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可能性:摸球遊戲》課堂實錄

《可能性:摸球遊戲》課堂實錄

一、教學目標

1透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遊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標準》在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機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在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安排了對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學習,這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並能對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語言進行描述——這是本單元,也是本課時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目標。

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同樣摸球,如果某種顏色的球數量多一些,那麼摸出這一顏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對於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也不能在活動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標實施的重點是透過一系列活動,逐步讓學生悟出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遊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學生是農村外來人員的子女。學生整體認知水平較差,如果用常規的單一說教形式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教師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根據這些特點,制定了本節課的目標,設計了教學活動,並按計劃在課改開放日上了展示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課堂實錄

(一)活動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就來玩摸球遊戲。(板書課題)

師:現在老師這裡有個盒子,看看我往盒子裡放的球(全是黃球),猜一猜老師摸出的球會是什麼顏色的?

生:黃的。

(師摸球,生高興歡呼。)

師:為什麼我每次都能摸到黃球呢?

生1:我看到老師放了10個黃球進去。

生2:因為你放進去的全是黃球,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黃球。

師:我可能摸出白球嗎?為什麼?

生:不可能。因為盒子裡沒有白球。

師:可能摸出紅球、黑球或其他顏色的球嗎?為什麼?

生:不可能。因為盒子裡根本沒有其他顏色的球。

師:如果我把盒子裡的5個黃球換成白球,使得白球、黃球的數量同樣多。老師繼續再摸,想一想老師摸出的一個球會是什麼顏色的?(說話時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球。

生2:黃球。

生3:也許是白球,也許是黃球。

(師繼續多次摸球)

師:為什麼老師這次既可能摸到黃球又可能摸到白球了呢?

生:因為盒子裡有黃球,也有白球。

師:也就是說,這次摸球出現了兩種可能。可能是……(生齊答),也可能是……(生齊答)。

( 設計思路一開課,透過“生猜師摸”的摸球遊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新?齪悶痰媯?鸕健耙?返己健鋇淖饔謾?

(二)活動二

1?師:下面老師再改變盒子裡黃球、白球的數量,變為9個白的、1個黃的。我們看看,摸出其中的一個球,是摸中黃球的次數多,還是摸中白球的.次數多?

(生舉手)

師:大家把自己的猜想,用半分時間在課本上記下。

(生填寫課本“想一想”)

師:想不想自己摸球來驗證猜測?

生:(幾乎異口同聲)想。

師:那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出示“小組合作”的操作步驟)

(1)幾人輪流摸球,摸出一個球記錄一次是什麼顏色,然後把球放回盒內再摸。

(2)統計時,白球用字母B表示,黃球用字母H表示。

(3)小組交流:實驗結果與你的猜測一致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師以一小組為例,逐條講解示範,並提出要求:安靜、迅速,按步驟操作。

(各學習小組愉快地摸球、統計,討論。教師巡視學生實驗結果。)

師:誰彙報一下小組交流情況?

生1:我們組摸出的白球次數多,黃球次數少。

生2:我猜對了,摸出白球次數多、黃球次數少。

生3:和我的猜測一致。因為盒子裡白球多、黃球少,所以摸出的白球次數多、黃球次數少。(生不由自主地鼓掌以示表揚。填寫課本“填一填”,並齊答。)

師:摸中白球的次數多,說明摸中白球的可能性……(生齊答:大);反過來說,摸中黃球的次數少,說明……(生齊答)

師小結:這個遊戲告訴大家,雖然事情的發生是不能確定,但是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設計思路對兒童來說,機率知識是很有吸引力的,動手收集資料的過程常常體現為令人愉快的遊戲。學生透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透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

2.試一試。

第84頁第(1)題——盒子中有14個球,分別是8個白球、4個黃球和2個紅球。摸出一個球,會摸到哪種顏色的球?

