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7篇
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1
讀了《童年的秘密》的幾個章節,我首先感覺到的是兒童教育遠遠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複雜的多,教育者的責任也重的多。
嬰幼兒教育所探索的資訊點更隱秘,也更加易變。如果說嬰幼兒在思維成熟前會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期間,而這個期間又不是想我們很多成人所認為的那樣是白紙一張,那麼,在這個時間段裡,他(她)的心理資訊應該只有透過成人的解析和表述才能為外界所承認。許多教育學者和兒童心理專家往往透過大量的心理測試和案例對比來分析和表述嬰幼兒的心理歷程,進而形成科學理論,成為教學方法,應用到所有的早教、幼教和義務教育中,兒童的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論的印證。於是,現代教育的成品在許多學者、教育家和社會工作者所組成的生產線上完成了生產再造過程,正式推向市場。
蒙臺梭利博士的教學方法被很多人列為典範,很多教育學者都將蒙氏教學認為是一個劃時代的產物,是教育和人權趨於成熟的標誌。蒙氏的教育理論在我看來,它的獨到之處是將嬰幼兒的心理發展演變成了開放性的學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樣對兒童心理發展下較為生硬的定義和規定權威的概念,也不再像先前的心理學研究者一樣對所有兒童的行為進行病理學一樣的研究。總之,蒙氏的貢獻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謙虛,就像序言所說:“我們必須擺脫成年人的那種所謂無所不知的心理角色,披上蒙臺梭利所說的‘謙遜的外衣’。”這是《童年的秘密》給我的最為深刻的印象之一。
蒙臺梭利博士的教學思想,讓我們對嬰幼兒教育開始小心翼翼起來,既不敢肆無忌憚的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樣瘋長,又不敢擅自劃分成長的界限,因為當你面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造訪者時,蒙臺梭利博士會在你每每想做出一個膽大妄為的行動時,及時的在你耳邊叮囑:“這是一個生命。這個生命與你我的沒什麼不同,想象下他(她)對你所做的會有何感想?”這時,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亞傑,手心都會冒汗了。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蒙臺梭利的教育方式和理論無論是多麼經典和具有指導意義,其研究方法依然沒有超出根據大量案例的統籌歸納。範例是蒙氏教學的主要依據。所以,對嬰幼兒教育者來講,我個人認為蒙氏的教學方法應建立在理論基礎上,並以此為平臺,探索出自己的社會,自己的人群,甚至是自己的社群的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畢竟,一個在哥特式教堂穹頂下敬畏上帝的少年和一個遠在東方泥土裡耕田的孩子,對自由的概念的理解還是存在差別的。
作為這個世界的真正主宰者的一員,面對生命,我也須低下頭,謙遜的審問自己:我真的正確嗎?
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2
讀了義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裡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著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著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著象群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著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看來多看書真的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3
很榮幸獲得了新浪親子和青豆書坊聯合贈閱的《童年的秘密》一書。接到青豆書坊的通知後的一週內就收到了這本20世紀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經典著作。拿到書後就第一時間在兩天內讀完了,儘管有些快,書中的一些內容還沒有完全禪透,但是也很受益了。
本書從兒童對秩序的熱愛、兒童對內部定向的敏感性、兒童對細節的關注、成人對兒童睡眠的誤解、兒童對重複活動的興趣這些章節來介紹了兒童和成人不同的思維和做法。
象兒童對細節的關注一章節就舉例:一個小男孩喜歡汽車,可是家長卻給男孩準備了很多的卡片,這些卡片有各種的動物、食品和男孩需要認知的事物。可就是沒有一張主題是汽車的卡片。但是這個男孩卻從一張畫有家庭花園為主題的卡片上發現了。,發現了什麼呢?在花園背景後,有個一條路,路上有一個小的黑塊,男孩認為是路上跑的車。
從這個例子上看,說明兒童需要學習的東西完全可以從兒童感興趣的地方出發和培養。那些寶寶們不喜歡的一些才藝和特長是寶寶不願意學習和做,如果家長固執地讓寶寶們學習,則有可能是得不償失,讓寶寶浪費時間,收到壓抑,同時也失去了有可能對所學習的才藝的永久討厭的機會。所以我們的媽媽們在給寶寶報一些特長班時,一定要考慮寶寶的感受,順勢而為。
在成人對兒童睡眠的誤解的章節:我們可以說,一些成人,無論他們是博學的或無知的父母,還是照管嬰兒的保姆,一般都同意要督促這個充滿生氣的和活力的人去睡覺。在那些富裕家庭裡,幾個月大的嬰兒,或2歲、3歲、4歲的兒童都被責令要過量睡眠。然而,在一些貧困家庭裡情況並非如此。這種家庭的孩子整天滿街奔跑,成人並不哄他們去睡覺,因為他們並不是父母厭煩的東西。我記得,有一個7歲的男孩對我吐露,他從來沒有看見過星星,因為他父母總是在夜色降臨之前讓他去睡覺。他跟我說:“我很想在某個晚上到山頂上去,躺在地上看著星星。”許多父母誇耀他們的孩子習慣於一到黃昏就去睡覺,其實這是為了他們自己可以自由地外出。
這個例子更說明了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和自然接觸的機會,這些機會都被大人剝奪去了,浪費在了睡覺的時間上。現在我們做父母的如果孩子還沒有上學,或許還給了我們機會讓我們去補救孩子快樂的童年。成人應該努力瞭解兒童的需要,最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從而給兒童的生活帶來真正的幫助。成人必須不再把兒童看作是一個物品,當他幼小時,把他當作一件東西提起來並拎東拎西;當他長大一些後,唯一的就是服從成人。成人必須認識到,在兒童的發展中,他們只能起一個次要的作用。
