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教育管理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論文

教育管理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論文

第一篇:新時期教育管理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把教育管理心理學運用到高校學生日常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有利於增強高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和感召力,不僅能豐富和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涵,而且能完善和促進高校學生的工作理論。

一、教育管理心理學的內涵及研究物件

教育管理心理學是心理學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心理學與教育管理相結合的產物,其研究物件是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心理現象與規律。教育管理心理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理論體系,有一個綜合、吸收和運用的過程。綜合體現在教育管理學和心理學結合部位上所進行的融合、吸收和運用,是對當代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等研究成果的積極選擇態度,並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教育管理實踐的需要。要完成這樣複雜的工程,就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方法論作為該學科的理論基礎,還要繼承和借鑑現代管理心理理論的先進理論成果,發展和豐富教育管理心理學。

就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研究物件而言,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從管理物件的過程來看,學生心理是教育管理心理的核心,教育心理首先必須研究學生內部的心理發展過程。其次,教育管理過程包括師生雙方的活動,學生既是教育管理的主體,又是教育管理的客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充分發揮客體的主觀能動性。另外,教育管理心理學還要研究各種影響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各種因素,以便更好地增強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的科學性。

二、高校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因素

1.環境因素

(1)社會因素。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深入,新的人事制度、就業體制及激烈的市場競爭都讓大學生們應接不暇。大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往往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差甚遠,有的甚至背道而馳,這就造成了學習和實踐的衝突。另外,大學生是最具有活力和激情的青年群體,他們對社會和人生有較高的期望,對國家問題、社會問題、個人發展問題比較敏感,但對現實中出現的各種不盡如人意的現象產生不滿和困惑。對理想和現實懷疑,對社會現實不知所措,對自生抱負和自身能力不肯定,對成功和挫折有落差等方面的強烈衝突,使大學生產生困惑、焦慮、抑鬱、甚至消沉等種種不良現象。

(2)學校因素。長期以來,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忽略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培養一批批學習理論知識的高手,但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身體素質差,與激烈的學習和工作競爭環境相沖突。另外,學校教育有時與社會要求相脫離,學生所學與社會所需不相適應,學校理論教育與工作的實踐脫離,造成所學與所用相沖突。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人生的重要基石,父母及長輩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教育方法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和性格。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幾代人將所有的愛集於一個小孩身上,造成小孩形成了自私、孤僻、自我等性格。另外,對於貧困的學生而言,父母含辛茹苦,甚至舉債讓孩子上學,使他們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和心理壓力。自卑、自私、孤僻等與學校和社會的開放、包容、多元形成矛盾。

2.學生因素

(1)心理因素。許多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與高中階段不同,大學提倡的是開放自主的學習方式,競爭壓力大,使許多學生產生失落感和挫敗感。隨著社會的開放,談戀愛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動機也越來越複雜。一旦受挫,情緒就會受到極大影響而產生苦悶、抑鬱,甚至轉而報復他人等,如不能正確處理心理和感情中的種種問題,一旦產生矛盾就很容易用激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高校學生自殺的案例,時刻提醒著家長、學校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身體因素。大部分學生自幼嬌生慣養,生活上大都由父母照顧得周到細緻,這與校園集體生活、集體伙食完全不同,造成飲食不習慣,身體體質更弱而產生焦慮,無所適從。大學生們或者埋頭讀書考證,或者沉溺於網路世界不能自拔,而無暇顧及身體鍛鍊,造成身體素質差與激烈競爭和學業壓力要求的良好身體素質相矛盾。

(3)性格因素。如今,電腦早已普及,而網路成癮已成為學生問題中突出的問題。長時間上網或遊戲,佔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的時間,因而容易使性格變得孤僻,產生對社會的隔離感、悲觀、沮喪等心理障礙。另外,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幾代人將所有的愛集於一個小孩身上,造成小孩形成了自私、孤僻、自我等性格。部分小孩不願與同學接觸,不主動與人接觸,久而久之脫離了群體。

三、教育管理心理學理論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大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錯綜複雜,高校管理者應該將教育管理心理學的多種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學生管理實踐中去。

1.把大學生視為社會人,而不是學習的工具,細心呵護大學生的心靈,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高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而且是培養有健全心靈、健康人格的人的地方。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應在學生平等互信互愛的基礎上進行。設定組織的目標,調動學生集體計程車氣。同時學生工作的管理工者在工作中要積極與班級中的非正式集體成員溝通與交流,使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的需要平衡,共同發展。

2.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大學生每個階段的需求。

高校學生工作主要解決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問題,需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學生工作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大學生不同時期的需求動向和行為表現,對大學生適當可行的需求要儘量滿足。並且,管理者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引導學生樹立高尚需求,確保學生集體積極向上。

3.心理輔導機制不僅要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而且要儘快健全,而不是流於形式。

大學生已成為心理疾患易發病群體,完善當代大學生的健康心理工作已刻不容緩。高校應建立完善的“心理輔導”機制,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輔導活動,透過一對一對話或者有意識的團體活動等途徑,讓學生掌握自我調節和人際交往的藝術,幫助大學生順利度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時期。

