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送東陽馬生序課堂實錄

送東陽馬生序課堂實錄

引導語:《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寫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而開展完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活動後,送東陽馬生序課堂實錄要怎麼寫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課堂實錄,歡迎閱讀!

一、課堂匯入

師:古今中外,家境貧寒,但是勤奮好學,終成大器的人屢見不鮮,同學們能舉出相關的例子嗎?

生:愛迪生。

生:陳景潤。

生:囊螢夜讀的故事。

生:程門立雪的故事。

師:今天我們也來結識一位這樣的人,看看他是怎樣克服艱難困苦、自強不息,成為明代大學士的。

(師板書題目及作者,並出示課件,瞭解作者。)

生讀:宋濂(1310—1381),明初著名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著作收入《宋學士文集》。

師: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課文中的生字詞比較多,請看螢幕,你會讀嗎?

嗜學 shì   叩問 kòu   叱咄 chì duō

皸裂 jūn   至舍 shè   僵勁 jìng

媵人 yìng   燁然 yè   皆被綺繡 pī

俟其欣悅 sì   以衾擁覆 qīn   縕袍敝衣yùn bì

負篋曳屣 qiè xǐ  右備容臭 xiù

(一生讀,教師糾正,後齊讀兩遍。)

二、讀通文意

師: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請你邊讀課文邊結合註釋疏通文意,要求能理解大意,歸納一下本文的重要語言現象。現在兩人一組,或你讀我譯,或邊讀邊譯,並找出常見文言文現象。

(學生翻譯課文,小組合作交流,4分鐘後,提出疑難,互相糾正,互相提問。)

學生表現:

生:“手自筆錄”是什麼意思?

生:親手用筆抄錄。

生:“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是什麼意思?

生:又擔心沒有學識淵博的老師名人可與之交往。

生:假借的“假”是什麼意思?

生:也是“借”的意思。

生:“無鮮肥滋味之享”是什麼意思“

生:沒有新鮮美味的東西可以享受。

生:通假字(詞語替換法):通假字,首先應找出與之相通的字,然後進行解釋。例如: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著

生:一詞多義法(歸類法)

例如:以:以衾擁覆(用)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

俯身傾耳以請(而)

生:詞類活用法(活用變換法)

例如:手自筆錄 “筆”:名詞用作狀語, 用筆

腰白玉之環 “腰”:名詞用為動詞, 腰掛

師:大家總結的方法非常好,老師這裡也有兩種方法:

1、拓展法:

例如:“既加冠”中的“冠”,古代指男子成年,一般指二十歲,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等年齡的代稱。

2、以故推新法:

例如: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略無慕豔意(無,沒有)

師:其實這樣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總結歸納。下面我們就進入角色,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書者”、“先達”、“同舍生”,試以“我所交往的宋濂”為話題說一段話,有創意地翻譯課文,感知文意。(用第一人稱來敘述。)

學生表現:

生:“藏書者”——宋濂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家境貧寒,無錢買書,得知我家有許多書,便厚著臉皮從我家借書。但是我怕父母知道,給它限制期限,結果他總能按時歸還,我覺得他還是很講信用的,不過還書時總是氣喘吁吁的樣子,像是跑著來的。有一次我想試試他真讀書還是假讀書,他竟能詳細的陳述整本書的內容,甚至有些內容能夠背下來,令我吃驚不已。後來我才知道,他借書後親自用筆抄書,天氣寒冷的冬天也是這樣,因此每年冬天他的手總是生凍瘡。

師: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更加生動具體了。

生:“先達”——我算是本地方圓百里有道德有學問的老師了,由於我有一些聲望,許多年輕人來拜師求學,我的弟子還不少呢。作為師長不應在弟子面前溫和隨便,要保持嚴肅矜持。其中有一個弟子叫宋濂,非常好學,經常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疑難問題。對老師非常恭敬,請教時,彎著身子,側著耳朵,很用心。有時我斥責他的時候,表情更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說;等我高興了,他就再請教。

師:理解到位,表述非常清楚流暢。

生:“同舍生”——在我們的同窗中,大都是富家子弟,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上繫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而宋濂家境算是貧寒的,穿著破棉襖,舊衣衫。但他並不在乎這些,學業上確實很出色的,他也很以此為榮。

師:感觸頗深!