總體看後《童年的秘密》,給人的感受是:我們大人特別是作為現任的父母們在解決寶寶出現的問題時,一定要從寶寶角度考慮問題,不要單純從自己角度出發,一定要人寶寶這樣或者那樣的服從自己的決定。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如果暫時解決不了,完全可以換個角度去解決問題,可能就會好多了。同時寶寶的成長過程就快樂的多,也就會少很多的“成長障礙病”啊。本書還從其它的方面闡述了大人們所忽視兒童成長的一些方面的問題,我還要去認真地再讀一遍,應有更多的收穫。對孩子成長感興趣的父母可以閱讀下啊。
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4
《童年的秘密》是由義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透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發展的秘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透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接受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學習對兒童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所學的內容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說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說、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5
讀了義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深奧,值得我們細細品讀與研究。雖然我還未能做到完全理解,但是書中有一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
蒙臺梭利在書中講述了成人是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成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充套件,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戴全部由父母代勞。
成人對兒童的態度就好像他們是兒童的造物主。成人認為他們自己永遠正確,兒童要以他們為榜樣,所有兒童的行為與自己相左的都是錯誤的。這種態度在潛意識上抹殺了兒童的個性,而成人卻還自以為熱心。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並認為自己瞭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究開始慢慢消失。
作為成人的我們被控告了。原因就在於我們忽視了“兒童的精神”。與兒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兒童,照顧和引導孩童,所以對兒童的錯誤理解越來越糊塗。因此解決的方法首先是成人要知道:他們錯了。正如書中所說:解決兒童與成人的衝突問題的關鍵在於成人要具有認識到阻礙他們真正“理解”兒童和尚未意識到的錯誤,這種心理準備。
另外,書中中還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發現兒童和解放兒童。試想今天,我們在解讀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在創造的幼兒教育中發展孩子的多元智慧,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為孩子創造迴歸以人為本的生態式教育環境……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因為了發現兒童的渴望。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著自己的學生的。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那樣的勞累那樣的甘於清貧那樣的不計名利,而學生們面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卻似乎總是無動於衷。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學生的愛過於武斷、包辦與專制。對學生,愛是立場,愛的智慧則是境界。
所以,將來作為一名教師,當然首先是作為一名成人。在自己有了人們還未真正理解兒童的覺悟之後,就要著手來解決兒童與成人之間的衝突了。學習對兒童的心理進行分析,知道他們的想法,明白他們的需要,重視他們的精神世界。我想,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平時主觀認為的兒童的想法是不同的,這也許就是“童年的秘密”。
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6
上學這麼多年來,尤其是中學階段,覺得所謂教育就是在學校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考個好大學就是最終的目標,大學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測,豐富多彩的,大學之前都是些小兒科。而且中學之前,更是覺得自己沒受過什麼教育,一路就這麼玩過來的。
直到今天,讀了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童年乃至剛剛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的成長,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在的自己。其實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某種意義上說,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識上的增長,科學知識的複雜並不代表教學過程的複雜;而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時期,知識層面並不顯得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影響與思維上的開發。
