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中學講述法歷史教學綜述論文

中學講述法歷史教學綜述論文

在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的探究時,教師為了說明“這次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這一影響,作了這樣的概述:這場戰爭持續了2194天,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被徵入伍者達1.1億人,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僅歐洲的戰爭破壞導致的物資損失就達2600億美元……

在“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述:本節課的內容有“空想社會主義與工人的覺醒”、“《共產黨宣言》的問世”和“巴黎公社”。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弊端顯現同時工人運動興起,隨著理論探索的漸趨深入,《共產黨宣言》問世了……研究以上三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它們從不同角度體現了講述法應用於中學歷史教學的優勢所在:案例一中教師透過引用杜甫的詩給學生展示了一幅開元盛世的巨幅圖畫,在突出歷史課的學科特點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案例二中教師在極小的篇幅中密集地講出關於二戰影響的6個具體數字,在形象生動說明問題的同時提升了教師的個人魅力,所謂“喜歡這個老師而喜歡這門課”,在這個時候最容易發生;案例三同樣是很少的話語,卻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整節課的線索和知識結構,展現教師業務功底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在現代資訊科技廣泛應用的過程中,講述法不是被完全拋棄了而是仍有其頑強的生命力。首先,資訊科技在凸顯優點的同時其弊端也不容忽視,如依賴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內容是課前預設的,不能有效應對課堂生成。而講述法可以對課堂生成進行合理處理,形成教學亮點,給學生帶來最貼近自身的.學習體驗和知識總結。再者,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課前準備工作量大、耗時長,容易倦怠。而這些精心製作的課件尤其是其中的影片等,播放佔用時間長,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課堂效率。相比較之下,講述法操作簡單,課堂上耗時少,若能和以上方法交替使用,就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

在資訊科技下,網路上的很多素材未經稽核和篩選,很不嚴謹。而使用講述法時以紙質文件為載體,可靠性比網路高,且可追根溯源。

而與形形色色的“活動”相比較,講述法的課堂效率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新課改以來,很多人認為新課程就是讓學生去學,而不再關注教師的教。“活動”,形式上熱火朝天,但浪費時間,課堂效率無從談起。恰當地運用講述法,注意到學生的聽課情緒,並適時與學生互動,則能取得同形式上的“活動”想比較而言實實在在的效果。另外,綜合來看,講述法如果能被很好應用,還有在進行專題訓練時提高效率、在匯入或者小結時突出重難點等優點。

傳統觀點認為接受式學習一定是被動的,傳統觀點更認為教師在講述時學生的學習就是被動的接受式學習。

教師提供給基於學生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的講述,這些講述生動活潑,足以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在這些思考因學生的理解力或其他因素的缺失而不能繼續的時候,教師給予必要的講述,提供給學生資訊,以促進新材料融進自己的知識結構。那麼,講述法應用於中學歷史教學對教師有哪些要求呢?第一,歷史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精益求精的專業素養是精彩講述的前提,深厚的專業積澱和精湛的教學技藝是用恰當的講述應對課堂生成的基礎。如果歷史教師掌握的歷史知識是不準確的,或者課堂教學的語言是晦澀的,真正的講述又從何談起?第二,以語言的生動、表情的豐富讓講授精彩、能吸引學生。課前精心設計,紮實準備,用豐富的知識積澱支撐講述的開展。第三,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要尤其注意學生的聽講學習需求和反應,並適時調整講述步驟和節奏,使學生的思維在聽講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第四,非常關注學生的注意力。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在講述過程中不斷與學生互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五,注意語言的啟發性。注意表述的清晰、通俗,在講授中可以結合內容需要和學生具體表現設計問題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第六,突出歷史學科魅力,精講細節。有的放矢,講一個問題,既然設計要講,就要講透徹。綜上所述,講述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必要。中學歷史課堂中的講述法,不應是固有觀念中的使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的教師的一講到底,而是與資訊科技和其它現代教學手段相輔相成的具有諸多優勢的教學方法。只要歷史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發揮講述法的優勢,定能提高歷史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