他不是表面的樂觀,不是口號裡的“用心應對”,它更多地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心的內涵,是更深層次的、勇於應對的、勇於挑戰的用心,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說:“居安思危,而不是危言聳聽!”

或許我們覺得自己在一個微乎其微的位置上,或許我們覺得自己的存在不會對企業有什麼直觀影響,甚至會有人覺得幹自己的工作拿自己的錢,可能沒有人會覺得今天一個企業的存亡會跟自己有直接的關係,但如果人人都這種想法,一個偌大的企業,公司還有什麼生存可言,又何來發展?

在這個市場多變的社會里,我們只有付出比別人跟多的心血汗水才能換得生存的希望,我們只有抓緊時間,在冬天最寒冷的時候沒有到來之際,製出我們過冬的棉衣。

如果我們不居安思危,努力工作,對企業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和安排,那麼企業就隨時隨地可能被動,華為的冬天更啟示我們要學會自我批判,不斷的提升自己最佳化自我,冷靜地對待外面的世界我們堅信:公司一定會度過冬天,迎來一個奼紫嫣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