(生獨立完成,師巡堂指導。)

師:從統計資料看,哪種球摸到的可能性大,哪種球摸到的可能性小?為什麼?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小。

生2:(補充)因為盒子中白球多,紅球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小。

( 設計思路 學生已有了“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認識,透過練習,每人再次經歷“猜測—實踐—驗證”過程,加深了對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從學生情感體驗看,他們仍對小組合作的摸球遊戲意猶未盡,再次摸球,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三)活動三

1?師:誰玩過搖獎活動?現在我們也來玩一下。(出示轉盤)

師:老師搖,大家猜。第一次老師會轉到什麼顏色?

生1、生2:藍色。

生3:黃色。

(師搖了3次轉盤,生觀察。前兩次都轉到藍色,第三次很幸運地轉到黃色。每次結果都有學生歡呼雀躍。)

師:老師轉到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小?為什麼?

生:轉到藍色的可能性大,轉到黃色的可能性小。因為藍色的多,黃色的少。(大家鼓掌讚揚)

師:“如果讓你用這個轉盤設計搖獎活動,你想讓獲獎的人多一些,怎麼設計?

(學生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生1:我設計三種顏色,顏色所佔區域從小到大分別為一、二、三等獎。

生2:我設計兩種顏色所佔區域一樣大,都獲獎。

……

(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絡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遊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資訊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

2?書面練習——第85頁第1題。從下面的5個箱子裡,分別摸出一個球,結果是哪個?連一連。教師巡堂觀察練習情況,然後組織學生交流。

師:用“排他法”很快解決“一定是”“一定不是”“可能性很小”的連線結果,8白2紅和5白5紅,誰“很可能是白球”?

生:“8白2紅”連“很可能是白球”。因為白球多,可能性大。

(在鼓掌中結束了這節愉快的數學課……)

( 設計思路由形象的遊戲活動過渡到抽象的語言表述,檢測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本題也是《標準》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機率”學習內容的綜合練習。)

五、教學反思

《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本節課透過遊戲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這些遊戲都是經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探索過程完成的,教學是成功的。

還記得,學校曾要求我們課改老師把自己對課改的認識與感受,用一句話來描述。當時,我們調侃的“名言”是“痛並快樂著”。“痛”是因為“前無古人,後有來者”。我們必須每天思考,每天探索,每天革新。在實踐中體驗酸、甜、苦、辣……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而“快樂”的源泉想必就是以下的原因吧。

1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以及活動的安排應當充分考慮到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遊戲。遊戲是孩子們的天地,在遊戲中可以使孩子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瑞士教育家皮亞傑說過:遊戲是認識的興趣和情感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衝地區。本課教學設計,從生活中提取源泉,做到了數學與遊戲相結合,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真真切切地體驗和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摸球遊戲、轉盤遊戲、設計搖獎活動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話題。

2教師教生活中的數學。

“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是我校的校訓。我想,也應該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最高境界。怎樣拉近數學與人和自然的距離,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利用所學的機率知識設計搖獎活動,就是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帶著數學去理解生活,去體會數學的價值。這樣,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迫切期待著下一堂數學課的到來。

六、案例點評

本節課學生是在對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

對於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認識,教師明白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教師設計了一個個遊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

首先是喚起學生舊知的回憶遊戲,師生共同做,教師演示,讓學生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因為這是學生玩過的遊戲,所以教師組織的速度放得快些,不讓學生再親自去實驗。

沿著學生對“事情的發生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的認識,教師改變條件,再讓學生猜測,然後透過遊戲實驗去驗證猜測,透過這樣的“猜測—實驗—驗證”的親歷過程,學生就在遊戲活動中對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感性的認識。“試一試”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情況可能性大,什麼情況可能性小。

書面的練習提供機會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區別事情發生的幾種可能性大小,檢測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還滲透了一種歸納整理的學習方法。

這是一節遊戲課,怎樣使遊戲課上得有序、有效,讓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另外在學生遊戲中把握點撥的時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

一節課既要有活動,同時更要有獨立思考的書面練習,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高興上課也不怕考試。

以上幾條原則執教老師都做得不錯,因此,這節課得到觀摩老師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