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高中政治案例反思

高中政治案例反思

高中政治案例反思怎麼寫?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閱讀!

高中政治案例反思 篇一

案例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助於學生理解抽象而枯燥的原理,理論聯絡實際,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

在實際應用中,我對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總結如下:

一、 案例應能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化“要我學”為“我要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好方法。所以案例要能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創造。新課改要求我們要充分的發揮案例教學的優點,在分析案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思考;要巧設疑問,使學生自發的去想去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自發思考中學習,自然而然的就理解所學的知識點,原理。

比如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可以先列舉幾種高中生的消費現象,可以從學生中舉例,讓大家分析各自的消費特點,總結出幾種消費觀,然後自覺的認可求實,做到理性消費。

二、學會設疑,激發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已經充分的說明思考的重要性,而案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思考的最好方法是設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提出問題,有了疑問,學生就會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就承擔著授業、解惑的責任了。先讓學生感到“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有挑戰,好勝心得到激發,自己從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最後體會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層次分明,因材施教

在選擇案例時,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預設目標,這要求任課教師課前要在學案中設計基礎題、能力題、拓展題。基礎題是針對普通學生,使他們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識,稍加思考就能想出來,既鞏固基礎,又有些成就感。能力題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需要深入思考,有些難度,但是學生的思維能有提高。拓展題只針對水平很高的學生,學會構造知識體系,系統的思考知識。透過這樣的層次教學,達到“因材施教”。

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案例教學一定要結合實事,關注時事政治,關注社會熱點。在教學中要引進我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材料、新觀點、新問題;引進社會生活中的軼聞趣事,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用新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這樣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好。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新課程強調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活動,這將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總之,案例教學要在正確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學生髮展特點,發揮自身特點,不斷創新;教師也要做到終身學習,努力提高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轉變教學理念,把案例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更好的為課堂服務。

高中政治案例反思 篇二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可當我們冷靜、仔細地觀察作為培養人的主陣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時,發現存在著如下兩種情形:一是在各類公開課、優質課、評比課中存在著以追求吸引和滿足學生感官刺激為目標的教學傾向,還美其名曰為“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二是在日常教學課堂中存在著以各類考試分數為目標的教學追求,瀰漫著一心提高考試技能的濃厚氣氛。這些值得提醒廣大一線教師。

一、“吹氣球式”課堂教學

在許多常規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教師大多數時候只採用講授為主的單一形式傳授知識和解題技能,學生得到的是暫時性的知識擴充和解題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試過後大部分還給了教師。我們稱之為“吹氣球式”課堂教學,即學生如同“氣球”,在學習期間,教師不斷地對著“氣球”吹氣,吹到一定程度後,放手讓其衝出去,即參加各類考試;不論衝得遠還是近——考上或考不上,衝完後,氣球中的.氣也就洩完了,學生腦中仍空空如也。這是完全背離新課程理念的。

這些教師一般採用這樣的講解策略:首先檢查學生過去已經學習過的內容,然後呈現新的內容,並使用大量的時間予以講解;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以鞏固新的學習內容;最後佈置較多的作業來強化訓練,提升學習效果。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課型下存在著因採取不同教學策略而產生不同教學效果,但就此就認為策略和效果之間存在著機械的一一對應關係,則是一種簡單化思維。一位優秀的教師面對日益豐富、充滿靈性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必須在課堂教學策略上樹立“棄佳求適”觀念。換句話說,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面對眾多的教學策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特點加以分析、選擇,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思考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時,筆者以為堅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學策略要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對應。不同風格的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目標也會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既讓教師自身得到成長,也使學生得到發展,以杜絕“東施效顰”的不良現象。2.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這裡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師所採用的教學策略對學生來說不很熟悉,帶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和挑戰性。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戰勝不適應性和挑戰性以顯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滿足自己的成功欲,從而得到發展。3.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論主要涉及人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語言交流及價值觀等。不同的教學策略所提供的環境會對學生上述天性的發揮產生不同的影響,既可能使學生原有的天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潛能受到壓制甚至被扼殺。所以不論是發現策略還是講解策略,對不同的學生和教師而言,都存在著合理性,只要應用得當都能成為最佳的教學策略,不必強硬搭配。

我們經常看到教師採用如下課堂教學程式:教師先丟擲帶有爭議或有新意的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等活動;在討論期間教師關注學生的具體反應,適時透過提問來了解學生是否達到要求;最後設定情境,為學生將新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供機會。很明顯,上述課堂教學活動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以發現教學策略為主,這不失為一種合理的構想。

二、“洋蔥式”課堂教學

在各類公開課、比賽課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教師採用非常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極力營造熱鬧的教學氛圍,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進而爭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實際教學效果和主觀期望並不一致,學生得到的可能多為頭腦中的快樂體驗。我們把他稱之為“洋蔥式”課堂教學,即如果我們將教師的教學形式一層一層剝去,始終不會出現有價值的“核心”。換句話說,只見各種形式的輪流上場表演,不見真實的教育教學內容,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因此,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師們能夠腳踏實地地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和創新嘗試。有些老師認為教科書厚、教學內容太多,而課標規定的課時太少,實際上這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師仍逐頁逐句照搬教科書,加上一開始試用高中政治新課程教科書時,擔心高考,不少老師“舊鞋”之外套“新鞋”。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勇於做政治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