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1

讀了《教師語言藝術》一書,感觸頗深,受益非淺:本來以為老師上課只要把該講的知識點告訴學生就可以了,其實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做的遠非這些。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教師與學生溝通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溝通關係。因為教師扮演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但是這幾個角色必須圍繞一箇中心——”學生的發展“.

語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是一個心理場,有不同的心理映象在課堂中活動。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是教師更像一個心理醫生。教師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體現了你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個權威,引導者還是共同學習進步的研究者。

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很關鍵。說什麼,怎麼說,有這樣一個的例子,教學物件是一群小學生。在某節課上,有3個學生在底下作小動作。我沒有正面批評他們,因為我試過無數次,對這幾位學生都沒有用。於是,我就讓他們主動站起來。頓時教室鴉雀無聲,所有學生都以為我要批評他們了。我相信那幾位學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來。30秒之後,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了。我沒有批評他,相反,我表揚了他的誠實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動作的壞習慣的話將來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話出乎學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沒站起來的另兩位學生的表情變化。一個臉已紅得像紅富士,另一個則低下了頭。我的效果達到了,就繼續上課。之後,這三位學生上課明顯比以前認真了。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在每次教學實踐中磨礪出來的。同樣是教育上課開小差的學生,怎麼說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為什麼我那樣說沒有效果呢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平時注意思考和積累的。

塑造一個成功的教師,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語言美學,也就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應該是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培養,而不是追求華麗時髦的詞彙。語言的藝術是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教師本人心靈美的反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方面的影響,這是潛移默化的,有時甚至連教師本人也沒有察覺。如果想了解一個教師,一個學生心目中的教師,那麼就去看看他的學生。

原本以為教師是一個簡單的職業,在簡單的工作環境中,面對簡單的學生,做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工作久了以後,我才知道自己這種想法有多幼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真的需要自己不斷地探索和嘗試。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2

最近我看了《教師語言藝術》這本書,我覺得對我影響很大。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語言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表情達意、傳遞資訊的工具。由於行業的不同,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語言特色。但是教師的語言更特殊一些,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面對的是一張張天真的臉,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教師與學生溝通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溝通關係。因為教師扮演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但是這幾個角色必須圍繞一箇中心——“學生的發展”。那麼,從事數學教育教學的小學人民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語言特色呢?

首先,我認為流暢是說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語言要簡潔清楚,乾淨利落,恰到好處。因為語言重複,拖泥帶水,會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破壞了教學語言的連貫和流暢,浪費課堂有限的時間,影響了學生表現自己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善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運用學生們所熟知的生動事例啟發、引導學生理解、掌握並運用所學的知識。比如:低年級學生都喜歡藍貓,因此在教學“認識幾時幾分”時,師:今天藍貓超市開業了,現在正在招工呢!看招工啟事上寫著什麼(生):本店所招員工必須會認鐘錶、會修鐘錶,報名者請與藍貓聯絡。師:想去試一試嗎?生:想。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身心處於最佳狀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再次,清晰是說教師要口齒清楚,要把表達的意思說的一清二楚,否則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也會影響孩子解題的.正確性。數學和語文不一樣,有時相差一個字所表達的意思會完全不同。比如:

1、一段繩子長4米,剪去了2/5米,還剩多少米?

2、一段繩子長4米,剪去了2/5,還剩多少米?這兩個題目就相差了一個字,但意思完全不一樣了,解法也完全不同。

最後,正確是說數學教師的語言敘述要準確,不應使學生髮生疑問和誤解。比如:不能把“除”讀作“除以”,98讀作九八,8時零5分讀作8時5分等。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但又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自己還不能分辨對錯,教師的語言對他們來說是仿照的標準。

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深入淺出,使學生明確地知道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教師本人贊成什麼,反對什麼,那種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語言是不能表達明白的。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3

假期裡我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我瞭解到教師的語言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幽默、啟發性的語言,往往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大大增強。《教師的語言藝術》是由鄢月鈿老師主編,書中用大量鮮活、真實的案例,講述了教師語言的藝術。下面談談本人讀這本書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的聲音力求優美