在“導論”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這不禁讓我想起蝴蝶效應的原理,也許在兒童時期的某種小的刺激,就完全改變了這個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後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鬱症甚至最早會在兒童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不得不說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幼教所面對的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的,卻又不善於以成年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行為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的行為作出不合適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工作還存在有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兒童並不尋求獲利或是幫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層面,記得在我們小學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記憶猶新,這樣的一句話就好像暗示了兒童是懶惰的,沒有主動能力的一樣。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擁有一種趨動力,它不同於成年人的趨動力。成年人總是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動,這種目的要求他奮發努力和艱苦犧牲。是的,兒童時期的活躍,或者說“調皮”都是發源於內心的,這是兒童“工作”的動力,然而成年人並不瞭解,也沒有做到很好的對兒童進行引導,反而更加誤解了兒童。蒙臺梭利進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這個秘密,他們對兒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遠不可能比過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們在兒童工作的範圍設定障礙,認為休息將是他適宜的生長的最大幫助。成年人為兒童做每件事,而不讓兒童按他所應該遵循的規律活動。成年人感興趣於花費最少的精力和節省時間。由於成年人更有經驗和更敏捷,他們就試圖給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車帶著他們到處轉。重新整理兒童的房間而不讓兒童插手。
兒童的世界非常複雜,成年人對兒童有太多的誤解,但是,讀了蒙臺梭利的書,讓我收穫了很多,每天學習物理學的我,突然有一種想去研究兒童教育的衝動,我相信,只要我們成年人多一點留心,認真的揣摩兒童的成長過程,總會探索出最好的兒童教育方式。這樣我們人類在兒童時期的成長髮育更加順利,不知不覺中,當一個兒童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就會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貼近與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與創造力。社會的文明也會向著更加自然與和諧的方向發展。
關於童年的秘密優秀讀後感7
近日,讀到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的一書,全書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忽視和抑制,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很多部分讓我有很多的思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兒童的秩序感。兒童具有兩種秩序感:一種是外部的,這種秩序感與兒童對他所在的環境有關;還有一種是內部秩序感,他是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及相對位置。
我教過一名三歲的兒童,他叫點點,進入我的班級是隻有2、5歲,正是春天。每天中午睡覺時老師都幫他脫衣服,穿著秋衣秋褲躺下睡,每次他都睡得很香。進入初夏,天氣變暖,他的衣服也越穿越少,有一次午睡時,剛脫完衣服,點點就坐在床上哭,老師把他的衣服放在床頭,他還是哭。我走過去問:“怎麼了?衣服不對嗎”,他抽泣著說:“秋褲呢?秋褲呢?”原來是因為這個。他從來到學校第一天起,每天睡覺都是穿著秋褲,現在突然不穿了,打亂了他已經建立起來的內部秩序感,讓他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就會表現出哭鬧、煩躁的情緒。於是老師讓他的媽媽給他帶一條秋褲來,每天午睡時給他穿上,他再沒有在午睡時哭鬧過。
還有許多情況也與秩序感有關。親子樂園活動區裡有一種玩具叫軌道車,它是一條長長的斜坡軌道,當小朋友坐上軌道車,從高處一滑,慣性會讓車自然的滑下去。一天,有為第一次來園的寶寶在嘗試著玩,我告訴他要從小臺階上坐到車上,雙手要抓緊把手,腳一蹬就滑下去了。一會兒,他就會自己玩了。我在一邊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次他要踩臺階坐到車上時,都從我教的那邊上,即使他在另一邊也要繞過來從這邊上。這說明我教他的方法無形中給他建立了一種秩序感,這種感覺讓他舒服,換了另一邊,就打亂了他的秩序感,他就會感到彆扭。
還有一次準備上課時,有個寶寶走進教室,我開啟櫃子拿了一個沙錘給他玩。上課前我請他把玩具送還給我,他走過來,並沒有把玩具遞到我手上,而是走到櫃子邊,自己開啟把玩具放進去了。他的秩序感告訴他,玩具從這裡拿出來就要放回這裡,這樣一切才正常,一切才不會混亂。
《童年的秘密》給我啟發當然不止這些,我相信透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啟示,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會大有裨益,我相信蒙臺梭利的著作會讓我更真實的瞭解兒童,讓我能根據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徵來施教,對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給父母更多準確的育兒資訊,幫助他們達到生理健康,獲得選進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