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散文摘抄及點評
以下是pincai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歡迎借鑑與閱讀!
周國平散文摘抄及點評
——感情的極端是痴,思想的極端是瘋。
——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一旦成為時髦,就必然貶值.
——中國人是一個老是開會而很少開玩笑的民族。
——依我之見,尼采在死後的一百年間遭到了兩次最大的歪曲,第一次是被法西斯化,第二便是被後現代化。
——一切重要的爭論都源於價值觀的分歧,雙方所維護的都是某一種不容忽視的正面價值。…透徹的說,價值無爭論,只有選擇。 因此辯論的真正使命不是在兩者之間一決勝負,而是尋求對兩者最大限度兼顧的最佳方案。
——有單純到複雜,再復歸成熟的單純,我名之智慧。有混沌到清醒,再復歸自覺的混沌,我名之徹悟。
——知識關心人的限度之內的事,智慧關心人的限度之外的事。
——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的心。兼此二心者我之為慧心。
——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不避平庸豈非也是一種偉大,不拒小情調豈非也是一種大的氣度?
——“你智慧嗎”
“當然—因為我不聰明。如果不智慧,我還有什麼優點呢?”
——凡審美力銳利的人,對功利比較糊塗,而利慾薰心的人對美則不甚留意。有藝術氣質的人在社會閱歷方面大多處在不成熟的童稚狀態。
——真正有獨特個性的人並不竭力顯示自己的獨特,他不怕自己顯得於旁人一樣。那些時時處處想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虛榮心十足的平庸之輩。
——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它要求於生活保持一個距離,暫時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發現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
——西方人在危險當頭時幽默,而中國人在危險過後幽默。
——與過分玩世不恭的人打交道,我會惱怒,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和一個過分認真的人打交道,因為我無法擺脫他,和他甚至不能開一句善意的玩笑,當我不得不和這樣的人耐心周旋時,我覺得自己是在被迫演戲,扮演和他一個和他一樣沉重的角色。演這樣的戲未免太沉重了。
——人得病只有兩種,一種是不必治的,一種是治不好的。
人們的爭論的問題也只有兩種,一種是用不著爭的,一種是爭不清楚的。
——一個人把他所擔任的角色看得比他本來面目更重要,無論如何暴露了一種內在的空虛。
——她讀著凡高的傳記,眼淚洶湧,心想:“如果我在那個時代出生,我一定嫁給凡高。”
在凡高活著時,一定也有姑娘想象自己嫁給更早時代的天才,並且被這個念頭感動得掉淚。與此同時,凡高依然找不到一個願意嫁給他的姑娘。
——教育不可能製造天才,卻可能扼殺天才。 學歷和課堂知識均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卻是一筆終生財富。
——讀書是純粹的收入,儘管它不像寫作那樣能帶來經濟上的收益。
——在所有書中,從最好的書開始讀起。一直去讀那些最好的書。最後當然就沒有時間去讀較差的書了,在一切事情上都應該是如此,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遠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有兩種人不可讀太多的書:天才和白痴。
——前人是思想對我不過是食物。讓化學家去分析化學成分吧 至於我,我只是憑我的趣味去選擇食物,品嚐美味,吸收營養。這就夠了,哪有耐心去編制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論東西文化
我們身上最缺少什麼?一是原始的生命衝動,二是尋求終極價值的形而上的衝動。天才是這兩種衝動的會合。所以,中國多文人而少天才。
有不同的瘋狂,有不同的自殺。中國多的是白痴,少的是狂人;多的是‘畏罪自殺’者和‘受迫害致死’者,少的是精神崩潰而自殺者。
我們多膚淺的全面,少深刻的片面;多平庸的健康,少天才的病態,我們神經太平衡了,不過是一種弱平穩。
——讀書唯求愉快,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要出於性情而讀書,其前提是必須要有真性情。與灌輸知識相比,保護和培育讀書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務。
——具有詩人氣質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
——哲學所追求的目標是使靈魂擺脫肉體而獲得自由,而死亡無非就是靈魂的徹底擺脫了肉體,因而正是哲學所要尋求的那種理想境界。一個人如果在有生之年就努力使自己淡然於肉體的快樂,專注於靈魂的生活,他的靈魂就會適合於啟程前往另一個世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活動,也是把哲學稱做“預習死亡”的原因的所在。
——一個人能夠長年累月乃至一生一世迷戀與某種大自然的或人類的作品,正說明他有真性情真興趣。癖造不了假。有癖即有個性,哪怕是崎形的個性。
——廣義的藝術原是生命的自由活動,在此意義上,每個賦有正常本能的人確實同時也就賦有廣義的藝術創造的潛能。可惜很多人因為生活的重壓、職業的限制、功利的爭逐而萎縮了。——沒有善良的訓導,堅強會走向仇恨。
——生命的熱烈與自然的靜謐並不矛盾,讓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節奏自由的生長,結果就便是和平。
——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歸根到底取決於心智生活的總體水平。擁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從中產生出世界性歷史性的文化偉人的機會就越大。我始終認為,近代以來中國與西方在文化上的主要差距是在這裡,而不是在別處。事實上,中國青少年在智力上的活躍上絲毫不亞於西方,但是,由於在重實用的環境中得不到鼓勵,反而受到壓抑,結果就使大多數人還沒有來得及成長就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