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總結範文

研究生畢業個人總結

研究生畢業個人總結

這篇《研究生畢業個人總結》是聘才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歡迎瀏覽,希望能幫到大家。

研究生畢業個人總結篇一:

本人自XX年年考取*****大學的研究生以來,經過兩年的成長,使我在思想、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等各方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在思想覺悟上,自從踏進校門那一刻起,我就對自己提出了明確的的要求。堅持用科學的思想來認識社會,進行教育探索和研究。並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所擔負的責任,明確了新時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發展目標,並持有堅定的信心和勇氣。

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結合原來的學科背景和研究興趣,我很快地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並有針對性的認真研讀了有關書籍雜誌,學習了相關的必修與選修課程。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紮實基礎,在此期間,各門課程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期末綜合成績排名中名列前茅。與此同時,我還利用課餘時間參閱了其他人文學科的書籍,開闊了研究的視野,彌補了自己知識上的不足。

在科研能力上,儘管涉入教育領域的時間很短,但憑著一顆積極向上心和嚴謹求實的態度。在導師的指導下,透過自身不斷的努力,以及與師長同學間的探討交流,我還是取得了一些比較滿意的成果。提高了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能力。錘鍊了書面表達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在一些省級刊物公開發表了3篇學術論文。這對我今後的學習和科研樹立了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誠懇踏實,待人接物和善熱情,生活樸實節儉,與同學之間關係融洽。在工作方面,抱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為同學服務的.心態,不僅為同學帶來方便也提高了自身組織管理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課餘時間積極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和興趣,參加了不少社會活動,為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本人在期間的收穫和成長,從思想覺悟、課程學習、科研工作到個人素質,都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鍛鍊,這離不開自己辛勤地付出和耕耘,更離不開老師和同學們的指導和幫助。我將繼續以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未來的學習生涯,不斷改正缺點錯誤,不斷提高自己思想水平、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

研究生畢業個人總結篇二:

三年光陰,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值此畢業之季,撰寫個人總結,順之天理,亦順之人情,不可不明誠也。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諺語有之曰:“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有一位學者常對他的學生說:“研究生三年,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轉變。”回顧三載讀研生涯,我本人亦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感觸之深,收穫之大,恐不能依託言語表達。若必言之,暫且總結為以下六點:

一、學會了讀書形成了文字本位的讀書觀

文字、作者、讀者和世界,謂之讀書之四要素,四要素之間各自相互影響地發生著作用。我們專業(科學技術哲學)的課堂大多采用“學生主講老師答疑”或“學生主講同學批評老師答疑”等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方式。面對這種先進的授課方式,我起初並沒有做好。由於受到文學思維的影響(我本科是中文系,並酷愛文學),在起初讀書時,我總是對文字帶有很強的主觀意識,即我的讀書方式大多停留在“讀者本位”。

經過老師們的嚴格管教,以及導師苦口婆心地勸導,我終於逐步實現了由“讀者本位”向“文字本位”的過渡。這一轉變實現後,我意識到其實讀書很簡單,儘管到了研究生,讀書所採用的方式仍然無外乎是小學以來在語文課上的讀書方式,即“劃分段落總結段落大意寫出中心思想”。在讀書之前,要去除自己的一切理性的僭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受其它研究成果的干擾,亦不能受自己主觀好惡的影響,惟文字存焉。

二、明白了什麼是真問題形成了實在論的真理觀

學會讀書之後,也就逐漸明白了什麼是真問題。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儘管我們看不到;問題是有待要解決的,儘管我們摸不著。文字本位的讀書方式,似乎必然引申出對真問題的認識;相反,讀者本位的讀書方式,恐怕只能導致一些自己構建的或者假想的假問題。根據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理論世界具有客觀實在性,並能夠透過符號世界對物質世界發生作用前者表明了做研究之依託,後者表明了做研究之意義。

在三年的研究生訓練中,我逐漸形成了構建主義基礎上的實在論的真理觀。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人類的所有知識都是構建的,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文化或文明更是構建的;然而,我們對此卻無能為力,我們的研究不能活在真空中,我們只能透過研究對我們的環境進行逐步改變。但是,在我們已經身處其中的被構建出來的文化中,知識具有實在性和獨立性,發現一個知識體系內部或者各知識體系之間的衝突,便發現了真問題,能夠解決這些知識衝突,也便就解決了一個學術問題。儘管我的真理觀或許還會變,但至少目前我信奉它。

三、學會了做學問形成了以小見大的研究觀

思,是無限的;但行,是有限的。思之無限,經常致使我們心猿意馬,迷戀於那些大而無當的大問題,這也是人類理性的一種本性;然而,行之有限,卻時常告訴我們,感性和幻想解決不了問題,解決問題還需要靠理性和踏實地付出。馬爾庫塞經典著作《單向度的人》的副標題是“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單向度的人”這一大問題受到“發達工業社會”和“意識形態”的限定之後,形成了一個較小的問題,但透過這一小問題的研究,馬爾庫塞闡述了一個整個世界的大問題;波普爾的《猜想與反駁》和庫恩的《哥白尼革命》等名著也均是以小見大的典範。

