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林海》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海》教案設計1
教材分析:這篇講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真情實感。
教學要求:
1、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教育。
2、培養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的能力,使課文描寫的景物在腦海中浮現。
3、學習作者細緻的觀察和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具準備:投影、錄音機、錄象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講讀課文,圍繞著作者對興安嶺的感受:親切、舒服,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昨天預習時,我們初步給這篇課文劃出了段落,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的具體內容。
二、聽錄音(配樂課文錄音)思考:
1、作者欣賞了大興安嶺的景觀後總的感受是什麼?
(總的感受是親切、舒服。)
2、作者在課文中幾次提到了“親切舒服”,每一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受到的?
(三次)透過學習課文來加深理解。
三、學習第一段:
1、指讀,思考“我走進原始森林有什麼感受?
(親切、舒服)
2、這一次的感受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3、在沒進原始森林前作者對大興安嶺感覺如何?
四、學習第二段:
1、透過預習,我們瞭解到作者是抓住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來具體介紹的?(嶺、林、花)
2、自讀第一部分“嶺”思考:
作者拿興安嶺的嶺與哪裡的嶺相比,大興安嶺的嶺有哪些特點?
3、討論交流:
秦嶺:
雲橫秦嶺,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大興安嶺:多:看幾個鐘頭看不完,看不厭(為什麼)
溫柔:山勢平緩、線條柔和、長滿木材。
4、小結(略)
5、大興安嶺的出名關鍵在於“林”,它的林有什麼特點?
6、齊讀第二段,思考:大興安嶺的林有哪些特點?
7、討論交流:
(“目之所及”是什麼意思?(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大興安嶺“林”的特點:
數量多:那裡都是綠的、林海
種類多:多少種綠顏色呀
作者重點介紹了兩種樹木——落葉松和白樺。
8、放錄象,認識兩種樹木及美景。
在這裡作者著重突出了落葉松的哪個特點?(多)
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
泛著:漂浮著。
白色的浪花指什麼?
白樺樹的特點是什麼?
9、自讀第三部分,思考“花”有哪些特點?
10、討論交流:
特點:多,愛花卻叫不出名來。
種類多
11、小結:
花的存在,不僅為興安嶺增添了色彩,還創造了財富。
12、當你看到這數不盡的青松白樺,你會想到什麼?作者是怎麼想的?
A、齊讀第四部分
B、作者的感想是什麼?
(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的並不空洞。)
C、為什麼說大興安嶺美的並不空洞?
(大興安嶺為祖國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木材,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可見它的美不僅可供人們觀賞,還可使用,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D、小結:所以當作者看到它的美,想到它的貢獻,對它產生由衷的喜愛,心裡又一次感到親切舒服。
五、走出原始森林,進入林場,作者的感觸又是怎樣的?
1、指讀該段,想:有什麼感受?“興國安邦”的含義是什麼?
2、及至看到林場感受如何?
(“及至”:等到、直到)
3、為什麼親切之感加深?
(人們在伐木取材的同時,不忘植樹造林,使得人與山的關係密切:生活與生產與興安嶺息息相關。)
4、看到這一切,作者心裡又一次感到親切舒服。
5、“興國安邦”的含義是什麼?(使國家興盛安定)
6、誰能說說興安嶺所含的“興國安邦”的意義是什麼?
六、小結:
透過學習,我們真正瞭解了大興安嶺的美不僅在於外在的美,更主要的是它能將自己的美應用到實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它也無愧它的名字——興安嶺,也應驗了給人的感覺親切舒服。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3、“雲橫秦嶺”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有什麼不同?試著畫一幅簡筆畫。
八、板書設計:
走進原始森林
嶺:(多、溫柔)
2、林海(親切舒服)
林:(多、種類多)
花:(多、種類多)
美的並不空洞(興國安邦)
《林海》教案設計2
教學內容:
《林海》第25自然段。
教學目標 :
1.思想認識: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基礎知識:理解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學習新詞。
3.基本能力:①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②結合課文表達方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③背誦第35自然段。
教學重點: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匯入 ,明確任務
1.問:上節課我們學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學到了些什麼?(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感到親切、舒服。)
2.根據第一自然段內容,這節課大家最想解決什麼問題?(引導學生答出:課文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方面?怎樣表達作者親切、舒服之情的?)
二、自由初讀,整體感知
1.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讀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這部分寫了哪些景物?(嶺、林、花)
三、精讀舉一,熟讀反三
(1)精讀舉一
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細讀,在草稿紙上寫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畫用橫線畫出寫嶺的特點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寫景美的詞句。
議小組交流讀懂的內容,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
解蒐集各組不能解決的較集中的問題,老師引導解決。
讀先讀畫橫線句子,透過範讀、抽讀、齊讀等方式,讀出大興安嶺的嶺多溫柔的特點;再讀畫波浪線的句子,透過自由讀、同桌互讀的方式,讀出對大興安嶺的喜悅之情;最後抽個別學生讀,其餘學生閉目想像,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談說說學習這段的收穫。比誰說得多,說的最有價值。(老師總結指出:①借景抒情表達真情實感;②透過讀體會思想感情;③寫秦嶺與大興安嶺的嶺形成對比,突出大興安嶺嶺的特點,學習比較構思的表達方式。訓練:以《我的家鄉》為題,說說用比較法該怎樣構思?)