4.建設一支業務水平夠硬的輔導員隊伍。

輔導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當今高等學校教師隊伍中重要而獨特的組成部分。一個優秀的輔導員不僅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幹力量,而且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出一支業務水平過硬的輔導員隊伍,幫助輔導員更好地瞭解自身工作的意義,體會工作帶來的成就感,體驗工作的光明前景,為這支隊伍減少壓力增加動力,保證輔導員隊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更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才能起到維護高校穩定的積極作用,保障學校在傳授知識和培養創新精神的同時,更好地進行人文關懷和素質教育。

第二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心理學的應用

科學的實施學生心理狀態的調節,是使學生更好的適應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的心理學應用方案,並對增強高小學生管理工作質量的因素實施了科學的分析研究。

一、教育心理學在高校管理領域的應用價值

(一)增強高校教學工作的科學性

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決定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高校在實施教學質量總結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教學過程中的各類經驗實施正確的總結,還要對提升教學質量的科學方法實施正確的分析,而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因素實施科學的引導和利用,也是提升高校學生管理質量的有效方法。另外,高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是保證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而從學生的心理學應用角度入手,對學生實施科學的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度,並使學生可以根據心理活動的具體特點進行心理變化因素的科學分析,使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可以同心理學的應用方式取得高度統一,併產生理想的效果。

(二)增強高校管理工作預見性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保真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而提升管理工作的預見性,能夠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管理質量,使學生能夠在科學的引導之下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另外,進行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能夠使教師更加清楚的掌握學生的處事風格,並使學生的具體性格特點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掌握,使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的過程中能夠更大程度上與學生的學習習慣相適應,提升高校教學效率。教育心理學的實施還能夠使教師對學生日常行為中的神情動作具備更加準確的判斷力,使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性格特徵的分析深度,提升對學生性格個點的判斷準確性,以便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能夠得到教師更加科學的調動,提升教師對課堂氛圍的操縱質量。此外,教育心理學還能夠結合管理工作的需要進行教學目標的科學設計,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結合教育目標進行學習方法的正確調整,以便教學成果可以更好的同各類目標相適應。

二、高校學生心理學的.具體應用方法

(一)提升高校班級管理質量

班級是高校教學機構最基本的教學團體,因此,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入手,對高校的管理機制實施研究,對提升高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十分重要。首先,教師要使用心理學對班級內部的氛圍實施科學的營造,使學生能夠在日常活動中加強對輿論因素的關注,並透過正能量的傳播使班級具備較強的動力,以便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動力性因素分析的重視,提升班級的整體教學質量。教師要結合心理學的需要,對班級內部的各類規範實施正確的調整,使學生能夠在受到讚揚的過程中具備更高水平的心理滿足,以便學生可以加強對班級的認同,並將自己的個人利益同班級利益進行集中考量,使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得到必要的提高例。另外,教師要使用心理學對學生的競爭理念進行打造。另外,心理學的運用可以對管理過程中的強制性因素進行必要的減弱,使學生能夠更多的在主觀意願的支配下進行學習活動,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成本,也使得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質量的增強。教師要使用心理學對學生的逆反心態進行科學的控制,使學生可以在面對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更好的同教師配合,並將真實的想法同教師進行交流,避免教師強硬的執行管理標準而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使用教學心理學提升學生積極性

管理如果如果單純的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貫徹會很大程度上危害到管理工作的質量,尤其在針對具備逆反心理的學生的過程中,強硬的教育模式有可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構成危害。因此,教師要使用教育心理學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必要的引導。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榮辱意識,使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自身的突出優勢,並以此為基礎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引導,使學生可以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獲得足夠的成就感,並促進心理健康程度的提高。教師要從提升學生人生觀水平的角度入手,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有效的分析,使學生可以在心理學的促進之下獲得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基礎,以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實際心理感受同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提升教師對學生人生觀建設情況的瞭解深度,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進行心理健康活動的實踐,比提升對教育管理工作的配合。教師還要使用心理學對學生思想當中的偏頗之處實施修正,使學生可以更大程度上提升對管理工作的認同。

(三)增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針對性

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是決定管理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教育心理學實施科學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在心理因素的帶動下更好的進行愛好的滿足,並在進行艱鉅任務的挑戰過程中具備科學的情緒基礎,以便自身的興趣可以得到充分的開發,保證個體發展和通才教育更好的融合。另外,教學針對性的提高還能使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具備更強的針對性,以便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對教學方法實施頻繁的切換,提升管理工作的質量。教師可以在後續的管理評價過程中結合高水平針對性特點的優勢對教學活動的實際成果實施科學的判斷,使教育心理學的社會價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實現。

三、結論

從學生的心理健康角度入手對教學質量進行提升,是增強高校教學質量的科學的方法之一,因此,對教育心理學實施正確的運用,對增強高校教學工作同社會的適應程度,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等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