或許也是因為自身理論素養不夠的緣故,我的碩士論文依然是選了一個小問題,在生物學哲學中,我選擇了社會生物學;在社會生物學中,我選擇了多層選擇理論;在多層選擇理論的研究中,我選擇了以利他行為進化難題為切入點;儘管如此,這一小問題處理起來也並不容易,我仍然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從對這一小問題的研究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大的收穫並獲得了一些大的視野,我的關注點已不再侷限於生物學層面的利他行為,我已逐漸對人類利他主義、宗教利他主義、帝國的興衰等大的問題有所感悟。

四、以學術養學術形成了自食其力的生存觀

此前,中國的研究生大多是公費,即使是公費也依然要靠父母補貼,然而這種生活的無憂無慮似乎也並沒有對促進中國學術的發展做出多大貢獻,甚至相反,這種安逸導致了許多學生的不思進取。我本身是自費生,除了每年要交一萬元的學費之外,還要解決每月近一千元的生活費,雖然父母供得起我,但二十多歲的我已經無顏再向父母伸手。我必須實現經濟獨立,必須自己為自己的夢想買單,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實現了這一轉變。

像美國、日本等國家,努力學習贏得獎學金幾乎是所有學生的必要功課,這種競爭機制也大大地促進了這些國家的學術發展。這三年,我似乎過著像這些國家的學生一樣的生活,“回首漫漫求學路,無盡汗水無限情”,我本人先後獲得了兩次學費一等獎學金,並於研三很榮幸地獲得了國家獎學金,這些獎學金得以保證我順利完成了學業。經濟獨立之後,才有資格談人格獨立;同時,經濟獨立之後,自己的思維方式也逐步發生了轉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不再僅停留於學院書生的稚嫩天國,而是逐步走入了經過生活歷練的成人世界。

五、如果失敗了只能表明自己還不夠優秀形成了“躬自厚而薄則於人”的內省觀

思維,總喜歡綿延不絕,不想停歇它歡快的腳步那是因為它在指向他者。發現他人的缺點和發現體制的不足,都是比較容易的;而回歸自我,反省自身,卻似乎總顯得那麼困難。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穫,但欲收穫則必先耕耘。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困境總比順境多,而當我們面臨失敗時,又有幾人能夠不抱怨環境而“反求諸己身”呢?難哉!

我等皆俗人,我等皆居於俗世,公平、正義、平等、博愛是一種理想,我們只能無限地趨近之。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才是絕對的,社會中總有一些投機者,競爭中總有失當之處,制度中總有不完善之章,與其抱怨之不如改善之,若不能改善之則改善自己,所有人的作惡也不能成為自己作惡的理由。在三年讀研中,我也曾遇到過自己的成果得不到認可的情況,曾經抱怨過他人,但後來逐步實現了內省,即如果自己失敗了那麼只能表明自己做得不夠好我應該這樣做,我也只能這樣做,我認為這也是最佳的處理困境的方式。

六、做一個為他者堅定了為推動全人類的進步而奮鬥終生的人生理想

啟蒙運動以來所強調的一些自由、競爭、自私、社會契約等理念正面臨著它所應有的危機,資本主義用來打倒封建勢力的手段如今成為了束縛人類幸福的另一種枷鎖或許,合作、利他和為他才是人類的本性。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利他主義為研究課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也逐步成為了為他者,並最終堅定了以為推動全人類的進步而奮鬥終生的人生理想,它時常把我從海德格爾的“沉淪”拉回“此在”,把我從生物學層面的“自私”拉向“利他”並進而拉向“為他”,把我從“小我”拉向“大我”。

人人皆有信仰,無信仰則寸步難行:若我們不相信前方是實地而非陷阱,則我們無法跨步前行;若我們不相信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則我們今日無法安然度過;若我們不相信自己的伴侶,則婚姻生活處處充滿危機;若我們沒有支撐一生的信仰,則我們很容易混沌於世、荒廢此生。社會是否在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我不知道,我也不可能知道,我們誰都不能預言未來,但我相信它會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並且我會為此而不斷地努力。博士畢業後,我不知道四年後的北京就業情況怎麼樣,但我相信付出總有回報,只不過有些回報會來得晚一些,我相信如果我失敗了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這些問題不是知性和理性所能解決的,我們惟有靠信念、理想和信仰來解決。

結語

《大學》曰:“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想來,研究生三年要做的便是“格物”和“致知”,這是為人處世之最基本的功課,面對這種感悟,吾不知當喜還是當憂,喜則自己已經深諳其中百味,憂則二十又四之年才有此收穫,不免晚之又晚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做學問,不為名,不為利,亦不為任何世人之所求,但為平復內心之憂爾:憂物慾擾人心,憂名利攪人倫,憂無知生罪惡,憂偏激致困篤。東坡語曰:“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此意境,放之求學問道,不亦通乎?化大讀研兮,三年倏爾;師大讀博兮,恐四年之轉瞬;置己身於學術兮,此生如浮游寄於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