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報告範文

教學學術報告心得體會

教學學術報告心得體會

教學學術報告心得體會1

我們有幸請到了全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家鄭毓信教授來為我們作報告。鄭教授的報告大氣、理性、辯證。既能高屋建瓴,又貼近我們的教學實際,對當前的熱門題目有獨到、冷靜、理性的思考。

聽鄭教授的報告是一種享受,會使我們更加理性地面對當前的小學數學課程改革。 鄭教授談了關於教學研究的一些思考。

提出,要加強題目意識,題目應當被看成教師教學教研的出發點;要努力做到“小中見大”;要保持對熱門題目的關注。當前一個新的熱門題目就是:有效教學。應當堅持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隨潮流,不要迷信專家。關於有效教學,鄭教授指出了三個應當思考的題目:“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不是有一定的公道性?究竟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在相關的實踐中我們應當怎麼做? 鄭教授還對中國數學教學傳統的優點進行了分析。而對於現實中的一些形式主義現象進行了抨擊。

例如公然課的設計中(1)情景設計,究竟應當如何往熟悉情境中設計的意義?如何處理“日常數學”與“學校數學”的關係?提出:數學,對學生來說,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設計情景的終極結果是要往掉情景的。(2)主動探究,是否應該被看成數學學習的主要手段。教師發揮作用的主要手段有:在突發題目出現時;利用適當的案例;在演算法多樣化和最佳化的過程中。(3)合作學習,是否是小組學習?應當關注的一個題目是:要關注差生。一個好的“合作學習”所滿足的基本要求是:互動與規範;分工與共享;認知與身份。(4)動手實踐,應以思維含量的高低來區別是否有效。 鄭教授特別指出:不能以“新”、“舊”作為區分教學方法“好”與“壞”的主要標準。

無論如何改革,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鄭教授還談到數學文化的價值,內涵等。指出:數學教育應防止往數學化。並舉例說明了數學課所應具有的數學味。究竟什麼是數學特有的文化價值?

鄭教授還透過語文課的反照指出了數學教學應具有的數學味。指出:語文是情知教學,是以情促知。而數學則是以知貽情。

終極要達到:往情景化、往個人化和往時間化。一個沒有“數學味”的教師不能真正上出具有“數學味”的數學課。中國曆來,不缺人文精神,缺失的是理性精神!

在鄭教授娓娓道來的話語中,我們記住了幾個關鍵詞:題目意識、有效教學、形式主義、數學味、數學文化等。同時也知道了如何辯證、理性地提出題目、分析題目、解決題目。

經常和專家近間隔的接觸,會使我們的眼界更高,視野更開闊,也會使我們長大得更快。

教學學術報告心得體會2

10月2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馬志明院士在東區水上報告廳作了題為《我們與數學強國的差距—關於我國數學發展的點滴思考》的學術報告。報告中,馬院士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介紹了我國近年來在數學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快速進步,以及我國與數學強國的差距。馬院士認為透過我國老一輩數學家們為中國數學發展所做的大量工作,國家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大量投入以及中國數學界的團結和不懈努力,中國數學在國際數學界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正在走向世界。

馬院士曾擔任過國際數學聯盟執委會副主席,這一經歷讓他切身感受到中國數學的成長和變化。他談到現在的國際數學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學術會議上都有中國數學家(包括海外華人華裔)的聲音,在國際數學科學及相關領域的雜誌上都有中國數學家的文章,中國數學家在國際上出版了許多學術專著,以中國數學家命名的定理和方法也已越來越多,不少中國數學家被邀請在國際學術刊物擔任編委,在國際學術組織裡擔任職務等等,這些都從不同方面說明了中國數學和數學家們在國外數學界正被廣泛承認和認可。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馬院士還分析了我國與數學強國的差距。特別強調了我國缺乏引領國際數學研究的強有力的學術領軍人物,缺乏大師級數學家,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派在國際上影響力還不是很強。同時,現有的科研評價機制讓國內的學術氛圍出現了太多的浮躁,研究太急功近利。他希望同學們看到成績和不足後,努力學習知識,客服不利因素潛心研究,為我國早日成為數學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透過聽取了馬院士的'報告後,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穫,透過以下幾方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1、透過中國數學所取得成績與在國際上的影響,更增強了我的自信心。相信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也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取得一定的成績,並得到別人的認可;

