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推進農村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必要性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把農村經濟逐步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軌道,既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也是適應目前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所以認真分析農村經濟的基本特徵,按市場需求來調整產立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權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很有必要。
當前,農村經濟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1.農民已經擁有經營決策權。
隨著農村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雙層經營體制不斷完善,參與農業經濟活動的每個農戶,都已具備生產經營的自主權。這種自主權,主要表現在作為具有生產經營自主權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按照價值規律和比較效益原則,自主選擇適應市場需求的、收益大的生產經營專案,自主作出經營決策,自主對上市農產品定價。過去那種“按檔案計劃下種,靠村幹部吩咐收割”的作法已蕩然無存,不過也要看到,由於農民市場經濟觀念還較淡薄,加上資訊不靈以及經營素質較差等方面的原因,廣大農民從具備自主權到充分用好自主權,還有一個過程.因此,還有一個加強這方面引導工作的任務。
2、農業經濟關係市場化傾向越來越明顯。
隨著糧食價格的放開,國家對農業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已經大大減少;目前主要是透過發揮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來組織農業生產。農村市場逐步發育,市場機制逐步完籤,原創:農村中的經濟關係已經納入市場經濟關係之中.農止生產要素和農業資源的配置,土地徵用和水利設施不使用等,都已開始走向市場,市場機制成為調節農業三聲的基本手段。由於經濟關係的市場化,廣大農民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進入市場.在市場活動中,買賣雙方都是自願的,任何人不能透過非經濟的方式和手段佔有他人的勞動,任何強買強賣和欺行霸市的行為都是杆大通的,農民經營生產的平等性得到了體現。當然,弓前作為市場經濟主要特徵的平等性、競爭性,還存在冬沁人為的障礙。但隨著市場的發育完善,經濟關係市場化的形成,這些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3、農村市場活動已從區域性走向開放性。
開放性是商品經濟的要求,也是社會分工和協作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特徵。現在的農民,不僅僅是上市賣一挑英或賣幾十個蛋,而是在經濟活動中把眼光放在國內古場.把大宗農副產品推向地區外的市場,有的地方農民直接參與邊境貿易,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4、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開始形成。
隨著農村經濟的活躍,在平等交換,利益互惠的原則下,農業服務體系應運而生。“莊稼醫院,、種子公司、抽水站之類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組織有了發展,為農業生產發展提供資金、技術、資訊、加工、儲存、銷售等多方位、多形式的商品化服務。農業服務體系正逐步健全和完善起來.
5、農業經營活動的範圍更加擴大。
隨著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村市場經濟活動的範圍已具有廣泛性。從經營的品種來看,已經不再侷限於農副產品,許多鄉鎮企業已在市場嶄露頭角,推出大批產品佔領市場,開始顯現了鄉鎮企業的實力.在農村市場經濟活動中,不僅在經營品種、數量、質量上有了較大變化,濾布而且在經營方式上也有了很大變化,除易貨梢售外,還有了期貨、來料加工、抵償貿易等多種形式,農村市場經濟活動範圍更加擴大了.
走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並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
從以上粗略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村經濟活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已開始接軌,但要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大農業,大流通、大市場的農村市場經濟新格局,差距還很大。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具體路子。努力發展具有地區特色的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解放和提高農村的生產力,這是農村工作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我們應根據黨的十四大精神,在正確把握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的基礎上,深刻認識目前農村經濟的基本特點,從廣大農民發展市場經濟的強烈願望出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為此,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農村人力、土地和各種資源,農、林、牧刻、漁全面發展,一、二、三產業綜合經營,科、貿、工、農相結合,以星羅供布的新型集鎮為依託,逐步形成一個大農業、大流通、大市場的新格局,提高農業的整體經濟墳益和綜合生產能力,走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並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
第一,更新觀念,培育和增強農民的市場意識,確立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思路。
農村經濟要實現從計劃經濟、傳統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關鍵在於破除思想上的傳統觀念。廣大農民、持別是各級農村幹部必須增強市場意識,從單純的原料型的“生產農業”觀念中解放出來,走“商品農業”的路子,把農業當作商品生產的主體產業來抓;破除“粗放農業”的觀念,走“集約化農業”的路子,把農業引向優質、高產、高效發展的方向;破除“內銷農業”的觀念,走“創匯農業”的路子,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用勞動密集型產品換取相對短缺的資源產品,實現資源互補,並以此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綜合生產能力。為了實現觀含的硯拼必須加強對農民的教育。農民是農村市場經濟的毛扒但目前他們的市場觀念還比較淡薄.不少農民邏沙乙認士去的計劃經濟的老框框中解放出來,壓濾機濾布自我封洲{少漢意識比較濃厚,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感到二所適人因此,要針對這些問題,對農民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商品知識、市場知識的教育,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擴大視野,大踏步、全方位地走向市場
第二,圍繞市場取向改革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特別是搞好縣級體制改革,動員大批有才華的幹部走向農村經濟建設主戰場。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適應傳統的集中型計劃經體系與集權型的行政命令調控方式相結合的管理體系,是圍繞產品經濟執行機制而設定的.這種管理體制的最大弊病,就是部門分割、職能單一的行政管理機構,脫離了現實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嚴重地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而不能實現高效率和最佳的農業資源的配置.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也嚴重地阻礙了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了順應農業經濟市場化執行機制的歷史性轉變,必須圍繞市場取向改革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和調控方式.
