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安徒生簡介

安徒生簡介

安徒生簡介

安徒生,英文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漢語全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生於歐登塞城,丹麥作家,丹麥著名童話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等。

安徒生的作品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

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了“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和文字。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家庭背景/安徒生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父親是個窮鞋匠,體弱多病,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母親長父親幾歲,是一名洗衣婦。

一家人住在一間窄小的房子裡。在父母自由的教育環境下,尤其是母親的鼓勵,使安徒生很早就展現了其想象才能。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

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裡做學徒。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他在家中塔起了玩具劇場,並且給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時他還閱讀所有可能借到的戲劇劇本,這些劇本包括路維·郝爾拜(Ludvig Holberg)和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後來他甚至記下了莎士比亞的所有劇本。

經歷/安徒生

1805年 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

1816年 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 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

1822年 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

1822年 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

1827年 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上流社會評論家稱讚,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

1829年 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遊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遊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 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年 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圖)安徒生

1831-1834年 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3年 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誌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擷取民間傳說的通俗成分,再加上想象力,創造了諸如 《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皇帝的新衣》等作品。有些故事表現了善和美必勝的樂觀信念,有些則非常悲觀,結局極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著強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們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還寫過戲劇、小說、詩歌、遊記和幾本自傳。

1835年 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 寫出自傳性作品《醜小鴨》。

1846年 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847年6月,他首次訪問英國,並在社交界取得了成功;當他離開的時候,查爾斯·狄更斯親自送他到Ramsgate碼頭。

1863年,在經歷了一次有趣的旅行之後,他發表了另外一部旅行手記In Spain。

1867年 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 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童話創作/安徒生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醜小鴨》(The Ugly Duckling)《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讚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醜態;《夜鶯》(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侷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係,繼承併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鑑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醜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