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數學教材《統計》的課後反思

數學教材《統計》的課後反思

“統計”是課程標準中加強的內容,要求“學生將對資料統計過程有所體驗”、“應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統計過程”。一年級上冊,小朋友們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本節課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資訊,整理資料,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並能利用統計圖中的資料作出簡單的分析,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與意義。

由於一開始準備時間的倉促,在柳老師的幫助下,我很幸運的拿到了一份完整的簡案,通過幾次的試教,並在各位老師的群策群力下,這份教案顯得日漸充實、豐厚。較可取的有以下兩點:

一、讓學生在課堂的小組合作活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在合作與競爭並存的氛圍下,孩子們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容易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得到意料不到的答案。例如,在統計小動物各有幾隻時,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員們一起想辦法,並動手在紙上擺一擺,然後看哪一組完成得既快又好,再彙報交流,評價改進。整個過程是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的。

二、讓學生在有趣的練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本節課的練習形式比較單一,但三道習題的設計都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將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切實地運用到實踐生活中。例如,六一節學校裡發水果,小朋友們最喜歡吃什麼水果呢?這時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接下來再根據統計圖幫老師提提意見,多買些什麼好呢?讓學生體會到統計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辦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主動地運用知識,鍛鍊了實踐能力,而且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了自覺應用數學的意識。

當然由於教學經驗的侷限,在演繹的過程中出現不少的不盡人意:

1、重點不夠把握

新課部分,比較擺法的不同點與相同點是關鍵。但幾次試教下來,這塊內容都是癥結所在。在家長開放日的時候,由於過分的強調整齊擺一擺的好處、特點,導致最後一個練習沒有來得及上。我一直把握不好到底該講到哪個度。

2、語言不夠到位

在課的開始我就提出讓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擺一擺,但這時很多小朋友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這裡我活動要求與指向性語言混淆在一起

3、立場不夠堅定

主觀上為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怕疏忽了學生的答案,我的視線總是跟隨著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少將目光灑向那些傾聽的學生。其實在傾聽的時候是最容易走神的,且傾聽的學生才是班級的主體。這個時候我沒有關注到主體學生的反應,而是過多的注重個體,實屬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應時刻提醒自己面對的不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班的學生。

4、細節不夠專注

普通話: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的普通話,卻在錢老師點出之後發現了不足。因為以前在一些翹平舌反覆的句子裡,我容易饒舌,所以我會將翹舌音平舌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掉在半空中的翹舌音。

粉筆字問題:以前上賞析課的時候我都會檢查一下粉筆的顏色,濃淡,然後選出最優秀的幾支作為備選。但是這次存在著突發情況,我隨便選了一支白色粉筆。可惜粉筆的親和力不夠,只在黑板上留下了輕描淡寫的弧度。雖然這節課的板書不多,但在神聖的黑板上留下了不完美的痕跡,實屬不該。猶記得曾寫過一篇命題作文——黑板上的記憶。不知道N年以後,我的黑板能給孩子們留下怎麼樣的回憶。

每次的賞析課都是我最忐忑的時刻,怎麼選課,怎麼寫教案,怎麼改教案,怎麼面對學生的生成……十萬個怎麼辦在我的心中盤繞。但是各位教研組老師的不吝賜教,讓我在迷茫中重拾了方向,在有了新的提高,這一切對我的成長彌足珍貴。再次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指導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