新的管理體制執行機制應以經濟、法律為主的政府調控方式為主要特點,其機構設定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具有綜合的宏觀調控職能,弱化其對行業的微觀行政職能,著重強化農業產前投資、生產資料供應、物資供應、農業信貸、農業保險部門,以及農業產後的農產品購銷、儲藏、運輸、加工、、對外貿易等部門。還要完善服務體系,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資訊,搞好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例如,有的地方在縣級機構改革中,採取撤農業局而組建農業公司的作法,讓農業公司真正擔負起綜合、協調、組織、管理農業經濟的職能,以適應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
第三,為市場發育提供寬鬆的環境,建立農產品的多層次的市場體系。
發展農村市場經濟,必須充分重視市場建設。一方面,要抓硬環境建設,如抓緊交通、通訊設施建設,抓緊市場建設等。在市場建設方面,除建立農副產品的零、批兼營的初級市場,還要重視按經濟區劃形成的區域性批發市場的建設。另一方面,也要重視軟環境建設,例如,制定優惠的政策以搞好招商引資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條例,堅決打擊各種擾亂市場正常經營的違法犯罪行為;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使各類市場向規範化、法制化方向發展,使各種經濟成份、各種經營渠道在市場裡進行公平、公正、平等的競爭等等。
要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目標,培育市場體系,其中包括金融、勞務、科技、人才、資訊以及為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市場在內的完備的市場體系的發育,要透過農村市場體系的發育,支援和鼓勵農民進入流通領域,支援和鼓勵供銷、糧食、林業、畜牧、外貿等農村經濟部門開展科、農、工、商、貿一體化經營服務,推動城鄉市場的雙向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由封閉型向開放性、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由自給型向商品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低效型向高效型、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的轉變.
第四,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先導力量,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關係到能否實現第二步、第三步宏偉目標的的戰略問題。鄉鎮企業的發展,繁榮了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的生活;增加了勞動就業機會,轉移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增加了國家的外匯收入;帶動了小場鎮的建設,縮小了城鄉差別,促進了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強大支柱,我們對發展鄉鎮企業重要性的認識要有新的突破,做到換腦筋,變觀念,擺脫長期以來落後的生產方式、傳統的經濟模式和思維定勢,用大思路想大同題,大動作搞大經濟,大投入促大發展,進大市場搞大流通,以大氣魄進行規模經營,使鄉鎮企業實現高起點、高速度、高效益、跨越式的發展。
第五,認真解決好農副產品的價格政策問題,進一步改革農產品購銷體制,逐步放開農產品價格。
這是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一個關鍵。由於農副產品是一種彈性小的產品,有較大的風險,而且與其他行業相比.其利益明顯偏低。統計資料表明,同樣是100公斤玉米,1984年可換白布24.32米,現只能換13米;1日84年可換36.5公斤尿素,現只能換18.5公斤尿素.1992年農副產品收購價上漲了3.5%,而化肥、柴抽等農業生產資料卻上漲了30%。顯然,這是不利於調動農民發展農村經濟的積極性的.因此,農業要穩定發展,市場經濟要活躍起來,一方面必須由政府實行農產品的保護價格或支援價格。面臨我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恢復,我國農業即將與國際農業接軌,要使我國農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實行保護價格或支援價格尤為重婪。另一方面,農產品也要放開價格,放開經營走向市場,充分體現價值規律的作用和要求,以促進農副產品的發展和產品結構的改善,讓價格槓桿起到促進生產、引導消費的積極作用。
第六,多渠道加強對農業的投入,以充實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後勁。
為了更好促進科技運用,提高綜合生產力水平,必須逐步增加對農業資金、物資、技術的投峪以充實農業發展的後勁.應當看到,這方面一直是薄弱環節。解決農業投入間題,一是要國家政策的支援、引導,把農業深度開發與農業區域開發、林業基地建設等結合起來,各級新增財力至少應有20%作為農止投入;二是要積極利用外資及有關組織的援建專案諮全,同時大力興辦農村合作墓金會,以活躍農村資金市場,緩解農村資金緊缺的矛盾。依靠廣大農民搞開發,搞農田基本建設,用優惠政策吸引農民投工投勞。
第七,重視農副產品的深加工與系列開發,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業產品結構,實現多層次增值。
要花大力氣調整城鄉產業分工體系,即由現在的按產品分工改為按生產流程分工,把那些適宜放在農村加工的農副產品放在農村,重點搞初加工。同時採取城今聯合或協作的辦法發展深加工,透過技改和產品升級換代轉向生產高檔產品。就整個農村經濟來說,要改變種原料賣原料的單一經營方式,實行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貯藏業、保鮮業、運銷業等系列發展。
第八,切實抓好農民購銷隊伍建設,積極引導農民進入流通領域。
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營銷活動。發展農村市場經濟,迫切需要一支購銷隊伍,透過他們的營銷活動,把觸角伸向四面八方,佔領各地市場,甚至打人國際市場。要從那些市場觀念強、頭腦靈活、具有一定文化的農民中,選拔一批農民購銷員,讓他們在農副產品促銷中大顯身手。要加強對農民購銷人員進行百品經濟活動常識教育和具體購銷知識教育,使他們不玫治思想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要大力表彰銷售成績突出者,激勵他們在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