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貴的沉默》課後有感
《可貴的沉默》描述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事,課文以課堂教學程序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課文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生動地描寫,學生讀起來比較容易進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
組織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和質疑問難這一教學環節是本堂課的.重要教學部分。對學生的質疑分層次地加以引導,先是說出有那些不懂的詞語,再分小組提出本組最關心、最想解決地問題。在理解不懂的詞語的時候,師生合作,在師生共學當中加以引導。在小組合作提問題時,對一般性的問題,先由學生再次合作討論進行解決,最後留下了四個較有價值,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為什麼沉默很可貴?為什麼說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為什麼說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麼?這四個問題指向了理解的重點、難點。最重要的是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經過讀書思考,自己提出並希望解決的。
對於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我納入到自己的教學思路當中,順學而導,把學與教融合在一起。如對學生提出的“為什麼說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這個問題,我引導學生讀課文,從文中體會到只知道獲得愛是不夠的,認識到應該回報父母的愛。解決問題“為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文中學生向老師提出了哪些問題,讀有關的句子,看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說一說這時候孩子們會想些什麼,引導學生由文中孩子們感到內疚想到了知錯的可愛,再過渡到解答“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麼”,使學生深刻地感悟到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不僅懂得享受父母的愛,還要學會愛別人,回報父母的愛。理解“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聯絡課文以及自己本課的教學:學生明白了課文的道理,老師感到十分欣慰。
在學生讀懂了課文,在結合自身有所思有所感之後,我引導學生把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寫下來。這是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感昇華,是讀寫結合的語文實踐,又是學生由知到情的一個起點,由讀自然地過渡到了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