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二年級數學上冊《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評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評課稿

在這次“幾何直觀、模型思想與解決問題專題培訓”活動中,我聽了張華老師執教的《求一個數比一個數多(少)幾》的解決問題這一課,現將聽後的一些想法與各位同行進行交流。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知識是學生在學習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並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讓學生透過自己畫圖、電腦演示等直觀操作手段理解基本的數量關係,體會到“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本質上仍是求兩個數的和(差)。

張老師在課上的教學設計形式豐富多樣,能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徵,本課一開始以學生非常熟悉的動畫《喜羊羊和灰太狼》引入新課,非常自然,並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整節課的思路清析,過程流暢。我覺得孩子基本上掌握得不錯,也能聯絡兩個數比多少的方法來解決比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雖然孩子說得可能不是很到位,但是總體情況還是不錯的。

我感覺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線段圖的引入。如果在以後的解決問題裡也能適當、持續地進行線段圖的教學,我想對於學生解決問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新課程實施以來,學生解決問題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新課程的教材丟掉了很多傳統的東西,在教材設定上:一是解決問題教學分散,歸類不清晰;二是教材內容安排難度大,基本練習不多;三是老師對教材中解決問題教學不重視數量關係等帶來的`後果。所以張老師今天上“解決問題”這一內容,於是把解決問題中的圖、文字與動畫中的格子、線段圖結合,使學生在直觀的圖形中抽象題目的數量關係,初步感知線段圖表示的意義。讓他們體會線段圖產生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經歷從“圖”到“線段圖”的抽象過程,讓線段圖成為學生一種內在的心理需求。“比()多()”、“比()少()”的數學問題的教學是個難點,難在學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斷用加法計算,反之則用減法計算。而線段的正確使用能避免學生出現這種錯誤判斷,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可以一目瞭然,學生對於題意的理解就十分到位。我想,如果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到了中、高年級就應該能具備最基本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