小結學法:讀、畫、議、解、談。
(2)熟讀反三
1.按第二自然段的學法學習寫林的兩個自然段。
提示:談學習這兩自然段收穫。①借景抒情,體會感情;②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③點面結合的表達方式;訓練:以《課間活動》或《野炊》為題,面可寫些什麼,點可寫些什麼?④理解課文內容後,限時間背誦課文。
2.運用前面的學法學習寫花這一自然段。
提示:畫,用簡筆畫畫出經打扮了的像小姑娘一樣的大興安嶺。(先讀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再想像作畫,比比誰畫得又快又符合課文內容。)訓練:一個句子中用上兩種或三種修辭手法。
四、鞏固練習,落實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同桌互相背誦35自然段。
2.說說本課表達真情實感的方式。(寫景抒情)
3.從本冊教材中各找三課寫景抒情和敘事抒情的文章。
4.下面這些題目應怎樣表達真情實感?《秋天的校園》、《我愛老師》、《家鄉的田野》、《啊,好大的黃桷樹》、《環衛工人,我讚美您》。
5.(選作題)從上題中任選一題作文,要求:(1)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真情實感;(2)表達方式:用上比較構思、點面結合、比喻等修辭手法。
《林海》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
1、透過語言文字,瞭解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從而體會作者喜愛和讚美大興安嶺的思想感情。
2、表情朗讀課文3——6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引入新課
1、引入: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以——“親切與舒服”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請大家回憶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與舒服的?請讀出有關句子(出示句子)
2、大興安嶺的美麗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閃爍)?(板書嶺林花)
那麼嶺林花到底怎麼美?為什麼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閃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讀懂、讀好這一部分。
二、學習第二段
(一)學習“嶺”
1、個別讀第2 節,思考:(卡片出示)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
2、交流。(多、溫柔)
3、(卡片出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怎樣感受到的?請默讀這部分,圈畫出重點詞句。
交流:
a、秦嶺:“雲橫秦嶺”
請看(出示秦嶺圖)誰能用文中的詞語來描繪秦嶺?(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小結:大興安嶺同它——大不相同,那實在是——太溫柔了。
b、“這裡的嶺的確很多……”
抓住橫、順……體會姿態多,誰能讀出姿態的多?個別讀,男女生輪讀。
比較句子,拿去點兒,意思一樣嗎?抓住點兒體會溫柔,誰能把嶺讀得又多又溫柔?個別讀,女生讀,齊讀。
c、“多少條嶺……”
抓住看不完,聯絡該句重點詞體會多,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抓住看不厭體會美。
d、“每條嶺……”
體會溫柔,長滿珍貴的樹木,決不是光禿禿的岩石。每條嶺的線條都是那麼柔和,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樣——
4、體會情感,熟讀這段。
呀,如果能親眼看看這嶺該多好啊!請看,(出示嶺)如果說秦
嶺是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出示秦嶺比較)那麼大興安嶺的嶺是又——多又——柔,美得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大家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齊讀
5、小結學法:
請大家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部分的?誰能結合思考題來說一說。(指卡片)
先讀課文,思考: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再讀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是怎樣感受到的?最後透過感情朗讀把嶺的美表達出來。
(二)學習“林”
1、嶺如此美麗,嶺上的林那就更美了。下面,就讓我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林。
2、自由讀3、4二節,思考問題1(如海)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廣闊、不同的藍色、海面有波浪、海邊有浪花)
3、過渡:林又廣又綠,美如海,你是怎樣讀懂的,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2。呆會兒請你把感受到的透過朗讀告訴大家。
4、誰先交流,大家仔細聽,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不夠,你認為該怎樣讀?評讀。隨機朗讀。
a“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非常廣闊,一片綠色,真像林的海洋。個別讀。
b“群嶺起伏……”——長滿樹木的山嶺有高有低,像海上的波浪,一層趕著——一層,湧向遠方。真美啊!
c“多少種綠顏色呀……”——一片綠色,有深有,有明有暗,像陽光照射下的海面一般美。
d“落葉松的海洋”——廣闊無垠,一碧千里,猶如海洋般遼闊無邊。
e“海邊上……”——嶺上的青松像大海,青松邊沿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像海邊的浪花。真美。
泛:動態美,充滿生命和活力。
你能把這句話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嗎?用問號有什麼好處?誰能把這海邊的白樺讀得更美。個別讀,舉手的同學讀。
5、看圖引讀。
出示圖,引:這就是林的海洋,目之所及——的確——多少種綠顏色呀——興安嶺上——是的——看——
林這麼美麗,看在眼裡,真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呢。
(三)同法自學“花”。
1、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花這一部分,不過要求可更高了,這回要請同學獨個兒自學,然後直接把感受到的讀出來。
2、個別交流特點,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請讀出來。對於她所讀地句子,假如你也有所感受的話,請跟他一起讀。隨機板書(多、豔)
3、邊講述,邊閃現嶺、林、花的短鏡頭:作者看到嶺那麼多那麼溫柔,又看到嶺上的林那麼廣那麼真像林的海洋,還看到林中的花那麼多那麼豔,一切都是那麼美麗,於是,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出示“興安嶺……鞋”你喜歡這個句子嗎?為什麼?範讀閉目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誰來描述一下。
出示燈片,作者怎麼會把興安嶺當作一位姑娘的?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個別讀,範讀,齊讀。
(四)學習第6 節。
回到句子“它的美麗……不空洞。”
1、過渡:大興安嶺的確美極了。(閃美麗)更重要的是“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閃,這什麼說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呢?請自由讀第6節,並聯繫上文,聯絡生活實際把你的理解講給大家聽。
2、小結:大興安嶺不但美麗,而且和各行各業的建設連在一起,和千家萬戶連的生活連在一起,為祖國的建設和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興安嶺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出示句1)和第一次相比,有何不同?再讀句2。那麼第三次親切與舒服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三、總結課文。
這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第二部分。如果還有地方沒讀懂的,請提出來。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看那位同學最聰明,能結合所學內容完成以下練習?任選一題說說。
1、大興安嶺的嶺真——啊!——
2、嶺上的林真——啊——
3、林中的花真——啊——
板書
嶺——多、柔
19林海 林——如海親切與舒服
花——多、豔
糜麗英老師執教《林海》一課,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的實踐與研究”這一課題。
《林海》教案設計4
【創新設計】
在全面進入新課改的今天,我們應用語文教學“以人為本”這一理念來進行教學《林海》這一課。這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即人文性與工具性。人文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思想意識和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薰陶及至塑造形成一定人格修養;工具性是指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聽、說、讀、寫、議等一系列有效的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吸收和運用的技能。透過品讀、感悟、運用、方法、手段的訓練,形成一定的語言文字素養。
與此同時,培養學生從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品讀的基礎上,自己動手查閱有關大興安嶺的書籍、圖片等,在學習寫法上用體會、日記、詩歌等自己所喜愛的體裁,寫出學完《林海》的感受,並創作畫面,配短詩文。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2、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4、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創作詩文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重點難點】
本文第二大段是重點段,反覆品讀重點圈畫來提示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之美,進而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來突破大興安嶺稱之為“林海”的原因和以“林海”做題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感知林海美(動筆圈勾畫)
1、課前回憶美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第二課。請想一想,你們見過江、河、湖泊、海嗎?說一說,是什麼樣的?(生簡要回答)師板畫(林海)你們見過這樣的林海嗎?今天老師帶你們一同走進大興安嶺看看老舍先生筆下那莽莽蒼蒼的林海是怎樣的?學生簡要回答。
師:大家想親眼看一看林海嗎?(播放錄影)
2、音像感知美
(1)學生看錄影,教師現場解說。
(2)小結過渡:林海的確很美!(板書:美)
3、文中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著一顆愛美的心,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的小片段。你們找,我也找,咱們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
(3)師:看來,同學們的火眼金晴還真能發現美!不過,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師朗讀寫人的小片段。如已經有學生讀過,教師就主動與該同學聯合起來學習。)
4、選擇品味美
師:服氣嗎?不服氣?誰願意認真品味之後來跟我辯論嗎?好!請參考下面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斷,認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開創造性想象,你們品,我也品。咱們等著瞧!
