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五年級《古詩》教學反思

五年級《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古詩三首》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古詩》教學反思 篇1

教育發展到今天,經歷了無數挑戰,並且還要接受更多新的挑戰,而今天所面臨資訊化的挑戰更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是否承認,資訊化的浪潮已席捲整個基礎教育,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從掛圖投影,到資訊化校園,在這個動態演進過程中,資訊化逐步上升為新世紀各國教育變革新標誌。這場由新技術革命引起教育的重大變革,正在對教育的各個領域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如何正確認識教育資訊化內涵,如何構建資訊化的基本形態,小學教育資訊化如何實施,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理性思考。籍此,我校提出了“小學課堂教學與網路資源環境整合的研究”,希望在實踐中與關注教育資訊化的人們一起探索,共同進步。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所至,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的古詩教學採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

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透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於學生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義的詞語,反覆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

如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可通過錄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了詩中的語言美,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綠”字既涵概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電教媒體發揮了它獨特的優勢,學生接受資訊的過程由眼一耳一腦一口多種感官協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五年級《古詩》教學反思 篇2

三首古詩都是寫的作者童年時候的事情,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園詩,是其所創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中的一首,詩人抓住村莊男女的勞動的場面進行描寫,男的外出勞作,女的在家忙碌,就連那小孩也深受家長勤勞品質的影響,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實地再現了夏日鄉村農忙時的質樸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勞,也充溢恬適,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讚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鄉村生活氣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的七言絕句。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徵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地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一、教學效果

(一)在讀準讀通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七言絕句押韻和斷句的特點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味。

(二)在藉助註釋、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描述的畫面,感受詩歌的美好意境,誦出詩人的美好情懷。

(三)遷移拓展閱讀,引導學生主動積累。

二、教學收穫

教學《四時田園雜興》詩句時,其一,我引導學生透過想象,一邊讀,一邊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感受田園勞動的繁忙與快樂,感受桑陰下學種瓜孩子的俏皮可愛,從而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其二,反覆地“想象——朗讀——感受——朗讀”,融合起來,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誦讀。並且我適時予以點撥,如抓住“晝”和“夜”感受農民的勤快, 抓住“各當家”聯想農民是多麼繁忙啊!這樣,田園生活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寧靜安詳的生活畫面就呈現出來了。

《稚子弄冰》的詩句稍難理解一些,我採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根據註解,讓學生討論、想象,也不難理解其意,同時也感受到了古詩的優美,達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鑑賞的目的。

教學《村晚》時,在實踐環節我採用“畫中延伸,體驗成功”這一方法。我讓學生動手添畫,使畫面更加完整。這不僅是給學生起個示範作用,而且讓他們覺得老師和他們是一起學習的夥伴,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們個個都畫得非常認真,非常用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古詩內容,又讓學生在敘述中鍛鍊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言。

三、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原因之一:在教學第一步驟,給學生自主讀詩的時間有點少,集體朗讀不能代替個人自讀。讀不好,教學第二個環節自然不好深入。原因之二:引導學生借註釋,明詩意,悟詩境時,教學策略過於簡單。用何種策略引導學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愛,應該下功夫琢磨。“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忙碌景象,距離現在學生的生活也比較遙遠,如何引導他們感受農村男女夜以繼日、辛勤勞作的勞動場面,進入詩歌描寫的意境,讀懂作者的情懷,若適時補充一些人們勞動的畫面,學生應該更容易入境。教學策略的單一,導致這一教學環節沒有引領學生紮紮實實地進入詩歌的意境,因而整節課學生始終遊離於詩歌之外。

四、改進措施

今後,我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鑽研學生,採用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策略,達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探索,真正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我今後課堂教學中應該付諸實踐的首要任務。

五年級《古詩》教學反思 篇3

《古詩三首》是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課文以《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詩組成。該組教材是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的。三首詩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依託動詞,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詩運用動詞準確地寫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教學時,我讓學生先把詩意弄明白,然後找出詩中孩子的動作“脫、穿、敲”,然後讓學生模仿詩中的孩子進行表演,也來做一回無憂無慮的“稚子”,大家紛紛行動起來。表演後,我讓學生進行自我和他人評價,透過評價,學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塊普通的冰,在孩子眼裡是“銀鉦”,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剛才同學們的表演沒有把孩子的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來,甚至還有的學生趁機鬧騰,經過這樣的“抓動詞——表演——評價”,學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愛。

2.教學收穫(思得)

(1)讀中想象,體會詩的意境。

體會古詩文的意境,是古詩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但同時也是古詩文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四時田園雜興》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插圖,由畫入境,透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如詩的第一、二句圍繞耘田績麻,我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在夏忙中還要幹些什麼活,學生會說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積肥等,想象詩人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然後同桌互相練習,互相表演,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農民的艱辛,達到較好的效果。

(2)古詩所描寫的什麼季節,是我們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一個知識點。在教學《村晚》時,我並沒有按照教參上的標準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從詩句、詩意中進行推理。學生從“山銜落日”判斷出是傍晚,從“草滿池塘”可以推斷出是夏天,再從“寒漪”推斷出是秋天,最後綜合起來,正是“夏末秋初”,這樣讓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3.不足之處(思失)

教學《四時田園雜興》中,我引導學生借註釋,明詩意,悟詩境時,教學策略過於簡單。學生們對詩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陰學種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勞,但對詩中體現的孩子的天真可愛,學生不容易感受。教學時,我以自己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感悟是不可取的。用何種策略引導學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愛,應該下功夫琢磨。教學策略的單一,導致這一教學環節沒有引領學生紮紮實實地進入詩歌的意境。

4.改進措施(思改)

小學生閱讀能力尚在形成階段,要不斷地讓學生總結課堂上所學到的閱讀方法,並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以一篇帶多篇”閱讀,使之形成能力。古詩中像這樣描寫兒童活潑可愛的詩篇還有很多,應該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己蒐集,自己積累,並開展“賽詩”會。這樣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積累這方面知識。

五年級《古詩》教學反思 篇4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熟讀深思,層層深入

在教學《四時田園雜興》時,首先讓學生了解詩題及作者,然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品讀、感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梳理詩中的重點詞句,抓住詩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詩的詩意。透過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詩歌的意境,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最後又為學生補充了《四時田園雜興》中的其他詩句,讓學生自己分析、感悟。

二、抓住字眼,品味意境

在教學《稚子弄冰》時,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細細品味,鼓勵學生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詩所傳達的意境。

三、以畫激趣,讀中感悟

在《村晚》這首詩的教學中,改變了古詩教學一味講解、生硬體會詩意的傳統教法,從插圖激趣、讀中自悟、延伸閱讀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從畫中體驗古詩的意境,在個性化朗讀中感悟詩意和情感,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學得輕鬆,而且學得快樂,體現了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