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通用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1

《新愛的教育》一書系作者戴晨志先生引述倪美英老師的教學心得,闡述快樂教學的理念,對個人在教育子女和從事教學時有許多啟示。

“快樂教學”一直是個人嚮往的教學情境。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但在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狀態下,他的信心會減弱,所以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們的情緒調到快樂、自信、專注,然後再開始學習。所以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面對的是一位嚴厲的、總是斥責他的老師,即使你真的很關心他,他對你所說的要求的也會厭倦,我們常聽到一些抱怨:我愛他,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學什麼都這麼慢,又不專心”,可能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在他們身上,但孩子仍然沒有改變,為什麼呢?

我認為,孩子若在友好、親暱和鼓勵的氣氛中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對父母、老師的信任感,而且學習效果會更好。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一個班級裡,成績好的同學總會受到老師的寵愛,而這種寵愛又促使他們成績更好。究竟是成績好而受到寵愛,還是因為受到寵愛而成績好?

愛,我們人人都有,但愛和有目的的教育,則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做為一個快樂的教育者,我覺得應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在情緒低落時,開始或強迫他學習。也常會因根據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誤認孩子的天賦太差。

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感和成就感。而且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缺點。

聖經上說:“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對你來說,就是可能的,只要有芥籽那樣大的信心,也可以移動一座山”,所以,培養和教育的信念就是:讓孩子的潛能得以開發,讓他成為一個對別人有益,而自己也快樂富足的人。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2

作為一名剛剛走上杏壇的新教師,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班級管理經驗的欠缺,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用時間去彌補、去學習。放寒假之前我們學校放給了每一位老師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們學校校長徐錦生的著作,裡面融合了許許多多走在教育一線的老教師的工作經驗、方式和理念。在教育領域,我在他們面前就像是一位剛剛學會走路的孩童,而他們是巨人,高大的巨人。我記得有人對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說你是天才,而牛頓只是淡淡的回答道:"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而已。"對,登高才能望遠,作為新教師的我也想望的更遠,所以,我懷著這樣一顆炙熱的心開始了閱讀。

我看書有個不知是好還是壞的習慣,那就是先看目錄,挑選一些自己比較感性趣的章節開始閱讀。一頁、兩頁、三頁…突然有那麼幾個字印入了我的眼簾——什麼比分數更重要。為什麼我對這幾個字印象那麼深刻呢?因為從我們進入金師附小開始,我們就時時刻刻的接受著這個理念的薰陶。那什麼比分數更重要呢?徐校長常說"學生興趣的激發比分數更重要;習慣的養成比分數更重要;方法的習得比分數更重要;能力的形成比分數更重要;個性的張揚比分數更重要。"對呀,只有五育並舉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呀,我們細細回味一下這句話,這裡強調的是更重要,並不是說分數不重要,書中指出分數是考查學生學習成績的一項指標;是考核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座標;是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標準之一。

所以說,分數重要但是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就拿興趣和個性來說吧,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做,那麼時間一久就會產生厭倦的心理,然而,如果我是懷著濃厚的興趣去做,那麼不管時間多長都不會產生厭倦的心理,甚至會像紅酒越放越香一樣變得越來越感興趣,這點很重要,特別是對我們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在心理學上我們都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就算集中了時間也不會長久,最多堅持十五至二十分鐘,但是他們如果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了,那麼這個時間的永續性就很難估計了,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上閱讀課的時候我曾經觀察過,一個孩子在自顧自的玩耍,他的玩具很簡單就是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對我們大人來說這些東西沒有辦法玩的起來,可是他就"堅持"了很久,遠遠超過了理論上的時間,我想這就是興趣的力量,感興趣了他才會去做,所以說興趣的激發更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

再說說個性,我們教師培養的不是統一規格的"零部件",我們培養的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個性的祖國花朵,我們不能要求他們都變成"乖乖兒",我們要使他們在共性中體現出個性,很多事實證明,個性張揚怪異的人並不一定就是蠢材,他們也可能是天才,在雞窩裡孵蛋的愛迪生、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的愛因斯坦等等,他們只是在看待問題的視角上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所以碰到這類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耐心一定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弄不好就是未來的愛迪生亦或是愛因斯坦。

總的來說,我們在評價和看待一個孩子的時候不能陷入"唯分數論"當中,我們要全面客觀的看待,"術業有專攻"僅此而已。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3

讀後感這個暑假,我看完了《新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的前一段是作者的自家故事和作者的自身感受和體驗。寫了他們一家在20世紀80年代這段時間危險和清苦的日子,而他們一家卻在這段時間,生下了一位名叫葉茂的孩子。而作者和這位孩子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後一段是作者推薦的一段勵志故事,這些故事裡有許多深刻的道理,對人十分有益。童年一定要快樂,因為童年是人生的起步,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童年不快樂,人的一生都不會快樂,所以,有一個陽光的童年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作者筆下的葉茂的童年就是陽光的,他的奶奶,也就是作者本人,經常和他玩,和他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他有時問奶奶:為什麼別的小朋友和奶奶都不怎麼說話不怎麼親,而葉茂好象和奶奶特別親,感覺好象奶奶是葉茂的一個特別好的玩伴一樣,整天在一起玩那學習那特別開心。

我對葉茂十分有同感,我很小的時候外公外婆也是這麼開心地陪我玩,陪我鬧。他們抱著我陪我在鄉下看麻雀,看兔子,看綿羊野牛,看鹿群在樹林裡奔跑跳躍。都是他們陪著我。直到外公生了病,躺在床上還要開刀做手術,等做完手術後,他就再也不能陪我看東看西的了。

我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悟很深,相信別的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感悟一定也很深吧。希望大家看看這一本書,相信這會對你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