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傾聽來自世界的音樂

傾聽來自世界的音樂

尤靜波 我不是學地理的,卻在案前貼著一張世界地圖,每次抬頭總能看見五顏六色的陸地和海洋。每當我拿著唱片封面在地圖上尋找位置的時候,音箱裡傳出的音樂便是來自世界的聲音,這種聲音就像地圖上的五洲四洋,分別被紅黃藍綠紫裝飾的五彩繽紛,這就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世界音樂。

幾年前我就開始收集世界音樂唱片,每收集一張就有一種壓抑不住的興奮。在商業氣息瀰漫的當今流行樂壇,抄襲、模仿已縱使我的耳朵疲憊不堪,以至還有點“嗅覺”麻木的傾向,而世界音樂的盛行,確實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因為每一張世界音樂唱片包含的不僅僅只是節奏和旋律,在音樂的背後隱藏著更多的還有民族和文化的縮影。

非洲音樂

幾個世紀以來“赤道人種”散發出的氣息一直瀰漫著撒哈拉沙漠,一張張黑色的臉龐不時的透露著音樂的“平凡主義”。在非洲,音樂是不以“美”而論斷的,就像人天天要吃飯、上廁所一樣,那是一種生活。難道還會有人在乎自己的蹲坑姿勢嗎?正是這種不在乎的生活方式被機靈的唱片商發現了,以至就有了這張唱片。

一望無際的沙漠邊緣,一男子仰首向晴空,縱情高歌,這是唱片中的其中一首歌曲。耳朵收到的資訊傳送至大腦,顯然,這已不是土著的民族之聲了,華麗的Jazz節奏、Funk貝司讓人坐立不安,更難得的是近似“田間呼喊”的馬裡的高腔──“絕”。

五個人走到一起,開開嗓子就唱歌,一人擔任四人的伴奏,四人充當一人的和聲──無伴奏多聲部合唱的能力是上帝賜予非洲老黑的禮物。為了彌補膚色的缺陷,上帝給予他們強壯的軀體和自然的音高,因此一開口就形成了自然和聲。好多自稱“學院派”的人士,兩眼不裝人(自以為是),可笑的是唱了一輩子只揀了兩塊磚頭,一塊是唱低了墊著往上搭的,一塊是唱高了順著往下趴的──可悲。

天生的無伴奏合唱──“妙”。

就此兩首歌曲就已絕妙無比了,若再介紹恐怕讀者難以忍受欲得(唱片)而不能的悲痛而日夜消瘦,故此擱筆,聽樂!

安第斯音樂

有一種樂器叫排簫,有一個民族叫印第安,有一坐山脈叫安第斯,三者加在一起就是安第斯音樂的含義。安第斯高原的秘魯人民、玻利維亞居民和厄瓜多市民,可能是受到了高原氣候的影響,所以天生就氣息良好,吹起排簫來總是勝人一籌。因此,排簫成了安第斯音樂必不可少的樂器之一。

排簫是印第安人民的驕傲,印第安人也將排簫視為珍品。不過印第安文化的最大驕傲並不止此,而是它曾經影響了北美文化和拉丁文化。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的.巴西、古巴眾國,在當今流行樂壇的前沿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這張唱片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安第斯的印第安之聲,更重要的是它揭開了流行音樂的一大源流。

曼陀林的撥絃聲、吉他的掃絃聲、排簫的氣息聲(來自唱片第一首歌曲),還有一種隱藏在節奏背後的是插著羽毛的太陽神(印第安人的生存寄託)的舞步聲(來自唱片第五首歌曲),使人頓生一種對安第斯山脈的神秘和嚮往。

如果說排簫是安第斯音樂的靈魂,一點都不過分,但是排簫並不“孤傲”,它一般不做獨奏,經常有其他樂器與之合奏(如:曼陀林、吉他、豎笛、大鼓等),由此,正體現了印第安民族的部落之間的和諧與默契。

一張唱片帶來的不僅僅是音樂,濃縮社會和文化的功效更是每一張世界音樂唱片的神秘與絕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