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錄
生1:騶子是駕馬車的人。
師:好。請坐下。有人想要補充了。
生2:騶子就是掌管車馬的人?
師:僅僅是掌管車馬嗎?
生2:還要駕駛馬車。
師:注意一下,這裡是“快快準備好車良馬,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火速回去。”可以想一想,駕車的韓樞在齊景公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生遲疑)
師:他這麼著急,會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來駕車?
生:技術很好的。
師:大家注意,韓樞是一個駕車技術很好的人。而且準備的是什麼?
生:“好車良馬。”
師:我要怎麼回去?
生:“火速回去。”
師:描寫了什麼?
生:焦急。
師:這是一段充分表現了齊景公的焦急。還有沒有齊景公想快的段落或者句子?
生:在第四段 “騶子駕車跑了大約幾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騶子駕得太慢了,就奪過韁繩,親自趕起車來”中,我從“心急如焚”,“奪過”看出了焦急。
師:“心急如焚”。“焚”大家注意這個字,(板書“焚”)上面是什麼?
生:“林”
師:下面是?
生:“火”
師:“焚”是什麼意思呢?“心急如焚”又是什麼意思?請誰說一說?(目光巡視)沒有舉手的我也想請你說一說,因為我們需要思考問題。(到一女同學面前)你可以試著猜一猜。
生:我聯絡上下文看,“心急如焚”就是焚燒,心急就是非常著急,“如焚”就是非常著急……
師:“如”是什麼意思?
生:像
師:“心急如焚”是說心裡著急得就像——
生:火燒一樣。
師:說明什麼?
生:特別著急。
師:很好,你能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後面還有一個詞,剛才那位同學說到了——
生:“奪”。
師:“奪”是什麼?
生:搶。
師:我體會,比搶還要快。我們注意“嫌騶子駕得太慢了”,想一想,騶子駕車駕得快還是駕得慢?
生:快!
師:為什麼?
生:因為齊景公太著急了,嫌不夠快。
師:對,他嫌不夠快,實際上快不快?
生:快!
師:為什麼?
生1:齊景公太著急了,嫌太慢了。
生2:前面第三段,齊景公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我們已經說了,韓樞是一個駕車技術很好的人。所以,他駕的車應該快。但是齊景公太著急了,再快也覺得慢。所以奪過韁繩自己駕起來。
師:說得很好。同學們注意,他剛才應用了一種閱讀的方法,是什麼?
生:聯絡上下文。
師:這一段也說明了想快。還有沒有?
(師到一位沒有舉手的同學面前,這位同學開始思考,師在等待,看她找到以後)
師:我覺得你找到了。你可以把它大聲讀出來!
生:“他駕車馭馬行了幾百步,又嫌馬不努力向前,索性棄車,自己徒步跑開了。”
師:好,你請坐下。同不同意?
生(齊):同意
師:我們為她鼓掌!
(生鼓掌)。
師:在這個地方,他駕車馭馬,“馭”(板書),這是一個我們要認識的字,什麼意思?
生(不語)。
師:組個詞!
生:駕馭。
師:又嫌馬不努力先前,索性棄車,索性什麼意思?
生:乾脆!
師:乾脆把車又丟了,怎麼辦?
生:自己跑開了。
師:自己跑開了,前面還有一個詞——
生:徒步
師(板書“徒步”):“徒”字要求書寫,請大家注意觀察。“徒步”是什麼意思?
師:(走到一位比較困難的同學面前)你想說嗎?(等了一會)你可以請一個同學幫助你!想請誰呀?
生:某某某!
某某某:步行的意思。
師:對,不用工具步行的意思。
師:這個地方我們又可以想一想,這裡的馬跑得快不快?
生:快?
師:為什麼?
生:因為前面說,“快快準備好車良馬”,準備的是良馬?
師:他說準備良馬就是良馬嗎?
生:是,因為他是丞相。
師:是丞相嗎?
生:是齊景公。
師:齊景公是什麼人?
生:齊景公是大王,說了的話手下要聽。
師:大家注意到了,這位同學不僅聯絡了上下文,而且注意分析了齊景公這個人物的身份,由此推斷齊景公乘坐的是好車良馬。但就是這樣的好車良馬,齊景公還是覺得慢,說明什麼?
生:著急,想快!
師:好,請大家從第二段開始閱讀,讀出他的想快,讀出他的焦急。
(生讀)
師:這些段落都表現齊景公想快。現在我們找一找原因,他為什麼想快?