A、你欣賞的小片斷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
B、這個小片斷的關鍵詞是哪些?它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生:仔細品讀。
二、細讀重點段、句、詞、體會林海美(動口誦、背、思)
片斷討論美
(1)老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斷進行議論發言。每個小片斷的載入程式大體如下。
1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斷。師:這個小片斷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麼?
2啟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斷的美?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3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斷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透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2)教師根據課文描寫人之美的小片斷組織議論發言。(也可以靈活地穿插在上面四個小片斷的討論之間。)
1啟發學生幫忙。師:誰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斷,願意幫我說說嗎?
2教師補充發言。師:點綴在莽莽林海當中的市鎮,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是興安嶺興國安邦的體現,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勞動歌聲中創造的!
3激勵、過渡。師:怎麼樣?我找的片斷美得和諧,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嗎?咱們辯論的勝負如何?後面還有兩局比賽,我們可以再決一決!重點討論五個小片斷如下。
嶺: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林: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花: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木:千山一碧,萬古長青,恰好與廣夏、良材。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
人:山林中已經有不少的市鎮,給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三、總結深化、欣賞林海美(動腦、悟、辨、述)
1、點睛總結美
(1)形成板書。師:(指板書)同學們,從剛才的品味和辯論中,我們知道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人都很美。請看:它們的美有沒有聯絡?林與花有沒有?花與木有沒有?……(一邊指點一邊連線。)
(2)小結課文。師:興安嶺的嶺、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這種上聯絡在一起的美,使興安嶺美得那麼燦爛,那麼實在!她就像一顆顆裝點我們美麗祖國的星星!
2、多讀讚賞美
(1)學生練讀。師:下面,進行第二局比賽。就是透過優美片斷的朗讀來心情地讚美林海。誰朗讀讚美得最有吸引力,誰就是冠軍!當然,能夠透過背誦來讚美的,更是冠軍!請同學先練一練。
(2)學生誦讀。師:誰最先來讚美?能讀就讀,能背就背!(師生共同評議,選出一個個冠軍。請他們昂首挺胸地站著。)
(3)教師表演讀。師:我也想當冠軍!可以表現一下了嗎?(教師讀,學生評。)
(4)學生齊讀重點文段。師:剛才,我們選出了班上的個人冠軍,現在看看,我們這個集體能不能當冠軍?請齊讀課文第三、四節,能背誦的同學還可以背。
(5)激勵、過渡。師: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堪稱冠軍!
3、詩文創造美
(1)師生同時創作詩文。師:我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林海嗎?好!請參考課文的優美詞句和自己收集的詩文、圖片資料,為興安嶺寫幾句讚美的話,也可以寫一首小詩。你們寫,我也寫,咱們進行第三局比賽!
(2)學生展示,教師引導賞析得意之作。
(3)教師展示,請學生賞析。
4、旅遊憧憬美
師:同學們想去林海旅遊嗎?能實現嗎?老師認為完全有可能!現在,教你一個絕招:自己先把課文最美的兩個自然段背下來,然後,在父母面前把林海心情地讚美一番,打動他們的心,爭取讓爸爸媽媽明年暑假帶你到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裡的松針,摸摸那裡的古木……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達成自己的心願。
【板書設計】
2、林 海
嶺多
大興安嶺 林綠 美、不空洞
花繁
【教學評析】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達到了語文課程生活化、學習過程情境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學生自主學習,讀、思、議、說,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實踐,一導圈點,自讀自悟,養成邊讀邊想邊畫的良好閱讀習慣;二導思維,製作電腦課件,把課文語言變成生動畫圖,發展學生形象思維;三導遷移,感悟課文,學得比喻之後,讓學生透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並互相補充,臻於完善,合作意識佳、和協氛圍濃、情感體驗真。
《林海》教案設計5
教學要求
1. 掌握生字詞。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領略原始森林的風光,體會作者的情感。
3. 瞭解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討論、體會其好處。
4. 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領略原始森林的風光。
教學難點
瞭解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討論、體會其好處。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
2.能力目標:自己嘗試著讀懂1、2自然段。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繪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的?領略原始森林的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森林錄影、生字卡片、地圖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 板書:林海。
2. 講一講“林海”的意思。(森林像大海一樣)
3. 教師啟發:這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引導學生知道本體、喻體、比喻詞分別是森林、大海、像。
4. 教師強化:讓學生課後透過自己查閱資料知道什麼是比喻句。
5. 拓展思維,大家講幾個含有比喻關係的詞語。
()海()海 ( )海
(燈)(火)(書)(雲)(人)(花)(星)……
6.教師肯定:好,大家三言兩語就把我們的生活說的波瀾壯闊,現在我們走進老舍先生寫的茫茫林海去看一看,看完告訴老師你獲得了怎樣的印象?
7.觀看森林圖片。
8.講印象:美麗、廣闊、壯美……
9.出示地圖,認知大興安嶺在黑龍江省.
二、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讀、認讀。
凌(líng)雲盛氣凌人醞釀(niàng) 釀造 大廈(shà)砍伐(fá) 綜(zōng)合
三、 學習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哪幾自然段具體寫了林海的美麗景色?
2. 哪一自然段寫“我對大自然的印象”?
學生10分鐘自學後反饋彙報,教師歸納。
3. 課文第一自然段寫大興安嶺給人的印象是親切、舒服。
4. 課文第2—7自然段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
四、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 找出兩個詞語來歸納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親切、舒服)
3. 指導朗讀。(注意用親切的口氣讀)
五、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匯入:大興安嶺為什麼給人親切、舒服的感覺呢?
2.讀第二自然段,瞭解這個“嶺”是怎樣的親切、舒服?
