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健康教育資料
人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讓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夠去做更多有意義價值的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衛生院健康教育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十條健康教育知識
1、人類健康有哪四個層次?
人類的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四個層次。後一個健康層次,是以前一個健康層次為基礎而發展的,比前一個更高階的健康層次,四者結合可謂“全面健康”。
2、健康新概念是什麼?
人們對健康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在日益增長。21世紀的健康應是大健康時代,即健、壽、智、東、美、德六大人生最佳境界。
3、健康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取決於自己,15%取決於遺傳因素,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環境影響。
4、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健康教育的目標是“知、信、行”。“知”就是普及健康的科學知識。“信”就是使人們相信科學有益健康,並建立起獲得健康的信念。“行”就是把信念變為實際行為,落實健康行為。
5、衡量健康的三項指標及城市居民死因順位是什麼?
衡量社會健康的三項指標:人中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我國城市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的順位排列:腦血管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病、意外傷害和中毒。
6、影響健康的十大惡習有哪些?
(1)緊張。情緒緊張易使人患高血壓病、頭痛、失眠。
(2)濫用藥物。產生藥物成癮或引起意外中毒。
(3)暴食。是引起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4)過度運動或缺少運動。
(5)不注意身體的警告。身體不舒服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6)任意中斷治療,這樣會使疾病復發。
(7)過度節食或素食,使身體缺少必要的營養。
(8)吸菸。稱為慢性自殺,也危害他人健康。
(9)酗酒。過量飲酒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並對肝臟的機能有毒害作用。
(10)進食致癌物質。如被黃麴黴素汙染的食物,煙燻的食物等。
7、世界無煙日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於每年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宣傳吸菸有害,呼籲吸菸者在這一天主動停止或放棄吸菸,香菸推銷單位和個人在這一天停止經營活動。
8、大量飲酒有什麼危害?
大量飲酒導致酒精中毒,損傷大腦神經和肝細胞,誘發胃炎、肝炎、肝硬化等;重者造成昏迷或死亡;酒後受孕出生的後代易出現智力遲鈍,肢體畸形。
9、七大營養素對人體有哪些作用?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基本物質。
脂肪:是供給人體熱能的營養素。
糖:是人體重要能量來源。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新陳代謝和各種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質。
無機鹽: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纖維素:能促進腸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排洩。
10、食物中毒如何預防?
(1)不吃病死禽、畜肉。
(2)不吃腐敗變質食物。
(3)不吃被農藥汙染的食物。
(4)不吃發芽的土豆(馬鈴薯)。
如何將健身貫穿於工作忙碌的一天
1.起床:早晨起床後由於人的身體仍處在不完全清醒狀態,身體各項機能也不能迅速達到最佳運動狀態,所以每天應該早起十分鐘,做全身的關節活動和韌帶的抻拉放鬆。既能使人快速適應活動狀態,同時還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
2.早餐:早餐必須要吃,因為人在早晨是最缺乏營養的.時候,必須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才能保證我們有精力很好的完成上午的工作。
3.上班途中:出門以後,我們可以進行快步走,提高心肺功能的同時,會提高腿部力量及爆發力,走路時最好用前腳掌著地,會保護腳踝關節。
4.等車或車中:在等車或是在車裡不要坐著,手扶著車裡或車站上的固定物體,身體站直,雙腳與髖關節同寬,提起腳後跟,緩慢放下,反覆進行30次,練習三組,每組之間注意抖動小腿放鬆,這個動作主要練習小腿和膝蓋、踝關節的穩定性。
5.上班中:下車後可以用比較緩和的速度到單位,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和身體,準備開始工作了。在工作的時候注意每隔三十分鐘,活動腰部,每隔十分活動頸部,只需要幾秒鐘做環繞動作即可。這樣會減少頸椎病和腰椎病的發生。
6.下班途中:快走到車站後,進行旋轉腳踝和髖關節的動作,使身體的疲勞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在車上,保持站立姿勢,進行雙腳交替站立練習,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和穩定能力。
7.回到家中:吃過晚飯以後,進行20-30分鐘的散步,最好在戶外樹木較多的地方,再次回到家後,進行3-5組的仰臥卷腹和俯臥撐練習,提高核心部位和上肢的力量。之後,不要再進食,但可以喝杯牛奶,提高睡眠質量。然後便可以準備休息了。
看似一些簡單的鍛鍊,其實只要堅持,有規律地進行下去,就會對我們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其實健身是時時處處存在的,關鍵是我們要時刻擁有健身的意識和科學的健身理念。哪怕時間再緊迫,工作壓力再大,你也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夏季預防食物中毒八注意
細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氣候潮熱的季節。這是由於氣溫高、溼度大,適合細菌生長繁殖。
細菌在被汙染的食物中大量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包括腸毒素和細菌裂解後釋放出的內毒素,是發生食物中毒的基本條件。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常在進食數小時後發病,常見致病菌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類、能產生腸毒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關鍵是抑制細菌繁殖,大致要注意8條:
一、挑選食品,要選擇新鮮、無變質的。
二、食物在食用前應充分清洗和浸泡。
三、挑海鮮,最好選擇活的。
四、為防止熟食被細菌汙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開;做涼拌菜一定要洗淨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頓涼拌菜。
五、冰箱裡存放的食物應儘快吃完,冷凍食品進食前要加熱,因為不少細菌在冷藏、冷凍條件下不會死亡,決不能把冰箱當作食品保險箱。
六、有些細菌產生的毒素不怕高溫,因此並不是食物加熱後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飯、剩菜經加熱後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險,常溫下儲存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七、堅持鍛鍊,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八、消滅蒼蠅、蟑螂、紅螞蟻等細菌的傳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