生:因為丞相晏嬰病重,危在旦夕。
師:丞相晏嬰,“丞”字注意,這個字是要寫的,老師寫一寫(板書)。大家一起讀一讀
(生讀)
師:讀“丞”字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生:翹設音,後鼻韻母。
師:這個丞相叫什麼名字?
生:晏嬰。
師(一邊板書“晏嬰”一邊說):“嬰”是後鼻音,讀得很好,看老師是怎麼寫的,想一想怎麼記住。
一學生(舉手):上面是雙胞胎,下面是女的。
師(笑):女雙胞胎?有意思。寫的時候注意,上面寫緊一點,下面一橫要長一點,不然立不住。
師:誰知道晏嬰的故事?
生:我知道晏嬰就是齊國的晏子,我們四年級上冊學過晏子使楚,晏子的口才很好,他到楚國,楚王想侮辱齊國,他就用自己的口才把楚王說服了。
師:從而維護了齊國的什麼?
生(齊)尊嚴。
師:我記得最著名的就是他說的“出使狗國鑽狗洞,出使大國進大門”,讓楚國為他大開城門。這個人有沒有本事?
生:有本事。
師:不僅僅是這一件事。他的本事有多大呢?有一個人叫司馬遷,你們知道嗎?
生:知道,寫《史記》的。
師:司馬遷曾經說:“假如晏嬰還活著,我願意給他當馬童,給他駕駛馬車”。
生(驚訝):喲!
師:晏嬰因為給齊國,給齊景公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所以齊景公在聽說晏嬰生命垂危的時候,才這樣著急——欲速。
師:我想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驛使的話,讀的時候也想一想,驛使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有什麼樣的要求?
(生讀)
師:也讀出了焦急,讀出了希望齊景公火速回去的心情。請大家一起讀一讀這一段。
(生讀)
師:這一段是整個故事的——
生:原因。
師:因為晏嬰在他們國家深受愛戴,他幫齊景公治理國家,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齊國的老百姓很敬重晏嬰,齊景公也很倚重晏嬰。所以當他知道晏嬰病危時才如此著急,並且有了很多想快的舉動。現在想一想“不達”,在這裡“不達”是什麼意思?
生:達不到。
師:達不到什麼?
生:達不到目的
師:在這裡,是達不到什麼目的?
生:是達不到想快的目的。
師:達不到想快的目的。“欲速”我們可以看成原因,一個想法。“不達”是什麼?
生:結果。
師:我們可以比較兩個結果,那兩個結果?
生:看到晏嬰,和沒有看到晏嬰。
師:是的,這是我們想知道的結果。另外一個結果是“徒步跑開了”和“乘坐好車良馬”的結果,我們來討論後一種結果。那一種結果更快?
生:乘坐馬車。
師:那齊景公為什麼想快,最後卻沒有快起來,也就是沒有達到“快”的目的.呢?
生:齊景公一心想求快,就達不到目的。
師:想求快對不對?
生:對。
師:為什麼?
生:因為時間過得快。
師:對,一寸——
生(齊)“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師:看來,“欲速”本身沒有錯,只是我們在快的過程中要學會什麼?
(生遲疑)
師:要學會尊重規律。在這裡,一般來說,人徒步是跑不贏好車良馬的,因為他著急,沒有注意這些,所以反而——
生(齊):欲速則不達。
師:原來我們還學了一個寓言,也是想快而達不到的,和這個故事的意思差不多,大家記不記得?
(生猜想,一個學生小聲說:給我們提示一個字)
(師板書“拔”)
生(齊):拔苗助長
師:我們現在可以在拔苗助長(板書:拔苗助長)後面加一個成語了——
生(齊):欲速則不達。
師:聯絡我們的日常生活,你能想到哪些表示相同意思的話?
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師:學了“欲速則不達”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啟示?比如很多同學想成為科學家,但也不能——
生:欲速則不達。
師:書要一本一本讀,事要一件一件做。
師:我們學習了欲速則不達的故事,我想聽一聽你們是怎麼看待齊景公這次行為的?
生1:他非常愛惜臣子。
生2:他應該坐馬車。
師:很好,儘管齊景公徒步行走後欲速則不達,但他對晏嬰的感情還是很可貴的。
師:我想請幾位同學來表演這個故事。
(幾個學生演得十分生動,不但用了課文中的對話語言,還根據自己的理解加入了自己的語言和動作,神情也非常到位。)
師:今天我們學的是譯文,下一節課我們將讀一讀原文,大家再下去體會一下,爭取下一節表演更精彩。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