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窮人》的教學分析

課文《窮人》的教學分析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如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上好這一課,達到老課新教的效果,我將本課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讀題激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題,帶著自己的問題速讀課文。透過讀書,瞭解課文內容,知道“窮人”之間發生的事。這樣設計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著力體現自主與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讀書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為了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找出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這個意思,旨在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直奔文章重點,同時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第二步,深層研讀。對課文重點部分的學習,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內容,並把特別想讀給大家聽的話劃下來,看看能從中讀懂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落實課標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讀書方式的要求,促使學生從自讀中獲得感悟。在交流這一問題的時候,絕大多數學生特別想把第九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對這一段朗讀的指導,我要求學生自己先試讀再把自己的體會與大家交流,再讓學生彙報朗讀,彙報體會。我相機指導學生用“你想對桑娜說些什麼”進行表達訓練,激發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實新課程標準“尊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感受”的要求。指導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是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要求。在課文其他幾處朗讀體驗中,我同樣貫穿這一指導思想,讓學生透過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到漁夫、桑娜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第二大問題是就這部分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此題設計的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以前的閱讀教學是老師只管問學生只管答,問題問光了,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新課標理念下我們大力提倡學生在自讀中邊讀邊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則悟,不能悟則生疑,能生疑則質疑,能質疑則解疑。第二大問題正是基於前面自讀自悟的前提下產生的,是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老師扮演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鼓勵者、討論探究的合作著者及孩子發表獨特見解的支持者這一應有的角色。

對整個重點部分的學習,是從學生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交流的策略替代傳統的學生應答,使設計具有彈性,旨在適應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特點。

第三步,深化主題。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老師作為平等參與者與學習者,身體力行,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導與示範作用,同時深化了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在佈置課外作業時,我首先以一種非常焦急的心情描述了這樣一段話:漁夫和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意在喚起學生的共鳴。此時出示插圖並佈置續寫任務,目的在於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