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入伏是哪一天
2016年入伏是哪一天?聘才小編為你解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資料,一起來學習學習吧。關注聘才網可獲得更多內容。
【2016年入伏是哪一天】
2016年入伏時間:7月17日;因此2016年伏天從7月17日時候開始。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天中什麼時候最熱?
夏天,北半球傾向太陽,太陽光的方向與地面近乎垂直,我們看到太陽在天上很“高”。夏至這一天,太陽在天上最“高”,理應是最熱的一天。但在實際上,最熱的天不是夏至,而是一個多月後的“三伏天”,大約是7月12日到8月27日。其實,這個一天日高溫道理差不多。每天中午12點是太陽最“高”的時候,但是一天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不是中午,而是下午兩點左右。
一般來說,中伏是最熱的時候。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加之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中伏時期,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另外,“古時在溫州,越到三伏天,打鐵師傅越忙。”金文平解釋說,這是因為夏日鐵在熔爐中拿出後不易冷卻,讓打鐵師傅有充分的時間敲打。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趁熱打鐵”。因地域的不同,流行著在入伏的當天吃點什麼的說法。比如在華北地區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民間諺語。
為什麼說"熱在三伏"?
夏天,北半球傾向太陽,太陽光的方向與地面近乎垂直,我們看到太陽在天上很“高”。夏至這一天,太陽在天上最“高”,理應是最熱的一天。但在實際上,最熱的`天不是夏至,而是一個多月後的“三伏天”,大約是7月12日到8月27日。
這是怎麼回事呢?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被濃密的大氣層所包裹。太陽光並不直接加熱靠近地面的空氣,而是先加熱地面。地面再透過紅外輻射、空氣對流和水分蒸發把熱帶給空氣。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大約10噸的空氣,可以儲存大量的熱。這就使地表的溫度不會太高。到了晚上,這些熱量又使地表的溫度不致過低。這樣,地球上的晝夜溫差只有幾攝氏度到十幾攝氏度。火星上空氣稀薄,晝夜溫差就可以超過100攝氏度。在太空中執行的人造衛星,被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溫度可達100到200攝氏度,而照射不到的部分溫度又可以低到零下100到200攝氏度,就是因為周圍沒有空氣的緩衝作用的緣故。
因此,每天的平均溫度就不完全取決於從太陽得到多少熱量,而是每天得到的熱量和散失的熱量之間的差,即積累的熱量的淨變化。夏至那天北半球從太陽那裡接收到的熱量的確最多,但是在夏至過後的幾十天中,雖然太陽的位置不是最高了,但還是相當高;日照不是最長了,但還是相當長。每天接收到的熱量還是超過散失的熱量,所以日平均溫度繼續升高,到“三伏天”升到最高。只有當太陽足夠“低”,每天接收的熱量少於散失的熱量後,溫度才開始降低。
同樣的道理,每天中午12點是太陽最“高”的時候,但是一天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不是中午,而是下午兩點左右。
有趣的是,地下的溫度也和地表的溫度變化不同步。比如8月6日一般是地表日平均溫度最高的時候。但是在地下60釐米處,要到8月20日溫度才最高。在地下1.5米處,就要等到9月10日。在地下3.5米處,要等到10月29日。到了地下9.4米處,夏季和冬季就和地表反過來了。窯洞冬暖夏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且由於地下的冬夏與地表相比在時間上可以相差很大,有些植物根部細胞的繁殖反而是在冬天進行,夏天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