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喝粥的由來
“臘八”指的是農曆臘月初八,這是臘月裡第一個傳統節日。臘八節是春節的使者,預示著新年即將來到:“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吃罷臘八飯,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飯,還有人給壓歲錢。”一首童謠把小孩對年的期盼及臘八節的重要地位描寫得淋漓盡致。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團聚在一起吃臘八粥。吃過臘八粥,年味一天更比一天濃。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後,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因而臘八節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在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傳說: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 臘八節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