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四年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實錄

四年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實錄

師出示句子: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話的意思。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直到伽利略公開試驗成功時,大家才明白像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師:那麼在伽利略公開試驗之前人們是怎樣的?

生:在伽利略公開試驗之前,人們信奉亞里斯多德這位古代哲學家,把他說的話當成不容更改的真理。

生:人們不相信伽利略,直到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即將公開試驗前,還有人說他膽大妄為。

師:伽利略正是在頂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做了公開試驗,用事實證明亞里斯多德的話是錯誤的。那麼,原句能不能改成“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斯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請同學們再讀讀。

(生讀)

生:不能這樣改。如果這樣改,就只是說亞里斯多德一個人說的'話不是全對的。而原句中有“像……這樣……”。它告訴我們,並不只是亞里斯里德一個人說的話不是全對的,而是所有的大哲學家說的話都不是全對的。

師:難道只有哲學家說的話有錯?

生:不僅是哲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藝術家等名人說的話都可能有錯。我們應該像伽利略那樣敢於提出疑問,並且用事實證明自己的看法。當然,這需要科學的思維和巨大的勇氣。

師:誰能將這句話的意思再說一遍?

生:這句話是說,直到伽利略公開試驗成功時大家才明白,像亞里斯多德這樣偉大的人物,儘管知識豐富、才思敏捷,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

[評析]

這是課文中一句很重要的話。教者運用比較法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了句意,認識到即使偉大的人物也可能說錯話,培養了學生的辯證觀點;同時還使學生體會到伽利略敢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獻身科學的精神,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