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三篇

篇一: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難點是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設計思路】

以質疑定向,以讀書為本,抓住重點句自讀、自悟;以體驗、想象的方式來感受文章內涵;以生活為源,把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預設:有怎樣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村莊裡住著什麼樣的人?村莊裡有什麼樣的事情發生?)

二、初讀感知,讀文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檢查識字識詞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生開火車讀詞。重點指導“澈、湛、裸”字的讀音。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讀成“guǒ”。 認讀詞語:

森林 鬱鬱蔥蔥 湛藍深遠 清新甜潤 蓋房 造犁裸露 擴大 一棟棟 柴煙 各式各樣 應有盡有 喘氣兒 黎明

3、重點指導書寫“蔥”和“裸”、“黎”。

“蔥”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三、根據課題質疑,解決問題:有怎樣一個小村莊?小村莊發生了什麼變化?

1、體會早先村莊的美麗。

(1)課件出示美麗的村莊圖片,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2)是啊,這小村莊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吧!

(3)從“早先”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山谷中,早先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強調“早先”。那麼現在這個小村莊還有沒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這麼美麗的小山村最後怎麼樣了?(生答)你是從哪裡知道的?瞭解小村莊的悲慘命運。

課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捲到了何處。

(1)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什麼都沒有了。

出示句子: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指名讀最後一自然段。

(3)你有什麼感受?(惋惜、痛心…….)

3.過渡: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四、探究問題: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1、課件出示: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想,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找出對應的句子讀一讀。

2、同桌議一議。

3、.抓住重點句體會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莊毀掉的。

(全班交流)指生讀句子

出示句一: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1)這裡的兩個“誰”指代什麼?從兩個“誰家”體會到了什麼?“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麼?

(2)你為什麼認為這一句與毀掉小村莊有關?

(預設: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亂砍濫伐。一個“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莊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1)“一年年,一代代”說明什麼?

(2)兩個“不斷”又說明什麼?

(預設:小村莊的人們不僅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毀掉了樹木,破壞了生態環境,兩個“不斷”又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 句三: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俱,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1)這句運用了什麼手法?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連用了三個“變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而且是低效利用樹木。)

(2)再讀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句子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預設: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

句四: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捲到了何處。

(1)“大雨沒喘氣”是什麼意思?指名說說“咆哮”的意思。(預設:大雨沒喘氣”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大雨一直下個不停。“咆哮”本來指野獸的吼聲,這裡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

(2)為什麼洪水會這麼咆哮,這樣肆虐?

(預設:原因就是亂砍濫伐樹木,最終災難終於降臨。)

4.小結: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於人們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捲走了。

五、體悟情感,明確主旨

全班交流。

1、師:同學們,小村莊的教訓是多麼深刻啊!一場洪水襲來,小村莊還存在嗎? 出示句子:

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到底沒有了什麼?(房屋還有嗎?工具、傢俱還有嗎?人,還有嗎?一個都沒有了,都被洪水捲走了。)

2、文中幾處提到了斧頭?(三處)

出示句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2、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的還都不錯。

3、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這裡為什麼特別提到斧頭?理解斧頭的含義。

六、小結: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由於人們的亂砍濫伐,最後消失了。讀了全文以後你想對小山村的人們說什麼?(生交流)

七、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

2、寫一段話

學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我感觸很深

板書設計:7、一個美麗的小村莊

亂砍濫伐

美麗——————消失了

保護環境

篇二:三年級下冊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 “鬱、澈、湛”等9個生字,會寫 “森、鬱、蔥”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鬱鬱蔥蔥、湛藍、甜潤、蓋房”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難點是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預設:有怎樣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村莊裡住著什麼樣的人?村莊裡有什麼樣的事情發生?)

二、初讀感知,讀文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檢查識字識詞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生開火車讀詞。重點指導“澈、湛、裸”字的讀音。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讀成“guǒ”。

認讀詞語:

山谷、森林、鬱鬱蔥蔥、湛藍、甜潤、鋒利、蓋房、洪水

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喘氣兒、黎明

3.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詞語。

斧頭: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屬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齊備。

鋒利:(工具、武器等)頭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來勢迅猛,勢不可擋。

4.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觀察“森、蔥、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臨寫生字。

2.重點指導書寫“蔥”和“裸”、“黎”

“蔥”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

比較“森、棟、柴”三個字中的“木”這個部件,是不相同的。

3.工整地抄寫生字及詞語

第二課時

一、根據課題質疑,解決問題:

有怎樣一個小村莊?小村莊發生了什麼變化?