3.自由讀書,討論後彙報。(教師引導)
(1)大興安嶺的“嶺”跟秦嶺的“嶺”可大不一樣。
教師引導:這是採用了什麼寫法?(對比)
(2)讀句子後教師引導:不一樣體現在哪?讀一讀
(3)讀一讀,想一想各用一個詞語歸納秦嶺與大興安嶺的特點。 秦嶺(險峻)大興安嶺(溫柔)
(4)該用怎樣的口氣讀
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
注意點:a.輕聲讀法,例如橫著的,順著的……
b.兒化讀法,例如高點兒的,矮點兒的……
(5)大家讀得這麼好,說明對大興安嶺很瞭解,現在根據課文畫一畫秦嶺和大興安嶺。(圖略)
(6)畫的挺像的,現在老師手中有三張卡片,想貼在畫上,該怎麼貼才能最恰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雲橫秦嶺 孤峰突起 盛氣凌人
(7)全部貼在秦嶺這一幅圖上。(提在圖片的適當位置)
(8)講詞、句。
1雲橫秦嶺:橫,盤旋,漂浮。雲朵飄在山腰,形容山高。 ○
2孤峰突起:一座山峰高聳入雲。 ○
3:盛氣凌人:傲慢地氣勢逼人的樣子。 ○
(9)看了兩幅圖,讀了課文,此時大家的心中對大興安嶺勇氣了怎樣的感覺呢?
(親切、舒服、溫柔,像母親一樣……)
(10)教師肯定並引導:一草一木皆溫柔,一筆一劃寫出深情,作家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熱愛大興安嶺)
(11)對,請大家把這份熱愛讀出來。
六、總結
大興安嶺有著它獨特的美,明天我們再繼續去認識它的美麗。
六、 作業。
1. 抄寫詞語。
2. 背誦第二自然段。
《林海》教案設計6
教學目標:
1、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而不空洞,在朗讀中激發學生“親切、舒服”的共鳴。
2、以“衝突”串起教程,引導學生關注寫作的脈絡和感情的自然昇華。
3、滲透“與時俱進”觀,正視大興安嶺的今日生態,喚起時代的責任感。
預設流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還記得老舍先生嗎?我們學過他寫的的哪些文章?有什麼感受?
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大師”,讀他的文章的確是一種享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參觀遊覽了大興安嶺,並且寫下了《林海》這篇文章,今天,讓我們走進《林海》,一起來感受大興安嶺的獨特風光。(出示課題)
二、暢談感受,確立對話核心主題
1、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與文字進行了獨立對話。讀了課文,你覺得大興安嶺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老舍先生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3、質疑:親切與舒服,出現了三次親切與舒服,感覺太強烈了!老舍先生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感覺呢?就讓我們跟著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
三、引出對話分主題,尋找對話依託點
(一)古木衝突,引發話題
1、初入大興安嶺,腳落在千年萬年積累的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古木,你會有什麼感覺?
2、對古木,老舍先生怎麼會產生親切、舒服的感覺呢?
資料連結:1961年社會大背景
3、我們就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林海帶給老舍先生的親切與舒服。圈圈畫畫找一找讓你感受到了親切與舒服的詞、句,讀一讀。
(學生自讀課文,感受、體驗)
(二)尋找“親切、舒服”,展開對話
對話交流:
⊙群嶺起伏(課件出示)
*“這裡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感覺。(溫柔)你為什麼會覺得溫柔?
現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大片的嶺,(課件出示)
“這裡的嶺的確很多,高的,矮的,長的,短的,橫的,順的。”
這樣的的“嶺”給你什麼感覺?
看來,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語言大師,就這麼個“點”、這麼個“著”字,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多麼溫柔的嶺,誰願意來讚一讚。
⊙一碧千里(課件出示)
“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
師:那是一些怎樣的綠呀!
面對這滿眼的綠,你有怎樣的感覺?讀出你的感覺好嗎?
⊙“浪花飛濺”(課件出示)
“海”邊上不是還有些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如果讓你用自己的話來說,同樣表達這個意思,你還可以怎麼來寫這些俏麗的白樺?
讀著這句話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俏麗、閃動、銀裙)
⊙豐富多樣(課件出示)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輕鬆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只有誰穿繡花鞋的?你從繡花鞋想到了什麼?
⊙無盡寶藏
師:大海蘊藏著無盡的寶藏,大興安嶺有嗎?大興安嶺有哪些寶貝嗎?這些寶貝有什麼作用?
概括:這樣的大興安嶺,這樣的林海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初入興安嶺,證實了悅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生接說)親切、舒服
領略到興安嶺的美麗,且美得並不空洞,越發使人感到——
(生接說)親切、舒服
看到興安嶺有著興國安邦的意義,就更使人感到——
(生接說)親切、舒服
(三)過去與現在的衝突,深層次對話
大家看一看這幾張圖片,此時你的感受如何?
(課件展示大興安嶺著火、過度砍伐的照片)
同學們,假如,現在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還會有親切、舒服的感覺嗎?假如,現在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還能寫出這樣的“林海”嗎?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想法,用你的筆寫下你此時的感受!
(四)現實與理想的衝突
許多年前的大興安嶺是如此的親切舒服,現在的大興安嶺是如此地觸目驚心,在你們的心中,你希望未來的大興安嶺是怎樣?。
把小組中的想法真實地記錄下來。
四、提升思考,迴歸對話核心主題
大興安嶺很美,她應該是一種廣闊的美,立體的美,由內而外的美,她美得並不空洞。讓我們深情地呼喚——林海!大興安嶺很美,這種美需要我們的愛護,需要我們的保護,因為它更應是一種永恆的美,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呼喚——林海!
