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兩小兒辯日教案
導語:《兩小兒辯日》選自列禦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是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文言文。透過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兩小兒辯日教案怎麼寫?下面為小編整理分享的一些教學方案,歡迎借鑑
人教版初中兩小兒辯日教案
教學目標: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3.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重點: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情境匯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是誰的至理名言(孔子),誰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的確,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裡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 整體感知
1. 師範讀課文。
2. 自由讀。(讀出朗讀節奏)
3. 指名讀。
4. 集體讀。
5. 學生質疑,從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小組合作。
預設:湯:熱水 去:距離 以:認為
東:向東 為:同謂說 知:同智,智慧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省略句)
三、 合作探究
1. 文中兩小兒為什麼在爭辯?
明確:太陽離人的遠近
2.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小兒甲:日初近,日中時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時近
3. 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是什麼?
明確:視覺/觸覺
4. 那麼他們的想法有道理嗎?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社會的你,能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對他們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釋嗎?
四、 領悟昇華
1. 這場爭辯結果如何?有無勝負?
明確:沒有勝負,作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決也”。
2. 作為裁判者的孔子為何不隨便下個結論呢?
明確:實事求是,大量事實表明,做學問、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後患無窮。
3. 對與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給你一個機會,你想對他說什麼?
預設:兩小兒:(1)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2)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3)看問題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學問也會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
(2)實事求是的精神。
五、 課堂小結
透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或學習有何新的打算?
師小結:聽了幾位同學對自己以後的規劃,從你們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了真誠,心動不如行動,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有目標的認真踏實朝著自己的人生規劃邁進!
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努力的不僅僅是同學們,更要努力的還是老師,只有備好教案才能夠幫助同學們取得進步。希望兩小兒辯日教案能夠對老師們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中兩小兒辯日教案
教學目標:
1.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兩小兒辯日》,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於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具準備:
課件 蒐集孔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品讀名句,匯入新課。
1、引導:“三人行,必的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3、老師出示課件孔子的頭像,並簡介孔子。
孔子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博學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是怎麼回事呢?你們想知道嗎?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請大家跟老師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把課文試讀一次,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畫出來,同桌交流。
2、大家在讀好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課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頓的地方打上“/”。學生在書上做好標記,練讀,反覆讀,並讀給同桌聽。既要讀好停頓,又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3、選擇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老師隨機指導朗讀。
4、聽老師範讀。(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輕重、語速、語氣。)
5、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結合插圖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看課後註釋,把課文讀懂,知道課文講了幾個人,講了他們之間的一件什麼事。
生回答,師板書:一兒、孔子、一兒、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註釋自由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記下來,等會兒在全班交流。
(教師先列舉一句作示範,讓生明白怎樣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組織交流。先由小組長交流本線不懂的問題,再抽幾位學生說說整篇文章的大意。
4、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帶著這四個問題再讀課文,並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1)釋帶點的字,並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a.問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湯。
c.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d.孰為汝多知?
(2)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孩在爭辯()問題。
a.太陽離人的遠近問題。
b.太陽在不同時候的大小問題。
c.太陽的不同時候的冷熱問題。
(3)對這一問題,兩個小兒的看法截然想反,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並畫出來。
(4)小兒的理由各是什麼?分別用( )和( )畫出課文中相關語句。
5、學生回答上述問題,並注意重點語句的朗讀指導。
6、分組齊讀3、4小節。
7、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不能決也)(生回答,師板書。)
四、研讀課文,感悟寓意。
1、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能難倒古代的聖人孔子,而難不倒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孩子們,你們願意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幫他們解答嗎?
2、學生彙報自己查詢的資料和對問題的解答。
3、透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麼啟示?
(學無止境,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5 分旁白、孔子、一兒 、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五 交流學法,培養能力。
1 我們是採用什麼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2 課件出示:反反覆覆讀課文,聯絡註釋講文意,討論交流明道理。
3 小結。我們可用這樣的方法閱讀自己喜歡的文言文,這裡老師給你們推薦幾篇文言成語小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六 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同學們,我們透過讀看找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老師下面準備了幾分快餐,歡迎你們自行選擇。
1排練課本劇《新編兩小兒辯日》:一位現代少年穿越時空隧道,來到遙遠的古代,巧遇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
2 給兩小兒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問題的答案以及當今科技發展的現狀……
3 手機與太陽有關的資料,舉辦“你對太陽知多少“的探究活動。
4 寫讀後感:讀《兩小兒辯日》後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