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高中生物《生態工程的主要型別》教案設計

高中生物《生態工程的主要型別》教案設計

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

1.能量流動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

2.物質迴圈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迴圈圈內週而復始、往復迴圈的,參與迴圈的物質數量恆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態系統的穩態及其調節

1.生態系統的穩態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功能。在自然條件下,生態系統總是朝著物種________化、結構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發展。

2.當生態系統某一成分變化時,會透過________調節,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為兩種調節方式,其中,________調節將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食物鏈(網)中,食物鏈的起點都是________,稱為________營養級。能量從一個營養級流向另一個營養級總是________的。

一、1.單方向 不可逆

2. 反覆利用

二、1.自我調節 多樣 複雜 完善

2.反饋 負反饋

三、綠色植物(生產者) 第一 逐漸減少

聚焦科技掃描知識

生態工程主要原理:物質迴圈再生。

生態工程是起步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國發展特別迅速,已由最初的農業生態系統以及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擴充套件到了許多生態農業。生態工程遵循“整體性原理、協調性原理、迴圈再生原理”等。

一、物質迴圈利用的生態工程

1.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將生活垃圾中有機部分、人畜糞便等轉化為優質生態複合肥。

2.“無廢棄物農業”

作物秸稈、人畜糞便還田或用來培養蚯蚓等,用蚯蚓糞便再作肥料,既減少或避免了能源的浪費、給環境帶來的汙染,又增加了產值。

二、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

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開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同時要注意灌溉的技術,傳統的漫灌浪費大量的水資源,點灌和噴灌能夠節約大量水,因此,這一技術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灌溉上。

隨著工業化生產的擴大,一些工廠、小區排出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等,除限制其減量排放外,還實施了回收(造紙廠利用廢液回收鈣粉、木質素等物質)、再生、再迴圈的措施,寓汙水處理於應用之中。

三、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生態工程

小流域是河流各級支流的集水區域,這些區域往往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方。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三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生態工程,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流域治理和利用的生態工程。

在治理過程中,透過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將治坡、治溝、修梯田與發展草業、牧業、林業結合起來。

四、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組合利用的生態工程

沼氣發酵用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作原料,透過產生沼氣作清潔可再生能源,達到了物質利用的良性迴圈,緩解了農村“三料”缺乏的問題,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汙染,提高了土地產出水平。

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又能夠為全社會提供能效高、對環境影響小、可持續的能源服務。

目前,我國生態工程應用不斷擴充套件:

1.生態小區和生態城鎮:利用本地資源,建設能耗低、廢棄物就地資源化的方便、舒適、和諧、經濟的小區域。

2.生態恢復工程:在荒山、荒坡、灘塗、溼地及礦山廢棄地,發展草業、牧業或林業的工程。

3.生態旅遊:不消耗、不破壞當地自然旅遊資源,設施生態化的生態旅遊。

4.綠色化學工程:生產可自然降解、對環境無害且可迴圈利用的包裝、洗滌劑,化妝品等。

綱舉目張理清結構

生態系統的型別較多,在進行生態建設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

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1.國家為什麼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興建三北防護林工程?不同地區在造林設計上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探究發現:三北防護林跨越中國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環境的質量關係到這一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關係到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如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導致下游地區的洪水氾濫,而危害巨大的沙塵暴的發生也與這一地區的土地沙漠化關係密切;同時這裡自然礦產資源豐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應考慮樹種的生態適應性問題,種植適宜品種,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其次要考慮樹種的多樣性,保證防護林體系的穩定性;不同地區應根據當地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如條件惡劣的地區應該結合自然恢復力,而農區的防護林中農田防護林網可能佔較大比重。

我的發現

2.汽車尾氣是城市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汽車噪聲又是城市噪聲汙染的主要來源。你認為應當採取什麼措施來減少由汽車造成的汙染?

探究發現:減少汙染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規,禁止市區內鳴笛,禁止使用含鉛汽油,鼓勵使用電力、天然氣等無汙染能源的新型汽車,以及對其研究和應用等。

我的發現

3.為什麼要針對不同的地形(如山地)採取不同的措施?

探究發現:山頂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惡劣,不易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適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復力來恢復植被;山腰、荒地等土壤,雖然水分條件較好,但是仍不適宜種植農作物,對於這樣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復,也可以人為種植適宜的林木、草或果樹等,加快植被恢復速度,這樣既能降低土壤侵蝕,又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溝底而言,應建設堤壩系統,它可以蓄水和淤積土地,還能夠減少山體的崩塌和滑坡,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坡地和山腳農田來說,土壤、水分條件良好,交通也較方便,土地生產力高,適宜種植農作物來解決人們的糧食和收入等問題,但是在坡地上要以水平梯田種植,以減少水土流失。根據不同的地形採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慮到生態效益,又要考慮到人們的生活和收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