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教育策略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教育策略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教育,幼兒教師的素質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因此,社會對培養幼兒教師的教師的質量,以及將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學生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教師教育策略的問題是當前現代教育與改革和教育研究的焦點之一。因為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教學行為,這必然使我國的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也勢必影響所培養從業人才的質量。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三者”作用。即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由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也要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致使學前教育專業任課教師的言傳身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並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應注重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個別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在新課程中,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應該是由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組成。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的角色也需要改變:要做到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平等參與學習的研究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要幫助學生利用各種便利條件,創設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同時,要能居高臨下,創造性地組織教材,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將生活與書本知識融合起來;更要能隨時隨地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不同的發展要求,適應不同的教學場景,有地放矢地培養學生“發他人所未發。言他人所未言”的獨創精神。

總之,新課程處處體現著新思想、新觀念、新創意。未來的教師只有具備寬厚的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戰術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適應改革需要,迎接新的挑戰。

為此,改革師範教育,構建體現教師專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勢在必行。就專家觀點,加之個人拙見認為,教師應該採取如下策略。

一、在社會、學校大環境下的主情景中薰陶

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是社會及國家在教育方面的大問題。學校要花大力氣抓好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因為青年教師的基本素質不僅影響一代人,而是影響著一代教育工作者和一代又一代受教育的人。要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和教育觀念,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並大力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心情舒暢、人人爭先的工作環境。教師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因此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教師上課遲到,隨意調課、停課,請人頂替上課,備課草率敷衍,講課不負責任等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並加以整頓。要健全校內規章制度,用制度規範教師行為。同時,也要對錶現較差的教師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予以積極引導。其目的是給學生以榜樣、以薰陶、以感染,從而讓學生真正地瞭解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學習階段就掌握教師的精神之所在。"

二、教學理念在整合中建構

優秀的教師大多有出其不意的教學法寶,這就是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對教學規律的把握,對學校教學實際的認識,對學生心理的瞭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學的理想與信念。先進的教育理念影響著教師從教的思想,教師的教學理念同樣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現代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氛圍應當以“知識為中介,以人為中心”,使學生素質獲得充分、自由、全面的發展。中職學校的學生由於沒有基礎,對學前教育理念基本上沒有概念,因此作為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應把握教育規律,明確教育實質,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在整合中進行教育活動,力求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的教育必須重新構建教師的教學理念,使教師能夠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而要構建教師的教學新理念,必須對教師的“緘默教學理念”進行整合。

三、教育實踐在演練中提高

中國學前教育史詳細記載了許多優秀的學前教育思想家,他們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都強調教育實踐與教育教學的關係。同樣,人人都知道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建立有效的訓練環境,使其在原有技能的基礎上掌握新的教學技能,是教師教育的重大課題。對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我們可利用教學實習和造型研究等途徑來加強教學技術的訓練,重新規劃與設計教育實習。一是增加教育實習的時間,在進校以後就加入適當的實習教學內容,如第一學期安排到幼兒園進行參觀,與小朋友親密接觸;第二學期安排學生到幼兒園進行保育員的工作實習等等,以此來加強學生對學前教育的認識。二是重新設計教育實習的程式,使教育實習系統化,專業部、教務科、實習指導科的相關部門聯手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實習,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方向性和速度性。三是將教育實習分散貫穿師範教育的整個週期之中,變集中實習為分散實習,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不斷與實踐的接觸中習得課堂教學技術,形成教學實踐能力。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術的訓練可以這樣進行:首先是教學原理的理解階段,根據教學解釋,理解教學模型、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透過現場教學和教學記錄,聽取有關教學技能的解釋,從中理解要點;或者閱讀優秀的教學設計和教材研究案例,模仿它的格式。然後,藉助錄影再現各種型別的教學,鎖定對應的教學技術,進一步就教學錄影中的教師行為,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探討其優缺點。其次是教學技術的訓練階段,可以採用“造型”的方法。第一階段是提供教學技巧熟練教師的教學行為的影象;第二階段是運用一定的教學能力模擬上課;第三階段,將自己教學實踐跟熟練教師示範的教學能力加以分析,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行為按照範例的路線去形成。

四、在觀察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於基礎差、能力有限,認為從事教育實踐是一件複雜的事,加之許多老師也懶於進行認為複雜的實踐,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面對著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測性的教學情境,許多教師由於缺乏必要的“教學實踐智慧”,難以做出合理的決策,由此導致教學行為的無效。對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藉助於“錄影”觀察教學研究,豐富自身的教學實踐知識,並輔之以必須的解讀與評價,可以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現場中學習和積累一定的教學實踐知識。除此之外,實踐教育要加強與幼兒園的聯絡,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深入現場的機會,在實踐中體驗和形成“教學實踐知識”。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處於理論與實際分離的情況,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實習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手足無措,甚至連教案都不會寫,因此失去了工作的信心。在實踐中學習,可以使學生較早、較好地接觸將來要從事的工作,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明瞭地進行理論學習。

五、使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反思中成長

反思型教師教育思潮認為,教師應該既是教育者,又是自身教育行為的研究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反思意識可以透過對教學決策的制定加以訓練。在包括教學設計在內的教學活動中,總是要求教師作出下一步該怎麼辦的判斷,這可以說是一連串的決策作業。比如在教學設計方面,先給出優秀教案的片段,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加以比較,反思自己的差距;對於持續觀摩的班級中產生種種現象,思考自己的判斷和位置,探討班級教師處置方法的差異,如設想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做?等等。透過教學情境的推測與比較,透過對教學決策的不斷修改,有意識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反思意識。

對於學前教學專業的教師以及未來的教師的教育與培養,只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討、進行學習,相信未來教師的專業水平必將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同樣也相信未來的幼兒教師也會在一個更加高的起點上。那樣,幼兒教育事業將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