2、只有掌握了紮實的學術基礎,才能在專業領域內取得真正的成績。在今後的學習和學術研究中,應該拒絕浮躁,營造良好的數學氛圍;

3、繼承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嚴謹求實、淡泊名利的傳統。潛心研究,力爭做出專業領域內前沿的成果。

教學學術報告心得體會3

3月10日上午,我在學校學術報告廳認真聆聽了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斌博士所做的《突破課堂》的報告,感覺受益匪淺。下面針對這次報告內容,結合我對課堂改革方面的淺顯認識談一下自己的反思和體會。

張博士在報告中指出,課程改革中的核心是課程標準,他透過一些真實的例項,來講述如何制定好三維目標、如何根據課程標準上課,如何編制課程綱要。他突出理解制定三維目標的重要性,一堂課,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實施。他進一步強調了我們不能太迷於現有的教材和教案,要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定好自己理解教材下的三維目標,寫出自己的教案。

實施新課程標準必須要從根本上轉變以往的陳舊觀念,雖然課改進行了幾年,我們的課堂也嘗試著進行改革,也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但是我們反過頭來研究我們的課堂,與國家的新課程標準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我們還是新瓶裝舊酒,課堂延續著舊的教學模式。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要突破課堂應做好以下三點: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教學中適時指導、監控、反饋、激勵,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要突破課堂,打造高效課堂,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備課方面要準備更加充分,每節課上課前,要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麼?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於課堂有了大概地瞭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麼時間學生自己學,什麼時間老師開始講,什麼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更應該準確把握課堂節奏,重難點精講細講。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備課工作佔了相當的比例。 王*勤教授說過:“無論課程改革怎樣改,鑽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 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才能遊刃有餘。我們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只要我們在課堂改革中認真備課,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教學學術報告心得體會4

昨天下午,我校領導組織了我校的全體教師在滕州劇院聆聽了魏書生老師的報告。魏老師用他那樸實的話語、大量而生動感人的例項,感染了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他言辭懇切,入情入理,樸實的語言中閃爍著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獨特而又富有哲理。

聽了魏書生的報告後,我深深地被他崇高的精神世界感染著,被他積極樂觀的處世工作態度感染著。

一、 堅守住心靈的寧靜,堅守住快樂的心靈之道

魏書生的報告,總是將深刻的哲理,甚至苦悶的話題用流暢、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話語形象的表述出來,其語言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著所有在場的人,讓聽眾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他使聽者為之激動。為什麼被別人視作艱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裡和心裡竟然是那樣的親切和歡欣?這都出自他對教育的深刻認識和真摯的厚愛。

他的思想不是超然無蹤縹緲的,而是真實質樸的,根植於我們的教育狀況,根植於我們的教師的需求,根植於廣大學子的心靈。因為,他總是把走向學校當作一種精神享受,把認真教書育人當作是一種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當作體驗生活的一種愉悅享受。他時時享受,處處享受。用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於“道法自然”,何樂而不為呢!

他告訴我們珍愛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訣,叫做“松、靜、勻、樂”。“松”即身體放鬆;“靜”即心靈平靜;“勻”即呼吸勻稱;“樂”即情緒歡愉。他特別告誡我們要記住四字秘訣,要在紛亂複雜的社會里,在緊張激烈的人際中堅守住心靈的寧靜,堅守住快樂的心靈之道。他認為,快樂可以外取,也可以內求。只有時時做到以靜制動,快樂才可能隨你而來!因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開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陰影,必定是陽光。

二、用一顆平常心看待生活,對待工作。

在他的報告中我最欣賞的有兩句話: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生活不能沒有理想,但人類不能以理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對自己說得算的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進得去,出得來,想得深,幹得實,人要好好活著。對自己說得不算的事就要改變自己的態度,想得開,輕輕放下”。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我。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人生在世,要會享受生活,享受學習,享受工作。要靜下心來,認準目標,不怕困難,樂觀地生活。要懷著感恩的心,用“享受”的心態適應社會環境,有一顆快樂的心,將身體放輕鬆,才能做好事,會生活。

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多一份對孩子們的愛心、耐心、熱心和誠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走近賞識教育真正的能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的享受學習!

