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發表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發表

導語:關於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發表,學生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作文題目時,往往能有話可說,暢所欲言,可遇到認為沒意思的題目時,便無話可說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小學語文的作業改革

小學眾多學科中,語文老師的課業負擔是非常重的,我調查了幾十位語文老師,每人每天平均最少上三節課,花費三小時,大部分老師還兼代別的課(社會、思品等)而批改作業最少時也得花兩小時,再加上語文老師大都帶班主任,還有許多繁瑣的班級事務要處理,老師們都埋怨有判不完作業,連備課的時間都沒有,好多老師都帶著作業和教案回家完成。再調查一下語文學科作業的種類,先不說留的量多少,光說種類就讓人發怵:田字本、注音本、大橫格、讀寫筆記本、日記本、考試本、練習冊、考試本、作文字等,別說學生抱怨作業多,光老師批改就得花費多少時間。這樣看來,老師們的時間都花費在批改作業上,哪裡還有時間去鑽研教育教學,哪裡還有時間去鑽研語言文字之美,這是語文老師的悲哀呀。我試圖去研究更為輕鬆新穎的作業。以下就是我幾年來進行語文作業改革的一些心得。

一、語文作業要重質減量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係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複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重視個性興趣發展,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髮展。

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專案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技能所驚歎。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佈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佈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蒐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瞭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三、引導學生正確閱讀,讓學生走進書的世界

經過上述改進,機械性、重複性的作業沒有了,學生自己的時間多了。但不是就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導他們大量閱讀,走進書的世界,去那裡挖掘語文的魅力,學習文學知識。

我自己是怎樣喜歡上語文的呢?記得五六年級時,和哥哥搶金庸小說看。在這之後,我的作文水平有了飛躍,詞彙量猛增,想象豐富,思路開闊,作文還在學校及教育處獲獎,這也許就是課外書給我的最初啟蒙。第一次知道了語言文字這麼神奇,這麼有魅力。所以,我一直深信,讀有益的圖書室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在這個思路指引下,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大量書籍,從一、二年級的童話,到三四年級的.寓言、兒童故事,到五六年級我就慢慢引導他們讀名著,看《讀者》。我發現真的是受益匪淺,我班部分學生作文特別有深度、有思想,這都是他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動腦生成的,而且根據學生選擇書籍的傾向看來,喜歡童話集想象類的,寫作文時故事情節特別生動,喜歡文史類的,事例很典型,喜歡美文的,用詞很優美,喜歡哲學類的,思想很深刻。這樣,學生的個性也很鮮明的顯現出來了。

四、作文題目要能觸到學生敏感處

學生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作文題目時,往往能有話可說,暢所欲言,可遇到認為沒意思的題目時,便無話可說了。我選定作文題目是一般都是透過與學生交流,瞭解到他們近期的思想動態而定出的。如:班裡男孩、女孩搞分裂,對立了,我就定作文題目為《瞧,這幫男(女)孩子》,讓他們發表看法,寫出對方的優缺點,邊寫邊理性思考,既寫出了真情實感,又加深同學間的相互瞭解,而當我們齊心協力在拔河比賽中取得第一名時,打破了我們班零的突破時,再寫《拔河比賽》,同學們便直抒情感,旁徵博引,講述團結的道理。在學完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同學們寫完讀後感,我覺得感想很真實,真有必要讓家長一同感受,又佈置了家長寫讀後感。家長在看完課文後均覺得是一篇很好的家教文章,再看學生的讀後感對自己的平常的言行進行自檢,不僅讓家長學會了教育方法,還增進了兩代人之間的交流。這種作業學生們還願意多留一些。

五、依學生能力分層次留作業

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麼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複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針對這個問題,我每次留作業都分為兩種:一種是A作業,為難度較大的,如寫些心得感想或編排課本劇等。B作業則是掌握基礎知識及加深印象的作業,如多讀一遍課文,抄寫一段優美段等。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各得其樂,不交作業的人慢慢就少了。

六、增加語文社會實踐性作業

學是為了用,另外學也不能光從書本課堂中學,還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在生活中學以致用。課改後教科書也很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如:社會實踐課《尋找生活中不規範用字》。在這一課中,學生透過親自調查,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不規範用字現象,並且把自己的發現拍成照片給大家展示。有的同學還親自幫人家改錯。我班還有個同學看到《必備古詩80首》〉中是吾家洗硯池頭樹而教科書上是我家洗硯池頭樹而產生疑問。立即給課本編輯寫信並收到答覆。這樣的作業既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用語文,也增加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我一直將上述的改革方法貫穿於我的語文教學始終,在這些方法的影響下,我所帶班級學生在個性發展上得到較好的發展,好多同學的作文和書法、美術作品在處教育報發表,並獲得國家級獎項。我自己也有時間鑽研教育教學了。

我真心希望作業不再成為老師、學生的負擔而成為老師學生表現自我,肯定自我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