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影

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

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1

真要找一部電影不去做任何解讀和提煉就直接展現出人性和親情的,那這一部《美麗人生》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

很奇妙的那種感覺,它從人性最柔弱的感情出發,一路敘述到人最堅強的品格上,這一路熱忱的愛情,樂觀的性格,如山的父愛和對戰爭罪有力的控訴,完成度基本上都做到了潤物細無聲的程度。這不僅僅對導演演員及劇本編劇的功底有很高的專業要求,更要在情感的呼應上和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和互動。留給你的觀後感你爹一般不劇透,也儘量避免主觀形容詞去表達對一部電影的感受,但唯獨這一部感覺是要破例了:姑娘,這是一部頂著平凡名字,在國際上獲獎無數的偉大電影。甚至在我青春期的時候,就已經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及我對家庭,親情和愛情的價值觀念。我相信等你長大,一定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家庭氛圍和基本環境與這部電影所描述有很多的相近,我也堅信等你真正看懂這部電影的時候,也能夠從其中汲取到很多的成長的感悟和向上的力量。

電影的構造很簡單,幾乎佔據影片一半篇幅幽默到戲謔的追女大戲和後半段的黑色幽默在結構上是呼應的,但得益於放到當今影壇都不算過時的梗和利索的剪輯節奏,加之男主為女主設計的種種別具一格的浪漫元素,使得追女的俗套戲路並沒有落俗,反而有一種脫離時代背景的輕快感。這種輕快感有兩個作用,第一是最大限度的將這種對愛情、親情和家庭的幸福感在有限的時段內烘托到極致,闡述作品最重要的主題,第二則是作為原型,讓導演用戰爭期間平凡之人與整個國家暴力機器的對抗將將這種幸福徹底撕碎,建立起反戰的核心。

而神來之筆則建立在影片反戰核心的表達方式上。影史,甚至整個文化創造史上最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用囚徒對抗粗暴的納粹,用父愛對抗整個世界大戰。你爹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的劇情是在上初中的時候,透過中央10套一個叫做《第十放映室》的節目瞭解過這個故事的梗概,從此對最後小孩子跑出來,一輛盟軍坦克停在他的面前的那個畫面念念不忘;第一觀看這部影片是在上大學的時候,整個影片的跳脫但有序的節奏和整個撕碎打破的過程讓我震撼終身;而最近的一次,身為人父的瀏覽,讓我像挖出藏於內心十幾年的烈酒一般,撕開記憶的封條,醇香凌冽酣暢,也讓我真正體味到了這個悲情核心中孕育的無限勇氣和希望。

勇氣,是面對的擔當,用智慧將愛與責任扛在瘦小的肩膀上;是體會到恐懼而又為了愛戰勝恐懼的力量。希望,是存續於當下以你之名的無悔的付出,再累的身軀也要把你抱起的.堅強,是隱藏起明知不能陪你到最後的絕望,仍要在身下留給你的一縷陽光。

於是,一部講述愛情和父愛的電影,就在時代的鋼鐵洪流中溫暖著每個人的心,無論劇中劇外,都在訴說著平凡又堅韌,普遍而又珍貴的種種感情。保留著這份淳樸,給孩子爛漫;保留著這份熱忱,給愛人溫暖,就算是比粗暴的納粹和世界大戰更恐怖的事情來臨,又算得了什麼呢。

一切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祝你成為最好的那個姑娘。

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2

太多的佳片雲集在奧斯卡。憑藉這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美麗人生》,義大利知名喜劇演員羅伯特·貝尼尼兩次登上了奧斯卡的領獎臺。這個被稱為“當代卓別林”的小個子一人獨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並由此成為第一位贏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外語片演員。這部電影成就了貝尼尼,也成就了成長中的我們。

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講述了一個無名的小人物與戰爭和命運的對抗。面對奧斯卡許多大主題、大製作的影片,並沒有競爭優勢。但該片卻劍走偏鋒,透過一個父親的視角審視與對抗戰爭。在幽默中深藏悲愴,在傷痛中迸發力量。彷彿一點光明,照亮了整個時代,使我們再次透過戰爭的陰霾,生出一點希望,去勇敢地相信未來。

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基多隻是一個普通的飯店侍者,但卻憑藉著天賦的浪漫贏得佳人芳心,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溫馨的生活。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蔓延,fa西斯對猶太人實施殘酷的滅絕政策,他們一家人也沒能躲過這場災難。猶太血統的基多和兒子也被關進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雖然不是猶太人,卻為了不和心愛的人分離也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們進入集中營。人生真正的磨練和考驗開始了。活著還是死去,真的成為了一個不得不選擇的問題。為了讓兒子幼小的心靈不受到野蠻戰爭的戕害,為了兒子能夠對人性與未來保有希望和信賴,基多憑藉一個父親強大的心靈和胸懷,用善意的謊言為兒子營造了一個“童話”世界,在重重陰霾下為兒子守住了一份光明。這個虛擬的遊戲,讓兒子在飢寒交迫又壓抑恐怖的集中營裡延續著童年的快樂,併成功地度過這段本應艱難的時光,重新回到陽光下生活。然而,基多卻沒能走出“遊戲”,他用全部的智慧與生命與戰爭對抗,為妻兒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我前後兩次看這部影片,中間隔了兩年的時間。在高中第二次與《美麗人生》邂逅,很大程度改變了我對世界、對生活、對心靈以及對情感的理解和體驗。以往我的關注點侷限於影片所詮釋的愛情與親情,覺得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而如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影片所傳遞的生命之愛,她對戰爭、對人性的反思與叩問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當世界示我以黑暗,我該如何尋找光明?

看過影片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影片的主體部分都在揭示戰爭對生命的威脅和對人性的摧殘,可為什麼還要冠以“美麗人生”的名字呢?這也許就是羅伯特·貝尼尼給出的回答,相信人性的溫暖,相信堅守的力量,相信光明,相信未來,相信風雨之後的彩虹,相信陰霾之後的陽光,用智慧與愛,守望幸福生活,創造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