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寫介紹清明節的作文

寫介紹清明節的作文

摘要: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主要的傳統文化活動有:上墳、踏青、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即掃墓)之俗,是很古老的。

篇一

清明節快到了,又到了祭祖掃墓,栽瓜種豆的時候了,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去掃墓,踏青……清明節年年都有,但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和過清明節的目的嗎?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講講吧!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八個節日之一,也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四月五、六號。早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後,人們就用“清明”這個詞來慶賀天下太平。這個時候正是春暖花開的初春時節,是春遊踏青的時光。踏青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代就已經開始了,歷代延續下來,成為了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之外,還要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還叫寒食節,這一天大家會去掃墓祭奠親人。掃墓的習俗,據說來自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兒子繼位,就設毒計要害死太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重耳帶著幾位臣子流亡出逃。臣子中有一人叫介子推,他多次救過重耳。後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重耳猛然憶起舊事,就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封賞。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重耳親自去請,介子推便躲避上了山。重耳為逼他下山,便三面點起了火,只留下一面山路,介子推就是不下來,最後被燒死在山上。為了紀念他,就決定這一天不能用火,只能吃寒冷的食物,來祭奠介子推。但怕老弱耐不住寒冷,就組織了春遊等戶外活動,為這個悲傷的節日增加一些歡樂。

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大家都稱為清明小長假。

篇二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主要的傳統文化活動有:上墳、踏青、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即掃墓)之俗,是很古老的。清明節,它作為傳統文化,是個佈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在這個日子裡,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們,表達對他們的'尊重與哀思!

過清明節,在海南的許多本地人中稱其為“做清明”。中年人對清明節十分看重,即使不是作為法定假日,他們也會抽空回老家“做清明”。這說明清明節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成為了一種後人對已故之親人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

清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傳統習俗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奠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非凡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國人受自身文化的影響,使清明成為了國人追思先祖的節日。在清明人們紛紛回鄉祭拜祖先,這已是一種文化,一種習慣。

踏青去,踏青去。

這就是中國悠久的清明傳統文化。

篇三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 4月4日至6日之間。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氣。作為節氣,清明時期正是我國大部地區,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生機勃勃故稱之為清明。首先,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正是春耕播種的大好季節。其次,清明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本週四,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 到少年宮認真觀看了解了烈士事蹟,為這些偉大的英雄獻上親手製作的千紙鶴。透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寶貴的生命與鮮血換來的,還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長大後報效祖國,成為祖國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