曾經聽一些名師講課,雖然名師的外表並不是十分美麗,但是他們的教學語言是非常動聽、優美的,或抑揚頓挫,或富有感情,讓聽者覺得動聽、愉悅。那些名師優美的聲音似磁鐵般地吸引著學生,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學生對學習饒有興趣。而在一些課堂,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上課的語言平淡、生硬,講課的聲音從上課到下課都是一個調,學生聽了毫無興趣,甚至懨懨欲睡。由此看來,教師上課的聲音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的語言如何才能優美動聽?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後,我受到了一些啟發。教師的語言要優美,必須提高音質的質量,因為,音質優美,是良好的教師語言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學會控制語速,教學語言語速的一般採取正常的語速,在強調重點、難點的時候,教師應該有意使用較慢的語速,有時候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製造氣氛,教師不妨使用較快的語速。教師語速的快慢,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跌宕起伏,充滿生氣。由於教師在性格、氣質、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每個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的高低、強弱不相同,要做到語言優美,必須控制好音量。音量低了,課堂語言呆板無生氣,低沉得使課堂沉悶,音量過於激昂高亢,也會使學生情緒煩躁或厭倦。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努力尋求教師語言的“合理響度”,也就是使自己說話的聲音、音強、音長達到和控制在最適當的程度,具體標準是使每個位置上的學生都毫不吃力地聽清楚教師說的每句話,發出每個音節,讓每個學生耳感舒適。教師的語言優美,還應該注意合理的停頓、豐富的語調、生動的語氣。

二、“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表揚學生的一些話語,例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但有些學生不知道怎麼了,不吃這一套,有的沾沾自喜,有的我行我素,不能激勵他的進步。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寶,家長寵愛有加,像小皇帝似的孩子,誰不認為自己最棒呢。而教師如果提很簡單的問題或提出很容易完成的任務,然後就表揚他們是最棒的,就會導致學生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容易產生滿足感。書中提到“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就是說我們在表揚學生的時候切忌籠統,應該有針對性的表揚學生具體的行為。例如,學生的抄寫作業寫得很工整,表揚他“做得不錯!”,學生會認為表揚理所當然,如此一來,即使今後經常把作業寫得工整,上進心也慢慢消失,覺得習以為然。如果我們換種方法表揚學生,抓住學生“認真”“細緻”進行表揚,“你今天非常認真抄寫,離小書法家不遠啦!”就引入學生抄寫作業的情感態度中,誇到學生的“點子”上了,學生聽了,心底會更高興。又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發言,教師評價他“你真棒!”,學生會感到高興,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棒”在哪裡,教師就應該評價他“棒”的具體表現:“你真棒,能認真閱讀文字,概括出中心思想。”“你真棒,讀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這些“誇”,就“誇”到了學生的“點子”,不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使其他的學生找到了方法,受到了啟發。學生是喜歡老師“誇”的,作為教師,在“誇”學生的時候,“誇”準了,效果更好。

會說話的教師不一定成為優秀的教師,但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教師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學會“說話”,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生涯,我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教師的語言藝術,提高教學素養。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4

一直都覺得作為老師,語言一定要豐富,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可悲的是,自己的語言卻是那麼匱乏,因此常常懊惱不已。最近看了《教師的語言藝術》這本書,讓我對教師語言有了新的認識,有時無聲的語言更顯魅力。

一、時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讓人接近。無論是平時的生活中,還是在教學活動中,我喜歡微笑。因為有了微笑,學生就會感覺很親切,願意和你親近;因為有了微笑,就會獲得學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援,他們會更加的聽話、努力。課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沒人舉手回答問題,就像在唱獨角戲。其實並不是學生不會,可能他已經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錯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匯,但他的手卻遲遲不肯舉起來,這時,你不妨給他一個微笑,讓他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相信學生看到你鼓勵的微笑一定會鼓起勇氣舉起膽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時,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請你給他微笑,這樣會讓他以後不恐懼發言,變得更加自信。老師的微笑就像一縷縷晴和燦爛的陽光,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甘露。親愛的老師們,記得展開你美麗的笑臉哦!

二、用眼神來表達

教師擁有一雙敏銳的目光,不僅可以觀察學生的行為、表情,還可以透過眼神調控學生的行為和情緒。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裡是怎麼想的,有時不用說出來,你的眼神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因此,我們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現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課鈴聲結束了,班級裡還是一團糟,說話的說話,喝水的喝水,收拾課本的收拾課本……看到這樣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滿肚來火,免不了大聲訓斥他們一番。有時你氣得要命,學生卻一點感覺也沒有,而且還影響你上課的情緒。此時,不妨肅立講臺,冷冷地看著他們,眼神掃視班級一圈,然後盯著那個講話聲音很大的人。相信學生看到老師這樣的眼神,聲音一定會戛然而止,手中的動作也會迅速停下。因為他們知道老師生氣了,所以有時眼神比語言更有效。教師的眼神很神奇,一個眼神,替代了老師的千言萬語,包容了老師多少教化。聰明的老師們,讓我們有時用眼神來說話!

三、擁有溫柔的手

人的手是很能說話的。在教學中,我們的手勢是講課的輔助手段,它和語言的配合,能使我們傳遞出的資訊更加的形象,讓學生更易於理解。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老師的手也顯得更加重要。學生考得不好,心裡很難受,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傻傻地看著桌上的試卷。此時,他或許在想,考得這麼差,老師一定會批評我吧?回到家裡,等待我的會不會是暴風驟雨呢?可能作為老師你也很鬱悶,辛辛苦苦教了這麼長時間,他竟然考成這樣,太讓人失望了,真想找他談談。你不知道,你的言語可能會讓他更加的自責,讓他的心情更加跌入低谷,他所想的就不是以後要怎麼好好學了,而是硬著頭皮聽你的教導。如果你能換個方式,用你溫柔的手摸摸他的頭來溫暖他的心,我相信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和慚愧,他會暗自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因為你的手傳遞了你的寬容和鼓勵。熱愛學生的你,伸出你溫柔的手吧!