《林海》教案設計7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林海》這篇課文,老舍先生以遊記的方式細緻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並由此展開的聯想。文章有一條非常明顯的情感線索,那就是讚美大興安嶺對祖國建設的巨大作用和祖國山河的壯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讀中感悟情感、在啟發中激發情感、在朗讀中誦讀體會、在練習發散中昇華情感。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人文精神。抓住文章重點字、詞、句、段引導學生多角度、多種方式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興安嶺的美麗富饒,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進而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技能得到發展,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林海》一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的一篇精讀課文。教學這一單元,要使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美麗多姿,生活在這樣的國度裡感到驕傲與自豪。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分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展開作者的聯想,從而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及林海對“興國安邦”的意義。
2、學生情況分析
這篇課文是小學階段常見的景物描寫。在這之前學習過許多類似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等。在分析方法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上學生不會陌生,這為此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本課時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讀、畫、批註,從字裡行間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並透過作者的感悟激發起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從而領悟此類課文的表達方法。
3、教學方式手段說明
讀讀、想想、說說、議議、寫寫是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主線。
(1) 自讀感悟,感受情感
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實際分析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充分利讀、畫、批註的學習方法,積累生動形象的語言,自讀自悟課文。教師加以巧妙點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誦讀體會,激發情感
透過聯絡以前學過的此類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句,感受文章語句的優美,體
會老舍先生的愛國熱情。並把這種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3)練習發散,昇華情感
透過由大興安嶺展開的聯想填補文字的空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透過師生間的互動,反覆誦讀,啟用學生的思維,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用心朗讀,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4、技術準備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採用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三、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和能力
學會本課19個生字及11個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2——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自讀體會、合作交流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學會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透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想象、練習等欣賞課文中的美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由此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懷。
四、教學過程及教學資源設計
(一)回憶美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林海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1、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大興安嶺美麗的風光,知道了作者老舍進入林中總的感覺是怎樣的?板書:親切舒服
2、那作者圍繞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板書:嶺、林、花。
(設計意圖:透過回憶,使學生儘快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把自然景色與學生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讓學生帶著美好的心境走進文字,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輕鬆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尋找美
林海的確很美,下面同學們就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尋找課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小片段,畫直線。
估計:
嶺:這裡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林: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花: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批註文字,落實學生與文字的有效對話。給學生閱讀的時間,讓他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有自己的眼光看問題,保證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三)品味美
過渡:現在,我們就隨著作者深入林中去細細體味大興安嶺美景。
(一)我們先看“嶺”這一部分。(自讀2段,按要求在書上做批註。)
出示思考:1、“嶺”具有怎樣的特點?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師板書:多而柔
1、讀“嶺”“多”的句子。(2自然段)
師: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估計:
這裡的嶺的確很多。
高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寫“嶺”的式樣十分多。
在疾馳的火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2、指導讀“嶺”溫柔的句子。
(1)透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這個“點”還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對比:如果刪掉“點”,你再讀一讀,就不同了。
(2)有這個“點”我們不僅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多,還能感受——溫柔。
師:還從哪能感受到溫柔?
估計:
疾馳的火車也看不厭
雖然下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指生理解:
疾馳、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師:“孤峰突起”“盛氣凌人”作者指的是什麼嶺?從文中找一個描寫秦嶺的詞。 雲橫秦嶺:雲橫在秦嶺的半山腰,說明秦嶺很高,很險。(圖片,介紹秦嶺) 對比:興安嶺是這樣嗎?
那裡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圖片,介紹興安嶺)
(3)請你把嶺的溫柔試著讀出來。
老師讀,請你們注意老師的語氣一些簡單的動作。生談後自己練讀,體會。
小結:看似鬆散而隨意的表述,長短參差,三字一停,兩字一頓,讀來卻琅琅上口,韻味悠長。
3、小結:
(1)作者為什麼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作者透過細緻觀察,和秦嶺對比,把多而溫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
(2)我們來回憶一下,這一段我們學習的過程:
(出示)一、找出特點。二、品讀句子。三、體會感情。
過渡:下面,就照這樣的方法,帶著老師設定的問題,我們來學習3自然段“林”這一部分。
(二)出示:“林”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自學後小組交流) 板書:綠如海
1、作者是怎樣描寫綠顏色多的?
目之所及:及,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師引領: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綠的,這就說明這兒的樹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2、那作者是怎樣描寫“林”像大海的呢?
(1) 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是的,這裡是落葉松的海洋。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師小結:這就照應了課題——林海。
(2)句式練習:你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說嗎?
比較哪種句子的感情更強烈?
(3)請你帶著喜愛與讚美的感情讀3、4自然段。
過渡:我們學習“嶺”和“林”這兩部分時,都是老師帶領大家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下面就同學們仿照前兩部分學習的過程,自學“花”這一部分,看你自己能讀懂哪些內容,並在旁邊簡單寫出自己的想法。
(三)默讀第5自然段,自學
1、“花”的特點。板書:多而美。
(1)作者把興安嶺當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來寫,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呢?作者為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擬人、比喻]
小結:山上青松,山下白樺,林中野花,作者從上到下把大興安嶺景色寫得很有層次。2、理解: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林海》教案設計8
教學目標:
1、瞭解大興安嶺的美景。
2、學習環境描寫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環境描寫的特點,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錄音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今天很高興和高橋的小朋友一起學習《林海》這篇課文。
2、我們先聽一聽這篇課文的錄音。
二、學習《林海》的1至5自然段
出示問題:
1找出課文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海?(大興安嶺)
標出課文哪幾個字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深切感受?(親切舒服)
2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什麼?(因為作者踩著幾尺厚的松針,手摸到那些古木,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板書:悅耳的名字。這“親切舒服”作者是怎樣描繪的?
3課文從哪幾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的?找出嶺、樹、花的特點。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重點閱讀。
(學生先自己讀、圈畫,再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1、喜歡“嶺”這一部分的同學來說說你們的理由。
我最喜歡“嶺”這一部分,嶺的特點是多。
我認為嶺的特點不僅僅是“多”,而且還有“溫柔”。我是從這句話體會到:每一條都是那麼溫柔……盛氣凌人。
小結:說得真好。嶺的特點大家都體會到了。這段話中還有不理解地方嗎?
溫柔和盛氣凌人是用來形容人的,怎麼作者用來描寫嶺了?
剛才二位同學能提出這些問題,說明他們真正是用心讀書的。
大興安嶺的嶺較平,線條柔和,溫柔一詞寫出了嶺的特點,也抒發了作者對嶺的喜愛之情。
2、喜歡林的同學來談談你們的體會。
(1)大興安嶺林的特點,可以用課文中哪個字來形容?(多)(林海)
(2)為什麼把大興安嶺的林稱做“林海”,它到底哪個地方像海呢?
(那是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遠看像白色浪花。……群嶺起伏像大海的波浪一樣。)
3、我們學習“嶺”和“林”這兩部分時,都是按這種方法學習的,老師分別給大家設定了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按設定問題的方法,給“花”這一部分設定問題,讓老師來回答你們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五自然段。(學生自學)
(花的特點是多,而且美。因河岸上不知有多少野花,連樹與樹之間空隙也開著野花,連愛花的作者也叫不出名字,可見花真的是多極了。)
機動性:不管是嶺、林,還是花,大興安嶺給我們的印象是什麼?(美)課文中作者是怎樣讚美大興安嶺的?