1.體會早先村莊的美麗。

(1)課件出示美麗的村莊圖片,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2)是啊,這小村莊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吧!

(3)從“早先”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山谷中,早先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強調“早先”。那麼現在這個小村莊還有沒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瞭解小村莊的悲慘命運。

(1)課件出示畫面: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什麼都沒有了。

(2)指名讀最後一自然段

(3)說說破折號的作用。

3.過渡: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據課題質疑,解決問題:

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1.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想,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找出對應的句子讀一讀。

2.分小組議一議。

3.抓住重點句體會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莊毀掉的。

句一: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1)這裡的兩個“誰”指代什麼?“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麼?

(2)你為什麼認為這一句與毀掉小村莊有關?

(預設: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亂砍濫伐。一個“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莊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俱,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1)這句運用了什麼手法?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連用了三個“變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而且是低效利用樹木。)

(2)再讀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句子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預設: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1)“一年年,一代代”說明什麼?

(2)兩個“不斷”又說明什麼?

預設:小村莊的人們不僅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毀掉了樹木,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嚴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捲到了何處

(1)指名說說“咆哮”的意思。(預設:本來指野獸的吼聲,這裡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

(2)為什麼洪水會這麼咆哮,這樣肆虐?

(預設:原因就是亂砍濫伐樹木,最終災難終於降臨。)

4.小結: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於人們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捲走了。

三、體悟情感,明確主旨

1.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場咆哮的洪水的災難中,小村莊的人們活了下來,那麼你想對村民說些什麼呢?

2.想象寫話。從全文整體來看,課文不僅僅給我們講一個令人嘆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請你寫幾句充滿深情的話語,送給周圍的人。

3.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美麗的小村莊 (茂密的樹林,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傢俱)

什麼都沒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捲到了何處。)

篇三:《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中,人們靠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蓋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傢俱,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於過度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捲走了。揭示了村莊里人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引發的嚴重後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學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本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學生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教學目標

1.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角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創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鍊創新素質。

(三)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四)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志向、創新思維和創新想像。

(三)重點、難點、創新點、德育點、空白點的確立。

重點:

1.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點:

1.透過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2.透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創新點:鞏固與創新運用環節中,讓學生自由發言,談感受,表現自己對環境保護的感悟。

空白點: 多處設定空白,主要體現在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中。學生自由研讀,提出問題等。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本課教學採用自制的多媒本課件,展示直觀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讓情境再現,使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較深的層次,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過程:本課採用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創新教學程式,重視讀中感悟,誦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匯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創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同時設問質疑。

2.教師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那裡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這裡住著幾十戶人家,靠著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用斧頭砍下樹木,蓋成房子,造成各種工具,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個小村莊怎麼樣?(板書)那麼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在怎麼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出示“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為什麼會這樣呢?(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學習2-4節)

(一)學習第二節

1.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指名讀,質疑。

帶著你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

(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透過質疑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

2.自由研讀,分析理解

(1)設計問題:從哪個句子中知道村裡人砍樹的?(留空白,尊重學生的選擇,有觀點後討論,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句多角度分析,解決本課教學重點,同時滲透環保教育)(空白點、重點、德育點)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2)質疑

指名再讀,其他人想一想,你從中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空白點) (尊重學生選擇,留空白,請學生在讀的基礎,提出問題,然後再透過讀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涵。)

A.理解“誰” B.理解“拎”(換詞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圖片對比理解) D.小結: (板書:隨意砍樹)

(3)指導朗讀 (4)句子訓練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 ),誰家( )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

(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補充句子,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經驗相合)(創新點、留空白)

這裡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呢?

(5)小結

(二)學習第三節

設計問題,引發思考:

人們在擁有了房子、犁之後他們停止砍樹了嗎?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1)課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2)理解“不斷砍樹”

(板書:不斷砍樹)

理解省略號的作用(此處作者省略意味深長,說明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在這設定空白,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過度採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點、德育點)

(3)句子訓練

應有盡有傢俱和各種各樣的工具都會是什麼呢?排比句子練習 (空白點、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