摘了幾句魏老師的原話和大家共勉:

1.“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2.守住心靈的寧靜,守住自己快樂的陣地

3. 普通學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幹部不做,班委能做的,班主任不做 !

教學學術報告心得體會5

這兩天假期都有事情做,作業都沒有時間去完成,覺得很忙碌又很鬱悶,但是今天需要沒有做到作業,但是聽了一個能夠影響我以後學習思維的演講,我覺得值了,非常的值,假如要我倒貼,我也願意了。

今天是四月十三號星期天,我們學院請到了旅遊專家學者馬勇教授蒞臨我校開一個精彩的學術報告會,報告的題目是“我國旅遊發展形勢分析與區域旅遊產業發展定位”。

馬教授主講的內容豐富精彩,結構邏輯嚴密,言簡意賅。他從三大方面對報告進行展開。

首先 對我國旅遊發展形勢三大態勢分析—發展態勢,競爭勢態和合作勢態。提出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並對其未來潛力發展業務進行有效可行的預測。

接著 對我國旅遊業發展結構性特徵進行分析。我們發展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發展,並且在其發展過程中要結合三大轉變—速度,結構,形式。我對這三大片語是這麼瞭解的:我們要自行創造條件,推進發展速度,調整轉變不合理的結構,創造可行的發展形式。

最後是對區域旅遊業發展的八大定位,分別是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市場定位,目標定位,產品定位,區域定位,政策定位。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形象定位和功能地位的結合,旅遊業它不再是單純宣傳其視覺形象,更加要賦予它功能價值,並使二者緊密結合,使之形實具備,需要知道的是功能包括基礎功能,發展功能,和提升功能,產品功能隨著全面綜合獨到的營銷策略而誕生。

在馬教授的精彩報告過程中,我非常認真投入地聽,雖然我對旅遊學科認知不深,瞭解不足,我仍是個門外漢,但是我就以我自己角度去理解他所說的,去領悟他所帶給我的一種資訊和思想。我覺得馬教授報告中讓人領悟到最深刻的一個道理就是:一個創造性思維能夠不斷地創造出無盡的物質價值。

在馬教授報告中他不斷地強調一個創造性思維,對旅遊業發展需要進行全面綜合預見性的規劃,自行不斷地創造條件和把握機會,對旅遊業發展需要有戰略性頭腦,進行戰略營銷。對於教育同樣地,需要戰略性規劃,把握旅遊業勢態發展,以敏銳的觸覺把握市場動向和未來機會,調整教育結構和教育模式,讓人走在社會行業發展的前面,引導社會發展,加快旅遊業發展速度。

馬教授的報告裡面理論不會很枯燥繁雜,因為他用豐富的例子來充實理論,是理論更加生動具體。他舉列了很多吸引人的旅遊業發展例子,其中在第二大部分內容當中扦插的一個關於東莞酒店業發展的例子,十分的吸引我。

他說,東莞酒店在剛開始的時候才發展兩三間只有三星級的酒店,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將酒店發展起來,覺得沒有必要。而其實酒店發展不單隻有傳統的一種發展模式,它還有五種模式,渠道還可以更多,獲利方式同樣可以多樣化。例如物業增值投資,合理避稅等,尤其是合理避稅正是東莞酒店業發展起來的主要動力。而現在東莞的高星級酒店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三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而常平鎮是東莞市擁有星級酒店最多的鎮區,全鎮有24家星級酒店,其中有2家五星級、5家四星級酒店。

我覺得這合理避稅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其獲益方範圍非常廣。不過前提是當地經濟確實到了一定的水平,才有這麼樣的一種特殊現象。

在整個報告過程中,馬教授語言精闢利索,邏輯思維謹密,思維靈活敏捷,善於挖掘創新事物,這麼短暫額的時間內,要從他身上學到深刻的專業知識是不可能的,或許說他這場演講帶給我們這群學生更多的是一種關注國家時事、留心觀察一切事物發展動向的生活態度和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永遠不要只想著一條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覺得這是一場對人思維具有深刻影響力的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