四、靜下心來傾聽

學會傾聽很重要,因為教師的傾聽可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還小,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想法有時和我們大人真是很不一樣,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來代替他們的想法,要給他們說的權力,靜靜地傾聽,你可能會有新的發現。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決不能以平時的印象來給他們定奪,或一時的表現抹殺他的全部,這樣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班裡有位學生最近一直狀態不佳,突然又有學生來報告他的不是,第一反應就是要去批評他。雖然很來火,還是喊他們上來,詢問到底怎麼回事。等我認真傾聽完他們各自的話語,發現原來並不怪他。試想,要是沒有靜下心來傾聽的話,不就冤枉他了嘛!所以,教師的傾聽能夠開啟和進入學生的心扉,讓我們遇到事時都能靜下心來認真傾聽!

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的無聲語言在盡顯它們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好好運用好他們吧!相信無聲語言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5

關於教師語言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值得廣大教師深入研究。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有了語言人們才能更好的表情達意,交流溝通。“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語言的重要性早就存在於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它是教師傳播知識的紐帶,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正確運用語言,教師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的,才能正確地教授祖國的語言文字。而掌握語言藝術,則能使教師的教學錦上添花,美不勝收。

教師語言從廣義上講,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肢體語言。教師的語言修養應關注細節,如教師在提問時有人說:“誰會說?請舉手。”有人說:“誰能說?請舉手”。有人說:“誰想說?請舉手”。這三種不同問法,其實有著質的區別。

誰會說?實際上是在要求已經學明白,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髮言;誰能說?實際上是在要求能夠回答問題,但不一定回答正確的學生髮言,顯然,其覆蓋面要比“誰會說”大得多;“誰想說”是在要求相回答問題的人發言,包含會說的、能說的以及想說但不會說的學生髮言。看似簡單的差異,卻反映出教師學生觀的不同。對於這種不同的實質,如果哪位老師想明白了,並把思考的結果寫出來,可能會是一片比較有意義的文章。

教師語言素養的提升,應關注到口頭語、書面語、肢體語的複合實用。

提問時強調口頭語言表述內容的簡要、明確、清晰,同時還要表現出和藹、親善、激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輔以表情、眼神、手勢等,有時如果我們再輔以教師位置的合理移動,效果可能更好。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讓學生感覺到你在傾聽,因此必須要讓學生看到你的眼睛。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如遇到困難,教師最初提供的幫助不是語言,而是眼神、表情、口型變化(意義的表達並非都靠口頭語言,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大人在給小孩餵飯時,常常會張大自己的嘴,這就是一種語言,和“真乖,再吃一口”具有同等意義)等傳達的激勵。激勵無效時,再輔以口頭語言的引導或相應的暗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語言方式的單一也同樣會降低語言效果。如學生正確回答問題之後,老師會微笑著說“某某同學真聰明,回答得很好,請坐。”如果一節課上幾次提問,上述話語不斷出現,情況會怎樣呢?會不會讓人感到肉麻?或不會讓人覺得教師語言太貧乏?真心的激勵會不會成為虛假的奉承?如果會,那將是多麼可怕!如果我們將口頭表揚和在與學生眼睛對視的同時先伸出拇指表示讚賞,再做一個“請坐”的手勢這樣的肢體語言交替使用,效果會怎樣呢?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6

最近讀了《教師語言藝術》一書。讀後感觸頗深,受益非淺。

教師這個職業,相對其他職業而言,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表達應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如何使孩子感受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使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言好壞的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動口、動腦,使教學方法適應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裡,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語言藝術》這本書結合大量真實的案例,啟發廣大教師如何修煉自己的語言藝術,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它有深入淺出的論述,也有實踐案例的生動映襯,特別是總結了很多優秀教師成功修煉語言藝術的寶貴經驗和可貴素材,非常具有啟發性。

語言, 這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師的語言要規範,態度要和藹,內容要得體,方式要適宜,要善於運用語言的力量啟動孩子求知的慾望,撥動孩子上進的心絃,把知識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進孩子的心田。教師的語言還要情理結合。要讓孩子知曉做人的基本道理,讓孩子在思想上認同以後再加以行為上的引導,使他們在思想、行為上不斷積累加強自己的人格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應。“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就是一把最精緻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記憶,而且深人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適應課堂和孩子的年齡,心理的特點,賦予語言以情感色彩,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