出示文字: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
(1)作者是把大興安嶺當做人來寫了。
(2)我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深深喜愛、讚美之情。(生自己讀,指名讀,集體讀。)
這麼優美的句子,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請同學們抓住重點段落詞,同桌練習一下。
(3)最後老師還有一個問題:他這裡寫花,為什麼還要寫珊瑚似的小紅豆呢(因為這些小紅豆不僅裝扮了大興安嶺,還可以釀酒,為人類做貢獻,所以還寫了小紅豆。)
三、總結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學了溫柔的嶺,如海的林,美麗的花,這些都是大興安嶺呈現給人類的美。同學們,你們對大興安嶺的美都體會到了嗎?
《林海》教案設計9
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努力遵循“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整體最佳化”的原則,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設計思想:
“語言美感教育”是語感教學的最高目標。《林海》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文章中生動雋永的語言令人遐想的畫面意境,給學生一次次心靈的撞擊,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在欣賞、誦讀、品味中去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從而誘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其想像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心理,高尚的審美觀。
教材分析: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語言質樸而優美,生動地描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特點以及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教學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進行感情誦讀,從而去讀感悟美、表現美,進一步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教學目標:
1、透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2、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幫助學習的意識。
3、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4、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5、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進行積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為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投影大興安嶺廣袤優美的景色,以及課文優美片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一、感受美: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北上去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聽說那裡有美麗的風景,讓我們與老舍爺爺同行,開始我們的興安之旅!坐在疾駛的火車上??
(出示投影:大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美麗景色。絢麗的色彩,動感的畫面,輕揚的音樂,讓學生們看得目不轉睛,聽得神情專注,整個身心完全融入到此情此景之中,而忘記了這是在課堂中,覺得自己已經走進優美的原始森林,給學生對林海的初步感受。)
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說?板書:美
二、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著愛美的心,去品位課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小片段。一會告訴同學們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認真品味。你們品,我也品。一會看看到底誰找的是最美的誰彙報的是最精彩的!生:仔細品讀。 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一讀。
2、教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每個小片段的載入程式大體如下。
(1)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
師: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
(2)啟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段的?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3)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段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
透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三、品味美
注:嶺、林、花、木四個小片段的出示是隨著學生的彙報靈活出現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順學而導。
1、嶺的教學
生:朗讀。
(出示投影:這裡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1)“雲橫秦嶺”什麼樣子啊!感受到了嗎?
(出示投影:“雲橫秦嶺”圖片,把抽象的說明講解轉化為多種感官的參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與秦嶺的對比中,顯示出秦嶺的突兀險峻,突出“嶺”的溫柔,透過進一步朗讀體會。)
(2)老師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裡的“嶺”是溫柔。 (出示投影:配樂的溫柔的嶺的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嶺的溫柔。透過多種媒體的參與,使學生在課堂上躍躍欲試,主體“自求”的願望非常強烈,從而實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使學生感知到了課堂是快樂的、優美的。)
問:那麼你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溫柔之美讀出來嗎?還有誰體會到了嶺的溫柔之美?先自由讀體會,然後找人朗讀。
(3)齊讀體會。
2、林的教學
(1)、生:朗讀
(出示投影: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師:“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是怎樣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呢? 生:一望無際 浩瀚無邊 蒼翠碧綠的林的海洋;
生:到處都是樹木,很遼闊,很美麗的畫面??
師:這時微風一吹,你腦海中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微風一吹,碧波盪漾、起伏不斷、連綿不絕、真美啊!??
師:如果給這幅美麗的畫面配以動聽的聲音,你認為應是怎樣的一種聲音? 生:我聽到了松濤“譁——譁——譁”如波濤拍擊岩石的聲音;時而柔緩,像小溪流過的聲音??
師:誰來感受這如詩如畫的色彩斑斕的綠。
生:朗讀體會。
師:有聲有色多美的一幅畫啊!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全體起立,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抬頭向四周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一座座嶺,還有山嶺上的森林;我看到了千山一碧的山嶺?? (出示投影:一幅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感象,感知滿眼的綠。) 師:請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使勁地往前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還是森林、碧綠的、一望無際??
(出示投影:又一幅更廣袤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更深的一個視覺衝擊,再次感知滿眼的色彩斑斕的綠,讓學生展開的想象翅膀,有利於領略文章內容,正確理解其意。)
師:是啊,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此時你心中的感受是什麼?不要求的把感受說出來,而要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朗讀。
小結: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看見了,看見了那浩瀚無邊蒼翠碧綠的原始森林。
(2)、生:朗讀
(出示投影: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生:朗讀評價,領略興安嶺的浩瀚。
生:朗讀體會。
(出示投影:1、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2、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陳述句和反問句的比較感知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生:這兩句話有什麼區別?
生:再次朗讀體會。
《林海》教案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十一冊第19課。
教學要求: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學習作者善於細緻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具準備:
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林海》教案設計11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基本教學理念之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蘇霍母林斯基說:“美育是一種心靈的體操——他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十二冊教材《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遊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並由景展開聯想,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全文先總起後分述,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我”初入大興安嶺的總印象。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印象前後完全相反。本段著重寫產生這一轉變的原因,最後得出結論;大興安嶺是那樣“親切與舒服”,並非“高不可攀”。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先從“嶺”、“林”、“花”這三方面分述“所見”(寫景),再從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國家強盛這兩方面分述“所思”(聯想)。從而具體表現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和巨大貢獻。因此,根據文章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充分利用審美教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覺性,可以有效的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
二、設計思路
依據六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本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精神。我把《林海》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為學習課文2—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討論課後作業 第2題。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是:
1、認知目標:學習課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
3、技能目標: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能透過比
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關於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理解和確定的:
1、本單元閱讀重點訓練目標是指導學生學會根據表達需要選擇句式,增強表達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能透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本課的難點是啟發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
為此,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思路:
一、回憶美
第1課時我讓學生初讀了課文,掌握了生字,新詞。還讓學生把蒐集到的有關大興安嶺的資料進行了交流,應該說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林海有了初步印象。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再一次展示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然後讓學生談談“林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孩子們歡暢的交流中不知不覺的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
三、尋找美
