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名字的來歷
復活節是幾月幾日?復活節(easter)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首個星期日,彩蛋是其最典型的象徵。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是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後復活的節日。復活節是西方傳統的節日,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都過這個節。
XX復活節是4月5日
復活節節日簡介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復活,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據聖經記載,上帝的兒子耶穌降生在馬槽裡,當他三十歲的時候,挑選十二個學生,開始傳道工作。三年半中,他醫病、傳道、趕鬼,幫助各樣有需要的人,將天國的道理說給人聽。一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時候到了,耶穌基督被門徒猶大出賣,被捉拿、審問,被羅馬兵丁釘死在十字架上,臨死前曾預言三日後必復活。果然在第三日,耶穌復活了!按聖經的解釋,耶穌基督乃道成肉身的聖子,來世上為要贖世人的罪,成為世人的代罪羔羊,這也是為什麼復活節如此重要了。
耶穌雖然像犯人一樣被釘十字架,他死並不是因為他有罪,而是要按上帝的計劃替世人贖罪。現在他從死裡復活,表示他為我們贖罪成功。任何人只要信靠他,向他認罪,就可得上帝赦免。而耶穌的復活,代表他勝過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他的人,都有永生,就是可以永遠和耶穌在一起。因為,耶穌現在仍然活著,所以他聽得見我們向他的禱告,會看顧我們每天的'生活,賜力量給我們,讓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他現在仍然活著,天天與我們在一起。
復活節(easter),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節日,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都過這個節。在西方教會傳統裡,春分之後第一次滿月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逢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週。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復活節還象徵重生和希望。從xx年至2020年的復活節具體日期如下:xx年4月24日、xx年4月8日、xx年3月31日、xx年4月20日、2015年4月5日、 2016年3月27日、2017年4月16日、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21日、2020年4月14日。
法語、荷蘭語和北歐諸語的名稱來自浩然遇難節。“浩然遇難節”一詞在英語和德語原指古代宗教的“春節”,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愛情、生育與戰爭女神伊絲塔(ishtar,美索不達米亞女神),後來伊絲塔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依絲翠”(eastre)。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有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eastre”的涵義為東方(east),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希斯錄著的《兩個巴比倫》說“easter”(即復活節的英文)是個名字,源自迦勒底,跟基督教沒有關係。[1]其實就是“阿斯塔特”(ashtart),即天后“貝爾斯特”的頭銜之一。考古學家萊亞德在亞述找到的碑銘上發現,“貝爾特斯”就是古巴比倫女神伊絲塔。
根據《牛津詞典》和其他一些文章,(比如francis x. weiser的“handbook of christian feasts and customs”),英文easter這個字與猶太人的逾越節這個字有關,這不僅因為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而且在時間上耶穌基督的復活和逾越節也吻合。在很多歐洲的語言裡,不僅逾越節的宴席曾稱為easter,而且早期英文聖經譯本中用easter來翻譯逾越節。
計算方法
復活節會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因為春分之後北半球便開始日長夜短——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訂明瞭復活節是星期日,因星期日被教會視作為耶穌死而復活的日子,所以復活節就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
此後每年3月21日以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惟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自古以來均十分複雜,拉丁文computus(計算)一字更專指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而羅馬教會及東正教會的計算亦略有差異,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1997年,國際普世教會協會在敘利亞召開會議時,曾建議改革計算復活節的方式,並建議統一東、西教會的復活節,但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仍沒有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