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教學實錄
《橋之美》是帶說明性質的小品文,與《中國石拱橋》這篇規範的說明文不同。《中國石拱橋》從橋樑專家的角度說明中國石拱橋的形式、結構、成就、發展等,讓學生獲得知識。而《橋之美》從畫家的角度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橋之美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生互致問候,上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這節課老師來考考大家(出示趙州橋的結構圖)
師:這座橋是什麼橋?
生:趙州橋
師:趙州橋是誰設計的?
生:李春
師:唐朝的張嘉貞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的?是從哪個角度進行評價的?
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是從結構角度評價的
師:茅以升是如何評價這座橋結構的?
生: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像一張弓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組成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師:可見,橋樑專家看橋更重視它的結構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那麼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
(出示課題,作者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請把書合上,讓我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用你的耳朵聽課文錄音,用你的眼睛去看螢幕的圖片,更重要的是,用你的心靈去感受
(放課文錄音,展示橋的圖片)
師:同學們感受到了什麼?
生:橋很美
生:本文語言很美
生:本文描寫了很多座橋
師:看來同學們都陶醉在一座座美麗的橋之中橋的確很美,那麼在畫家的眼裡橋美在何處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生:橋的美,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師:你答得非常準確那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呢?
生:就是寫不同環境中,橋美的形式各不相同
師:很好,橋美在形式在畫家的眼中,形式美當然是繪畫的形式美,那麼什麼是繪畫的形式美呢?請再速讀課文,在文中找出
生:繪畫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塊、線、面的搭配
師:你在哪一段找到答案的?如此專業的塊、線、面知識,作者是如何介紹清楚的?
生:第二段作者從我們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
(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教師指圖片介紹塊、線、面的知識)
師:畫面的構成要有塊、線、面的搭配,橋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師:同學們剛才說了,文章中寫了許多橋,這些橋是在不同環境中的橋,那麼文中寫了哪些不同環境中的哪些不同形式的橋呢?
生: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橋面上有廊和亭的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小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
(教師展示每座橋的圖片)
師:橋與周圍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你最喜歡哪座橋呢?是因為景物描繪得美還是因為語言美呢?請四人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學生討論,小組間交流教師巡視)
生:我們組最喜歡江南水鄉細柳下的石橋因為早春時的細柳綠而柔軟,是陰柔之美,橋是有堅硬石塊的.石橋,這是陽剛之美
師:細柳和石橋、陽剛與陰柔之美,的確美得動人
生:我們組也最喜歡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因為這段文字中“銷魂”這個詞用得很好,表達出畫家的感受
師:你說得很好,那你知道“銷魂”這個詞的含義麼?
生:不知道
師:“銷魂”出自江淹的《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時而已矣”意思是說人們在分別的時候非常悲傷、愁苦那“曉風殘月”是何意?
生:是景物描寫
師:對這句話出自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又哪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首詞聽後,給人什麼感受?
生:悲傷、悽清
師:對“曉風殘月”這悽清的景象烘托了別後悲傷的情狀,文中為何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呢?
生:就是說細柳和石橋所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景物來烘托,已令畫家銷魂
師:很好看來江南細柳下的石橋的確很美文中有沒有其它橋吸引著你?
生:我們組最喜歡烏鎮葦叢中的石橋因為葦叢密不透風,給人憋悶感,其間出現了一座石橋,讓人感到眼前豁然開朗,神清氣爽
師:“豁然開朗”這個詞用得好,能活學活用書上是怎樣寫人的這種感受的?
生:(齊讀)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師:“葦叢”會“做深呼吸”麼?會“透舒暢的氣”麼?
生:不會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對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明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為一體我們一起來做一次深呼吸,想想以前有沒有這種體驗?
(師生一起做深呼吸)
生:考試時,難題忽然想出瞭解題的方法
師:對難題被你想出答案時的感覺就與葦叢中出現橋給你的感覺一樣,透過文字我們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感受麼?
生:(全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