蘇霍母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帶著愛美的心,採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尋找課文中自己認為最美的片段。學生找,教師也找,要求師生之間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以激起學生的競爭心理。然後再請學生互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小片段。
三、欣賞美
感受課文的情感美,離不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葉聖陶先生稱之謂“美讀”。葉老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因此,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感知、整體認識後,應進一步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對課文的美讀中體會課文的情感。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1、認真品讀。2、品讀時參考提示,展開創造性想象。
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美?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什麼?他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
C、應該怎樣創造性的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四、討論美
本單元的閱讀重點訓練目標是指導學生學會根據表達需要選擇句式,增強表達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能透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啟發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作為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一教學環節上先輔助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的三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引導他們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敢於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
每個小片段的載入程式大體如下:
1、學生髮言談到哪個片段,就靈活的出示這個小片段的內容。
2、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美?你認為這段中哪個句子中你最喜歡,可以換一種說法嗎?(重點研究課後第2題中的三個句子)
3、激勵品讀相同片段的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4、指導學生個體和群體感情朗讀各自品讀的片段,深入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全面欣賞大興安嶺和課文語言文字的意境美。
5、進行激勵性評價。
閱讀教學應儘可能的讓學生多讀書,在讀書中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的美,在這個片段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學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給予認可和鼓勵,並利用這種差異進一步推進教學——“體會兩種看是很有道理的特點哪一種是主要的。”以促進學生閱讀的深入,閱讀能力的提高。
五、創造美
在學生學習完了描寫大興安嶺美景的這一片段後(課文3—5段),教師再一次出示課件激勵學生在“詩”、“書”、“畫”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讚美大興安嶺。“詩”指創作、朗誦簡短的詩文“書”指選用課文最精美的片段,進行書法創作並展示;“畫”指創作簡筆畫,並當眾展示解說。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作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板書設計 :
林海
嶺——多溫柔
景物特點林——像海
花——多美
我的板書設計 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我覺得它是我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課堂教學的縮影。
六、教學過程
1、回憶美
課件出示“林海”畫面,匯入 :請學生談談,第一課時出讀課文後,林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尋找美
(1)請學生帶著愛美的心,採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的小片段。學生找,教師也找,要求師生之間比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2)請幾位學生互讀自己以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師朗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小片段,擺出與學生比試比試的姿態。
3、欣賞美
(1)教師抓住學生不服氣的心理提出要求:認真品讀小片段品讀時要參考提示,展開創造性想象。
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美?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什麼?他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創造性地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2)學生仔細品讀。
4、討論美
教師輔助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的三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引導他們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敢於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
每個小片段的載入程式大體如下:
(1)學生髮言談到哪個片段,就靈活地出示這個片段的內容。
(2)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美?你認為這段中哪個句子你最喜歡,可以換一種說法嗎?(重點研究課後第2題中的3個句子)
(3)激勵品讀相同片段的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4)指導學生個體和群體感情朗讀各自品讀的片段,深入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全面欣賞大興安嶺和課文語言文字與意境的美。
(5)進行激勵性評價。
5、創造美
再次出示課件,激勵學生在“詩”、“書”、“畫”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讚美大興安嶺。“詩”指創作,朗誦簡短的詩文;“書”指選用課文最精美片段,進行書法創作並展示;“畫”指創作簡筆畫並當眾展示解說。
(1)學生進行創作,教師指導。
(2)鼓勵學生展示,並引導大家欣賞得意之作,培養學生欣賞的眼光。
(3)進行激勵評價,小結。
《林海》教案設計12
一、教學目的
依據六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為學習課文2—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討論課後作業第3題。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學習課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
3)、技能目標:認識有關句子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懂得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並討論。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有關句子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懂得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並討論。
2)、難點:啟發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
三
、教學過程
1、課件演示
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林海”畫面,匯入:請學生談談,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後,林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自由讀,找出自己喜歡的片段
(1)請學生帶著愛美的心,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的小片段。學生找,教師也找,要求師生之間比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2)請幾位學生互讀自己以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師朗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小片段,擺出與學生比試比試的姿態。
3、自讀自悟
(1)教師抓住學生不服氣的心理提出要求:認真品讀小片段品讀時要參考提示,展開創造性想象。
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美?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什麼?他們分別讓你想像,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創造性地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2)學生仔細品讀
4、小組討論
教師輔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的三個小片段進行小組討論發言,引導他們敢於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敢於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每個小片段的載入程式如下:
(1)學生髮言談到哪個片段,就靈活地出示這個片段的內容。
(2)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美?你認為這段中哪個句子你最喜歡,可以換一種說法嗎?或者你有什麼問題想問。
(3)激勵品讀相同片段的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4)指導學生個體和群體感情朗讀各自品讀的片段,深入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全面欣賞大興安嶺和課文語言文字與意境的美。
(5)進行激勵性評價。
5、創造美
再次出示課件,激勵學生在“詩”、“畫”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讚美大興安嶺。“詩”指創作,朗誦簡短的詩文;“畫”指創作簡筆畫並當眾展示解說。
(1)學生進行創作,教師指導。
(2)鼓勵學生展示,並引導大家欣賞得意之作,培養學生欣賞的眼光。
(3)進行激勵評價,小結。
五、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
林
海
嶺——多
溫柔
景物特點
林——像海
花——多
美
《林海》教案設計13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寫景部分)。
2.學習討論課後第2題。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多音字看拼音組詞。
Kōng()xīng()
空興
kòng()xìng()
(2)聽寫詞語,並解釋加點的字。
興國安邦目之所及盛氣凌人椽柱疾馳(再寫出一個國義的“疾”組成的詞語:眼疾手快、疾風知勁草。)
2.明確任務。
作者為什麼覺得大興安嶺“親切與舒服”?作者是怎樣具體敘述大興安嶺的美景的?
3.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
(1)聽錄音,思考:作者是從哪三個方面描述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嶺、林、花)。
(2)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①大興安嶺的“嶺”有什麼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數量多,樣式多,溫柔的美。)
②比較句子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燈片出示。
A.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B.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也看不完看不厭那麼多條嶺。
(“多少條嶺啊”放在句首,突出了嶺多的特點。)
③作者把大興安嶺與雲橫秦嶺比是為了突出什麼?(嶺線條柔美,使人賞心悅目。)
④小結:大興安嶺的“嶺”具有這些特點,所以作者看不完也看不厭,感到親切、舒服。
(3)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①默讀課文。
②“林”的特點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把特點寫具體的?(寫了林的遼闊無邊、形狀、動態和色澤。)
③比較句子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燈片出示。
A.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B.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採用反問句式,語氣更委婉更親切。)
理解句子中的比喻,看教學掛圖或書上插圖直觀體會。
④朗讀第4自然段。
(4)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①自由讀課文。
②“花”的特點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把特點寫具體的?
③比較句子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燈片出示。
A.花從裡還隱藏著像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B.花叢裡還隱藏著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小紅豆的可愛。)
(5)小結。
①讀“學習提示”,歸納學法。
②配樂讀課文第2-5自然段。
③這幾個自然段與第1自然段是什麼關係?
