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七夕節

七夕是哪月哪天

2016七夕是哪月哪天

2016年七夕是幾月幾?七夕是哪天?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

2016年七夕是幾月幾?七夕是哪天?

2016年七夕情人節日期:2016年8月9日農曆 七月初七 星期二 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由於古代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的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關於七夕的詩句

《詩經》的《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佩,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天畢,載施之行。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

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象與傳說。《史記天宮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裡,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為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

到了南北朝時,任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七夕雙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攜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悽悽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東晉幹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甫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裡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宋代秦少游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傑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鬥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這兩首詩對七夕夜晚婦女們的活動和心態形容得入木三分。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列舉。

易安居課外知識延伸:七夕情人節是哪個神明的生日?

床母生日:

民間信仰的床神是女性,所以叫做「床母」,她是兒童的保護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歲以前都要拜床母。

七孃媽生日:

七孃媽就是七星娘娘,是民間將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結果,也是孩子的保護神,農業社會醫學不發達,孩子常因一些疾病而夭折,所以要請求七孃媽保佑未滿十六歲(舊時以十六歲成年)的孩子,能平安長大,因此都要配帶七孃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的七月七日當天還願,舉行盛大的際祀,酬謝七孃媽。

魁星生日:

相傳這一天是魁星夫子的生日,魁星是讀書人所崇拜的神明。魁星是自然神,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稱做魁首或魁鬥星。從前的讀書人相信魁星和金榜題名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稱中了狀元叫做「一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