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美術《繡在服裝上的故事》教案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瞭解苗族服飾文化的內涵,能將自己喜歡的圖案臨摹下來,並能講解苗族服飾上的圖案寓意。
2、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觀念和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欣賞苗族形式多樣、製作精美、色彩瑰麗、具有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的圖案紋樣的服飾,瞭解有關苗族的歷史、文化、習俗,感受苗族服飾圖案的深刻內涵和美感。增強對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
教學難點:
圖案形象的特點和對比色的運用。
教學準備:
各種苗族服飾、錄影、圖片、各種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瞭解有關苗族的歷史、文化、習俗
瞭解有關苗族服飾特點
蒐集苗族服裝、服飾圖案的實物或圖片。
二、引入新課:
三、新授課:
1、提問:透過課前學習,談談你對苗族的瞭解。
學生邊回答,老師邊透過展示圖片或實物進行補充。
2、透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簡單概括一下苗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3、引導學生展示交流有關苗族的服飾文化。
苗族先民不斷被迫遷徙,這個過程斷斷續續地一直持續到清朝,直到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分佈格局。
4、引導學生欣賞“百鳥衣”
“百鳥衣”的傳說、用途、圖案特徵、色彩、欣賞價值。
5、苗族不僅將歷史傳統傾注於口頭文學之中,更將它傾注於圖畫之中,瞭解有關“蝴蝶媽媽”的傳說。
6、欣賞“牛首龍紋”的圖案,瞭解有關“龍”的傳說。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四、學生作業:
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服飾圖案進行臨摹。
能講其寓意。
五、小結:組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