(總起一具體敘述。)
4.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3、4題和第6題的(1)。
(2)熟讀第2、4自然段。
《林海》教案設計1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並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裡群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
板書: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麼意思?
3、出示幻燈,簡介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為主。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1)分析字形結構。
(2)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
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峰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悅耳:好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2)嶺的樣子。
(3)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樣。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廣泛。
(7)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後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1)試著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2)分段並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參觀林場時的見聞和感受。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並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內容:
1、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並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麼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嶺的特點)
2、自讀後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麼特點。
3、討論、交流。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透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雲橫秦嶺”意思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為“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為“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著這樣的“嶺”,心裡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麼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範讀,指導朗讀。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麼協調,多麼漂亮,多麼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豔,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愛與讚美之情,讓我們懷著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讚美,再讀這段課文。
四、講讀第三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
①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2、討論、交流。
①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為什麼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
因為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為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為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絡在一起,所以美得並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讀。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五、總結、擴充套件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遊歷大興安嶺後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並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後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林海》教案設計15
一.引入新課,激情引趣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第十四課——《林海》。板書:14
《林海》齊讀課題。
這裡的“林海”是指哪裡?(我國的大興安嶺)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一篇《美麗的小興安嶺》,大興安嶺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呢?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很想帶同學們先去遊覽一下大興安嶺的風光,好不好?(出示課件)不過,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圖之後,要找出課文中的一個句子來說說這幅圖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讓學生依次說出來。
①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
②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誇落葉松。
③松影下開著各種小花。
④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
⑤有多少省份用過這裡的木材呀!
2.同學們,全部圖片我們都看完了,此時,你最想用哪個字來表達你心中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親切舒服。板書段:親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也是——親切、舒服。這兩個詞語在課文中重複出現了幾次?(三次)請在課文中找出含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用“”把它標出來。
分別讀這三個句子。
3.根據作者在文章中三次表達同一種感受,我們可以將全文分為幾段?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課文第一大段。
二.指導閱讀、理解內容
1.課文的第1自然段總述了什麼?(板書:總述、大興安嶺使人感到親切舒服)第一自然段與第2、3、4、5自然段是什麼關係?(總分關係)第2、3、4、5自然段分述了哪幾個方面?(板書:嶺分述)
林
花
2.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第一次表達他的親切舒服的?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眼看、腳踩、手摸)他設想中的大興安嶺是怎樣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誰來解釋“奇峰怪石”的意思?“高不可攀”呢?
然而作者親眼見到的大興安嶺是這樣的嗎?(不是)為了讓我們讀者知道不是這樣,作者將大興安嶺和什麼地方放在一起寫?(秦嶺)文章用了哪句話來表達這個意思?指名由學生回答,然後女生齊讀。在這裡作者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對比)是不是真的“大興安嶺”的“嶺”字跟“秦嶺”的“嶺”字不一樣?那是什麼不一樣?(特點不一樣)大興安嶺的特點是什麼呢?秦嶺的特點又是什麼呢?男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大興安嶺第一個特點是什麼?(板書:多)從哪句話可以看得出來?(這裡的嶺的確很多……那種險句)這句話又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排比)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這麼多形狀我們可以用哪一個成語來概括?(形態萬千)
②嶺的第二個特點又是什麼?(板書:溫柔)“溫柔”是相對於什麼來說的?秦嶺的特點是什麼?(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孤峰突起”的“孤”是什麼意思?(孤舟蓑笠翁)(單獨)突起呢?教師畫簡筆畫山峰。盛氣凌人的“盛氣”是什麼意思?(傲慢的氣焰)“凌”的意思呢?(欺侮)
③從“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兩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將大興安嶺與秦嶺比較,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秦嶺孤峰,大興安嶺嶺多;二是秦嶺盛氣凌人,而大興安嶺是溫柔可親)
④“既看不完,也看不厭”你是怎樣理解的?(看不完說明嶺多,看不厭是由於每條嶺都很溫柔)從這裡可以看出它是一個什麼句?(過渡句,承上啟下)假如要你分層,你會將它分在上面呢還是下面?(下面)那這第二自然段可以分為幾層?怎樣分?層意是什麼?
3.同學們,正是大興安嶺嶺多而溫柔,作者才說“親切舒服”(指著板書)
4.下面,我們來小結一下學習“嶺”這一段的學習方法:
①
提問題;
②
讀課文(齊讀第二自然段)
③找修辭理解。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林”這一層。
5.提問題:林的特點是什麼?下面全班同學帶著這個問題去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並找出這段中的修辭手法。分別用“比喻”“排比”“反問”標出來。
①作者在這一層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反問)比喻句有哪些?
目之所及……的確是林海。這個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把大興安嶺的林比作海。這個比喻句在全文中還起了什麼作用?(點題作用)題目是林海,這句話又點題,這是文章照應的一種,叫做——題文照應。(學生作筆記)教師指導朗讀。
②有海就有波浪,作者把什麼比作波浪?(群嶺起伏)課件演示。
③既然是海,海水拍擊岸邊的時候還會產生什麼?(浪花)作者又是把什麼比作浪花的呢?(白樺)哪個句子?
④有沒有其他的比喻句子?(看,這裡是落葉松的海洋)把什麼比作什麼?葉松比作海洋。“閃動著白樺的銀裙。”
⑤這五個比喻句可以看出大興安嶺的林的第一個特點是什麼?板書:多
⑥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興安嶺的林的第二個特點是什麼?(碧綠)板書:碧綠
6.反問句是哪個?連續使用兩個反問句,在這裡都是起了強調、突出的作用。
7.同學們,正是大興安嶺的“林”多而碧綠,所以作者說——親切舒服。
8.放手學“花”這一段。邊聽邊思考
教師範讀第5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課件出示)齊讀問題:
①
作者所寫的“花”有什麼特點?
②
你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麼喜歡?可以互相討論。板書:多而美麗
三.讀寫遷移。
作者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具特色。嶺:多而溫柔;林:多而碧綠;花:多而絢麗。嶺、林、花這三層是什麼關係?(板書:並列關係)為什麼作者寫得那麼好呢?提示:細緻觀察,正是因為作者觀察細緻,所以描寫才能做到——具體。(出示:具體描寫)要抓住景物的什麼來具體描寫呢?(出示:抓住特點)為使文章中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動,更能吸引讀者,作者還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出示:善用修辭)這十六個字是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也是描寫一處景物的方法。(板書:《趵突泉》、《草原》、《林海》這三篇文章在定法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齊讀)——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描寫、善用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