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弟子規心得
教師學習弟子規心得怎麼寫,以下是pincai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學習弟子規心得
本學期開學初,縣教育局要求全縣師生共同學習《弟子規》,我在指導同學們朗讀、背誦的過程中,自己也努力學習,感到收穫很大,體會到教育局開展這次學習活動意義重大,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呼喚道德的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反覆誦讀那質樸的古訓,不禁使人心胸豁然開朗,在潛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自己與聖賢的距離。
在系統的看了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後,我對其深遠意義有了新的認識,深深認識到《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老師,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規範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
學習《弟子規》使我最難忘的句子是“凡是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它傳遞了孔子的“泛愛眾”,朗朗上口,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藍天之下,大地之上,對所有的人都應該愛,所有的人也都需要愛。在表達上“凡是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比“四海之內皆兄弟”還有氣度,令人感到胸襟博大,時至今日它仍然有現實意義。作家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人只有懂得愛,懂得感激,懂得體貼,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謙讓,世界上才不會有空虛和孤獨。愛在哪裡?愛在一個淡淡的微笑裡;愛在一個已經被家人傳遞了許多次的蘋果裡;愛在一床暖暖的被子裡、、、愛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說父母的愛比山高,似海深。在親情的世界裡,雨滴會變成咖啡,種子會開出玫瑰,清泉會釀成美酒,眼淚會閃出微笑、、、、、、。
《弟子規》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處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會時刻照耀著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衝向傳統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透過學習《弟子規》,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還要好好努力。去年我的爸爸患直腸癌,需要我的幫助和照顧,我卻藉口工作忙,單位不準假。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應該。父母對我那麼好,我有什麼理由讓他們在需要我的時候使他們失望呢?我也生過病,他們是那樣的細心照料,無微不至,而我呢?既缺乏細心,又缺乏耐心。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是一本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學規、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知識的教育範本。其通俗易懂“便於誦讀講解而皆切於實際”,不論從工作到生活,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個字,就把人類社會所提倡的、反對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內涵豐富。《弟子規》本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記《弟子規》,並用它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到敦倫盡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按《弟子規》的要求來規範自己言行的人,絕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兒女、好夫婦、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朋友、好領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聖賢之人。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範,一種道德品質的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範。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透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我學習《弟子規》深刻領悟到以下四點: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3、為人要謙虛;4、要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增長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並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聖賢的教誨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我願與大家共勉,在教書育人這個事業中,嚴格要求自己,懷著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為教育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學習弟子規心得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我的人生目標是好好教育孩...
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得承認自己才疏學淺,到現在才結識《弟子規》這本好書。通讀之後,我感慨萬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然而現在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我感到非常的幸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裡卻蘊含著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更對於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範。另外,書中透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透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做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透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透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透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總是愛鬧彆扭,委屈了還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訴說,想想自己多不該啊,不擔沒有關心父母,相反卻總是帶給他們煩惱。透過學習《弟子規》我發願:無論爸媽還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盡一份孝心,讓他們的晚年更加快樂!: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 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唸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在單位裡與領導和同事共事總是很難相處,關係不和睦,總是在抱怨不公平,透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績再突出,對領導不夠尊重,我行我素還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如果我早點接受這樣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夠很好的協調好上下級的關係,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我的人生目標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比前的學習只是明白道理而沒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學文,但力行,任已見,昧理真。”曾經的我便是那樣的人生。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和落實《弟子規》,同時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於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