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八年級《矩形的性質》評課稿

八年級《矩形的性質》評課稿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矩形的性質》評課稿,以供參考。

《矩形的性質》評課稿

蔣老師所上的《矩形的性質》一課形式靈活多樣,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了積極參與課堂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知識探索,讓學生運用多種手段理解交流舉行的性質及其運用,層層深入,步步設疑,逐個突破,習題的設定為本節科的重點難點的解決起到了突破的作用。蔣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教學嚴謹,師生互動良好。我受益匪淺,學到了以下幾點,現總結如下:

(1)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如動手摺紙環節讓學生得到矩形性質。

(2)注重及時總結梳理知識,本堂課共總結了3次,這樣能讓學生易清楚記憶眾多定理。而且每次總結層層深入。

(3)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如應用2題用兩種不同形式表達,體現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條理推理的轉化。

(4)注重分層指導和分層作業。

(5)缺憾是時間的把握,若把前面引入部分在壓縮一下則更好。

《矩形的性質》說課稿

一、說教材

矩形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幾何圖形之一,本節課選自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數學(下冊)第22章第4節《矩形》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線、三角形中位線以及平行四邊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教科書力求突出矩形性質的探索過程,讓學生透過圖形變換和簡單推理等方法,自主地探索出矩形的有關性質和識別條件,再現圖形性質豐富多彩的探究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說理的基本方法。

基於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著矩形的性質與識別條件而展開的,矩形的'性質與判定方法在本節課中處於核心地位,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矩形的性質與識別條件,難點是矩形性質和識別條件的探究和應用。

二、說學生

八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初中階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識別在內的絕大多數幾何概念及定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八年級的同學,活潑好動,有較強的理解和模仿能力,對於新鮮的知識也充滿著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望,而在矩形的性質和識別條件中,又有許多頗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因此,我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矩形的性質和識別條件,這不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的探究方法,而且體驗到探究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並掌握矩形的識別方法,會初步運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質來解決有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索矩形性質和識別條件的過程,在直觀操作活動和簡單的說理過程中發展學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增進主動探究的意識,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嚴謹的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體會邏輯推理的思維價值。

四、說教法

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幾乎是無效的教學活動,本節課的難度不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自己得出並總結出結論,這樣做不僅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因此,我採用以“激—導—探—結”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分析學生是教師實施教學行為的關鍵,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增長主體意識,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自主參與整堂課的知識構建,從定理的得出到證明,從參與問題的發生,發展到問題的解決,讓學生積累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新課引入(3`)

1、首先進行復習提問:什麼叫平行四邊形?它和四邊形有什麼區別?

(這主要是和上節課有一個很好的銜接,另外為學習矩形做一個鋪墊,創造學生參與並展示自我的活躍的課堂氣氛)

2、觀察與思考: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實際應用圖片(如:國旗,顯示器,門、紙張等),讓學生想一想:這裡面應用了平行四邊形的什麼性質?它們有什麼特殊之處?

3、教師演示:用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做演示平行四邊形的移動過程實驗,提問:它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為什麼?然後,當移動到一個角是直角時停止,讓學生觀察這是什麼圖形?

(透過例項和教具演示,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並使其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絡的,然後,引出矩形定義)

第二、課件展示:矩形的定義,讓學生舉出身邊的矩形的例項,學生不難說出書桌面、教科書的封面等矩形實物。

(透過這個課件展示和例項可以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矩形是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第三、探究活動一(10`):讓學生畫出一個矩形ABCD:

①你認為矩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它有幾條對稱軸?試著畫出來,並用對摺的方法進行驗證。

②連續對角線AC、BD,它們的交點O在矩形ABCD的對稱軸上嗎?

③OA,OB,OC,OD之間有什麼數量關係?

在教師指導下采用自主探究、分組討論的形式完成,引導學生探究四邊形的性質應該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等幾個方面去研究,這裡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考查了小組之間的合作能力,讓做的快的同學也享受其它組的同學成功的幸福感,等學生完成以後,教師一一點評,並給以鼓勵。

學生透過操作,思考、交流、歸納後得到矩形的性質。

待學生掌握了矩形的性質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例1,展示課件。然後教師給以點撥和評價,並鼓勵學生:你能行!很聰明!

第四、探究活動二(10`)

設定問題情境:怎樣識別矩形呢?我採用分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學生討論後,各組分別展示討論結果,教師給予積極評價和鼓勵。繼續提問:矩形識別條件還有哪些呢?

{教師補充: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這個環節教師應該大膽放開手腳,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個別有疑問的學生可適當點拔。

矩形的識別方法口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第五、隨堂練習(10`):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考查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二是作為教師,也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查漏補缺。

第六、課堂小結(5`):這個環節是讓學生來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養成及時總結、善於總結的習慣,讓這種習慣以後變為一種能力並終生受用。

第七、作業佈置:P72習題 第1、2題 (祝你成功)

七、板書設計:

八、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主要採用是利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把主動權也交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管理者,學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出現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自然而然地學生知識和技能就得到了提高,我希望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