生:“媵人”——宋濂是一個求學若渴、能吃苦的人,他家離學舍路途遙遠,又沒有車馬。有一回,是大雪天,他來到學舍後,四肢被凍僵了。我趕緊拿熱水給他擦洗,又給它蓋上被子。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慢慢暖和過來,總算撿了條命。住在旅店中,一天只有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

師:苦難是最好的`大學。

三、讀懂人物

師:大家以不同的身份介紹了你所交往的宋濂,現在你就是“宋濂”,請歸納你求學歷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艱難困苦,並說明你是怎樣面對和解決的。

(生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印證。學生閱讀課文並進行思考、概括。)

學生活動:

生:沒有書,只能借、抄。——“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 常向有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用筆抄錄,按約定日期送還。

——致書之艱                               (師板書“致書之艱” )

生:遇到問題,只能到很遠的地方找老師問。——“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常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到了成年時,愈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遊,曾往百里之外,手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求教。

——尋師之艱

生:請教老師要畢恭畢敬,看老師臉色——“先達德隆望尊……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不曾稍微把言辭和態度放委婉些。

——問師之難                               (師板書“從師之難” )

生:求學路途頂風冒雪,足膚皸裂;差點被凍死,至學舍,多虧受人照顧。——“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當年我從師學習時,揹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面板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僕人拿熱水給我澆洗,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行、住之苦

生:陋食敝衣——“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縕袍敝衣處其間……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俸不若人也。” 我寄居在旅店裡,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穿有珠穗、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 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好像神人;我卻穿著破舊的衣袍處於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

——吃、穿之苦                              (師板書“求學之苦” )

師:本文主要從致書之艱、從師之難、求學之苦這三方面來講述了作者的求學生涯。作者講述這些的目的是勸勉馬生努力學習,老師也寫了一篇《送東陽馬生序》比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勸勉效果更好。

(課件出示:“貧困是一位良師,苦難乃一所名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業精於勤荒於嬉。良好的讀書條件並非人皆具備。期望馬生能珍惜年華,精心向學,終能成為吾國之棟樑之才。”)

學生表現:

生:宋濂的勸勉效果更好,因為用自身的事實經歷更易打動並說服馬生。

生:老師寫的只是空頭說教,說服力不強。

生:為達到教導的目的,現身說法,循循善誘,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勵作用。因而從自己當年的求學經歷談起,委婉地說到馬生的好機遇,從而要求馬生專心用功讀書。

四、讀出自己

師:面對這些困難,作者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最終成為一位學識豐富、文采彪炳的大文學家。現在請同學們說一說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可以完成這樣一個句式:“我讀出了一個          的宋濂”。

學生表現:

生:我讀出了一個勤奮、刻苦讀書的宋濂。從“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這句中讀出來的。        (師板書“勤” )

生:我讀出了一個誠實守信的宋濂。從“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這句中讀出來的。

生:我讀出了一個有強烈從師願望的宋濂。從“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這句中讀出來的。

生:我讀出了一個尊敬老師的宋濂。從“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不敢出 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句中讀出來的。

生:我讀出了一位隱忍、堅毅的宋濂。從“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這句中讀出來的。

生:我讀出了一個有志向的宋濂。從“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句中讀出來的。

師:正如韓愈所說:“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要有所成就,環境條件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勤奮、刻苦、勇於克服困難,自強不息。文中表現了宋濂少年時致書之艱、從師之難、求學之苦,但他同時認為“有足樂者”,由此,你認為苦與樂有著怎樣的關係?

生:苦與樂相互依存,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生:以苦為樂,其樂無窮;

生:先有苦後有樂,有苦才有樂。                   (師板書“樂” )

師:作者雖家境貧寒但執著為學,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對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方式,你有怎樣的看法?

(自由組合,分別以當代中學生的身份,或“宋濂”、“先達”的身份,開展一次對話活動。)

學生表現:

生:應肯定學習態度和刻苦精神,正確認識是非關係,辯證看待刻苦精神與快樂學習的關係、學習條件與成才的關係。

生:應認識到彼時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是中國舊式教育沿襲已久的、普遍的傳統。

生:應領會作者意圖是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生:應肯定其中包含著尊師重教的積極因素,但也顯得過於迂腐。

生:要正確處理好尊敬老師與追求真理的關係,倡導教學相長,倡導與老師平等交流,各抒己見,甚至可以展開激烈的討論,因為沒有聖人,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師:“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學,不辭勞苦,那麼是什麼力量推動了他呢?

學生表現:

生:想當官,想賺錢。“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為了自己的將來。

生:但是如果這樣的話,選這篇文章還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國家倡導我們:你讀書吧,讀書就可以當大官、賺大錢、你就可以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

生:一個沒有知識的人是一個可憐蟲,作者努力學習是為了豐富自己。

生:知識就是力量。

生:人的內在精神追求甚於物質上的滿足。作者便是這樣。作者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於所者來說這是一種樂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我們保持著一種純正的追求,就可以領略到做學問的趣味,生活才更具價值。

師:學習這篇課文,大家有這麼多的感觸,其實,要想做成一件事,都會遇到重重困難,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拾級而上的過程,每上一個臺階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雖然苦,但因有勤和樂的相伴,最終會學有所成。這也是我對在座各位同學的期望和勉勵!(板書並勾畫臺階)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