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教學反思(4篇)
今天,為大家整合了《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一
小數乘法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中本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可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情況卻令我出乎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現問題的情況大致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並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二、新授前相關複習不夠到位對於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複習,而不應該急於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夯實基礎的話,就不致於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三、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四、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根本區別。小數加減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後,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
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在課上作好強調,學生的出錯率也會降低。經過此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二
五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是《小數乘法》,這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中本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應該不成問題。可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情況卻令我出乎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現問題的情況大致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老想著加減法中的“點點對齊”,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點錯位置;第二個因數有兩個數字還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使我發現,新授前相關複習不夠到位。對於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複習,而不應該急於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夯實基礎的話,就不致於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另外,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根本區別。小數加減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後,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
今後,我會重視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把每一個知識點都掌握的牢牢固固。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三
開學已經將近2個星期,轉眼小數乘法已落實完畢。對於這個內容在往年的教學中學生會出現五花八門的錯誤,如列豎式時由於受小數加減法的影響一定要把小數點對齊,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了小數點,同時也就造成了積裡的小數點位置的混亂。我們習慣把學生的錯誤歸因於“粗心”,或者說學生沒有理解“按照整數的乘法進行計算”,因此課後苦口婆心地解釋“按照整數乘法進行計算”,結果收效甚微。
有了前車之鑑,這學期的教學特別關注這一點,(但也沒想出什麼號招)出乎意料的是學生的作業中幾乎沒有出現往年的各種錯誤現象。仔細想來主要在於:首先從開始教師就比較注重讓學生說計算的過程,說出“先把它看成積乘幾得幾,積發生了什麼變化,要使積不變,小數點要‘回移’幾位”,將整數乘得的積一併說出。其次在例題教學完整演示完畢,教師明確指出,右邊板書的是計算的思考過程,如果每道題都這樣寫出來既費時又費紙,可以將思考過程融合在小數的乘法豎式中,“這時我們對待小數點是‘視而不見’”,同時及時板書,再次在學生練習、板演的過程中教師注重了細節的評價——不僅讓學生說出“先看成幾乘積得幾-------”,同時特意指出學生點小數點的時機。如積石23.4,有的學生是先寫4再小數點,接著3和2,有的學生先寫出整數的積234,然後確定小數點的位置。讓學生觀察比較兩者的不同,並討論正確的書寫順序。最後,還有一點事教師不像往年急於歸納計算方法,而是根據學生的表達“縮小了多少倍——擴大多少倍”逐步向“小數點移動多少位”過渡,開始大部分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小數點的移動確定積裡的小數點位置,到練習一時教師才提出“有沒有更快的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的方法”,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很容易發現因數的小樹位數與積得小數位數的關係。
看來有效和無效之間的區別不在於大的教學環節,而源於教師對教學細節的處理。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四
小數乘法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學生經過了一個暑假回來,在學習小數乘法的過程中出現了挺多的失誤,造成學生計算失誤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概念、法則不清——造成記憶不牢2、先入為主——造成思維定勢;3、粗心大意——引起感知失真。為此我設計了以上的教學環節。上了這一課,我對這節小數乘法訓練課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夯實基礎,力求人人過關。
概念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基礎。如果學生對新的概念法則掌握得不紮實,不完整,造成記憶不牢,就常會產生計算錯誤。分析學生的前測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糾其原因是,法則比較長,讀起來也不是那麼朗朗上口,要讓學生背下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於是,課始我們出示兩道題(112.4×0.8= 0.48×0.15=)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歸納成如下的口訣:一算;二數;三點點;四劃0。“算”就是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去計算;“數”就是數出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點”就是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小數,點上小數點;“劃”就是劃去積末尾的0。這不僅使學生很容易掌握了計算步驟,而且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從而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巧設陷阱 培養審題習慣
在計算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的計算錯誤比比皆是,有的把“加”算成“減”,“乘”算成“除”,有的把“6”抄成“9”,有的忘了退位,進位,有的乾脆就抄錯數字。而老師叫這些孩子來改錯,他又馬上能獨立地改正確,看來孩子並不是知識方面有什麼不懂,於是乎往往老師和家長就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孩子的“粗心”,總是苦口婆心地說:“你下次一定要仔細。”而到了下次,孩子依舊改進不大,很讓人頭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課中,我們設計了快速搶答:下面的算式積是幾位數這一環節,來鞏固小數乘法確定小數點的位置這一教學重點,同時我們還精心設計了重重陷阱,讓學生在一次一次的教訓中感悟認真審題,細心思考的重要性。
搶答的第一組前兩道題是基本數位數的方法來確定積的位數。①4.5×0.5 ②0.6×0.12,由於學生在平時計算時,由於粗心大意,在做題時,經常把“+”看成“×”把“×”看成“+”不看清符號就做題。於是第三道我就出了一道加法題③7.2十5.4,學生果然受了前面的遷移,將錯就錯;為了不多次重複練習這一型別習題,避免先入為主,造成思維定勢。我們出了第二組習題①1×53.7②0×0.48③ 12.56×10這三個帶有像0、1、10、特殊數字的小數乘法;為了避免粗心大意,引起感知失真,接下來我們又出了第三組:①7.128×0.217 ② 14.45×0.26 ③1.25×0.8透過一系列失敗的教訓,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做題不光要掌握方法,更要認真審題。
生1:計算時我可不能再馬虎了,要認真審題。
生2:老師,我知道了,計算時要隨機應便,靈活點。
生3:我們不但要掌握方法,還要看清符號、看清數再算。
從孩子發自內心的話語中,我知道孩子們在失敗的體驗中接受了教訓,感受到了良好的審題習慣的重要性。
三、畫批突出重點 滲透學法指導
我們經常聽到教師抱怨,我怎麼講了這麼多遍,還是有很多學生錯呢?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與集中,注意的穩定和分配能力是影響學生計算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些計算錯誤,就是由於學生注意分配不科學造成表象模糊而導致的。
這節課始,在教學確定小數點的位置這一環節時,就利用紅粉筆畫出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來指導學生小數點確定的方法。接下來的①0.27×1.6○0.27②0.27×1.6○1.6這道題,在學生分析時,在相同的0.27下面畫“—”,1.6的下面點“ ”,在做選擇題排出錯誤答案時,及時得畫“×”等等,這些畫批習慣,可以突出教學重點,更是好的學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