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數學課堂教學實錄

數學課堂教學實錄

一、要適量安排教學內容,切忌“踩西瓜皮”

教學內容的安排要適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內容太多,教師不容易講清、講深、講透,會出現教師為完成教的內容顯得手忙腳亂,囫圇吞棗,學生為了完成學的內容,被動接受,不思不做,一知半解。內容太少,顯得課堂內容不豐富,學生收穫不大,浪費時間,效率不高,因此教師要適量安排教學內容。

要安排好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在熟悉教材、熟悉學生的前提下,認真備好課,確定一堂課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怎樣講,哪個知識點為教學重點,哪個為教學難點,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怎麼辦等等,教師在課前都要深思熟慮。只有做好了充分準備,才不會出現腳踩西瓜皮,劃到哪是哪的現象,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有血有肉,有條不紊。如《立幾》中“三垂線定理”一節,我想如果利用一課時完成,顯得內容太多,不易講透,因為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是《立幾》中重要定理之一,所以應安排兩課時來完成。在備第一課時教案時,我先由事例引入,讓學生髮現問題並總結這一定理,在教師指導下進一步論證,最後再應用三垂線定理解決有關問題。教學中顯然要把三垂線定理作為教學重點,三垂線定理中的“三線”(平面內的線、平面的斜線及其在平面上的射影)的關係應作為教學難點,要藉助幾何圖形來突破。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切忌唱獨角戲

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作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唱獨角戲,滿堂灌,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至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進。陶行知先生主張: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我們是學校,不是教校,要把講授法改為教學法,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朗讀、討論、回答、實驗、製作等方式,採用自動的方法,啟發的方法,手腦並用的方法、教學做合一的方法,進行全面的教育。他主張“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要“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對學生既要管又要放,解放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物件、教學環境的不同靈活採取適當的方法,多向學生問幾個“為什麼”、“怎麼樣”,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都是不可少的,是應該提倡的。如在“兩角和與差的餘弦”一課的教學中,一開始我在複習三角函式定義及有關知識後,接著提出一個問題,不查表求cos(-435°)的值。學生利用誘導公式不難得到cos(-435°)=cos75°的值,到了這一步後,學生感到束手無策。於是我又提出五個問題:①75°能否寫成兩個特殊角的和或差的形式?②cos75°=cos(45°+30°)=cos45°+cos30°成立嗎?③究竟cos75°=?④cos45°+cos30°能否用45°和30°的角的三角函式來表示?⑤如果能,那麼一般地cos(α+β)能否用單角α和β的三角函式來表示?因勢利導,循序漸近,慢慢地學生認識到cos75°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後是可以求出的。這樣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和積極性。

“行動是老子”,“要在做上學,在做上教”----這“行動”、“做”便是實踐。“認識從實踐始”。所以,課堂教學一定要是一個充滿學生實踐的課堂教學,教師要講練結合,以練為主,以講為輔,培養學生“做”的能力,讓學生在“做”中獲取新知。

另外,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善於“表演”,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波折起伏,動作的和諧搭配,讓學生感到聽課是一種享受,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中主動地接受知識,千萬不能把課堂變成一壇死水,死氣沉沉,教師平鋪直敘地講,學生單調乏味地去聽,肯定效果不好。

三、要積極更新教學手段,切忌老調常談

陶行知先生認為“時代是不斷地前進,我們必須參加在現代生活裡面,與時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教育要“保證川流不息的現代化”。陶先生這種“教育先行”的主張,正是明確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更新教育觀念,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髮展。

如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越來越普通地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舉國上下已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正全面實施,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教學內容透過聲音、影象、文字、動畫等多種形式,圖文並茂、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既能增大課堂容量,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作為知識傳授者,也要站在時代的前沿,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新資訊,不斷探索教學新的方法途徑,不斷改進和利用新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只有這樣,你的課才能常上常新,常新常上,不談老調,你的課才顯得有魅力,有吸引力,學生才願意聽你的課。應該說如果學生在你的課堂上睡覺,不是學生的責任,你應該考慮後面的課該怎樣上了。如在高三教學複習“函式的圖象”時,我利用多媒體輔助圖象變換進行教學。課前我利用Authorwar和《幾何畫板》等多媒體創作工具製作圖象的平移、旋轉、伸縮、對稱變換的各種動態圖,使學生輕鬆、直觀、形象地接收知識,很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陶行知先生在《實踐民主教育的提綱》和《民主教育》等文中提出了兒童教育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放手讓他們去自行探究知識,充分體現探究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在改進教學手段同時,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就應取消教師操作演示,儘量多地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剪、拼、擺、畫、制,以動促思,邊動邊思,動中釋疑,真正“使他們能幹”,這也是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的`重要實踐。

四、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切忌聲嚴厲色

學生到校學習,由於年齡上的差異,在思想認識和知識技能水平、思維發展水平、能力層次等方面與教師都有一定的差異,在求學的過程中理應得到教師耐心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接受新知識的過程出現這樣或哪樣的的問題也是很正常的,如課堂問題回答有誤,知識理解不夠,知識應用困難。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理解他們的心態和困難,想盡辦法促使他們增強自信,激發興趣。站在講臺上的教師切不可以長者面孔出現,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做法,只會挫傷學生聽課的積極性。

善待學生,請學生坐下來和你談話,和言悅色地給學生傳道,耐心細緻地給學生解惑。同時,為人師表,率先垂範也很重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我們的教學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點,陶行知先生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人格教育”,“愛滿天下”“高於一切”。正如陶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總之,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是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