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利院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作用在於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加社會各種活動,增加學生社會閱歷、職業閱歷,並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接觸社會,瞭解實際職業需求。聘才網為大家提供福利院實踐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兒童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物件:兒童福利院
社會實踐時間:xx年1月24日
xx年1月24日我和我的幾個夥伴在家鄉的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社群活動,福利院的老師們向我們介紹著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棄嬰,所以我們在與他們互動時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別地體貼。上午9點,我們準時到達福利院,並與小朋友進行了互動。
當老師們和同學們一走進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興奮起來,喊著“爸爸”、“媽媽”、“抱抱”等簡單的詞語,我們也很快進入角色,與小朋友們互動。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零食拿給小朋友吃,陪他們一起看電視、搭積木,抱著他們在教室裡逛逛。小朋友們不奢望我們有什麼特長會表演什麼節目,他們只想坐在“爸爸媽媽”的腿上靜靜地看著我們。我們跟他們一起合影時,他們會擺出pose,豎起兩個手指,喊“yeah!”。他們會把照相機搶過去,從相機裡面看看自己的模樣。他們會把“媽媽”的頭繩拉下來,親自給“媽媽”扎辮子。上午10點,準時開飯了,年齡稍大一點的小朋友坐在方桌邊,自己吃飯,我們就一對一喂年齡小一點的小朋友吃飯。他們一個比一個乖,會互相督促“坐好,吃飯”,一口接一口,不一會兒一大碗蓋澆飯就已經吃完,一粒米飯也不會浪費。飯後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時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床位,會自己脫下外褲穿好睡褲,會把襪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們向老師們瞭解了他們的情況,和春節的心情,老師們說:“他們不會感到孤單和寂寞,反而會感到快樂,因為福利院對他們來說就像家一樣。”
下午我們和孩子們玩起了小學或幼兒園才玩起的遊戲,他們都很開心。傍晚我們要走的時候,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出來送我們,和我們說“再見。”
回家後,我認為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著社會上許許多多好心人的關心和照顧,還有些好心人領養他們,他們又是幸運的。我們同學中有一些已經為人父母,有些結婚了還未育有孩子,有些還是未婚,狀態不同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觸。為人父母的同學們覺得他們是那麼聽話那麼可愛;結婚還未育的同學們覺得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是要優生優育,要勇於承擔父母的責任。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留在老師們和同學們心中的回憶不會消失,同學們也覺得關愛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後可以經常開展。
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
20XX年2月1日至2月9日(除2月3日),我與張同學以及其他三位同學(非社工專業)在旌陽區街道社會福利院做了為期八天的志願服務。
福利院簡要情況:旌陽區街道福利院位於市中心繁華地帶,又緊鄰環境優美的綿遠河,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都較好。該福利院是前幾年剛擴建,但在我們看來它較為簡陋,地面潮溼,牆上的牆灰脫落不少,鋁合金窗戶的紗窗已破損不堪,許多老化的電線沒有被更換等等。但設施還較齊全,配有電視、錄音機、洗衣機等。
該院院長姓賴,她是一位六十五歲的老人,負責福利院外面的事務,如申請撥款、參加會議等等。副院長姓王,則是一位中年婦女,主要負責院內的事務,如送生病老人看病。該院劉會計,較年輕,她是院長的女兒,負責財務。福利院的飲食主要由一個姓胡的年輕人和一個姓任的中年婦女負責。還有一個姓蔣的全日制的護工和三個洗衣的女工。
在該福利院生活的主要是老人,全院有老人大約四十餘人,歲數都很高,一般每人每月所繳費用平均約為500元,五保戶老人的費用則由國家補貼。
部分老人的資料:劉爺爺,德陽街區人,80多歲,當過兵,四川建築公司退休,頭腦較為清醒靈敏,話語不多,右肢癱瘓,來此二年。
易爺爺,羅江縣人,88歲,在羅江中學當過炊事員。其女現在羅江中學工作,其兒在一家機械廠工作。他自己的房屋已經變賣,所得錢款都分給了他的子女。文化知識較低,性格開朗,對生活積極樂觀,但是因患白內障,視力差。來此一年。
李爺爺,市街區人,80多歲,他的孫女現在川大讀博,他的文化知識較高,而且他現在視力依然很好,平時愛閱讀報刊雜誌。
唐爺爺,市街區人,87歲,看似樂觀。他患有輕微老年痴呆症,頭腦時而清醒,時而昏聵。來此一年。
劉婆婆,83歲,五保戶,領取國家保障金(現在福利院代領,每月給老人30元零用),態度積極樂觀,精神矍鑠,耳聰目明,身體健朗。來此六年。
張婆婆,78歲,醫院職工退休。身世坎坷,孤寡老人,哥哥和侄兒遠在美國,性格執拗,態度相當消極,常常說要早死早了事之類話,骨折未愈,行動極不方便。
實踐目的:因為我們的專業是社會工作,所以我們希望在志願服務實踐中,鍛鍊我們的實踐能力,,儘可能地實踐一、二個專業方法(儘管我們都還沒學專業課),來增加我們的經驗,更多地瞭解福利院中老人們的實際情況。
實踐計劃及過程:我們每天調整計劃,每天寫下日誌,以求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前一天我們便聯絡福利院,剛到那裡時,是王副院長和任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們讓我們到二樓去作志願服務,當我們走上二樓時,三個老人坐在灰色的舊沙發上,正看著電視劇《西遊記》,在我們簡單自我介紹後,其中一位老婆婆說了一句話,“謝謝你們,你們愛戴我們,我們也一樣愛戴你們。”她樸實的話令我記憶猶新。
第一天的計劃是透過交談與多個老人們認識。實踐第一天早上8:30,我與張春露便騎車到福利院,當我們上樓後發現許多老人也早起了,上午依計劃而行,在傾聽與交流中我們認識很多老人。下午,我們增加了一位同學董媛婕,在與老人互動中,她和老人先後唱歌,使得老人們的心情非常愉悅。
第二天的計劃是由對二樓的老人大體交流了解,到逐步確定重點物件。對生活態度消極的老人進行耐心地交流和開導。早上我們到達時,看見老人們正亦步亦趨地下樓來。原來當天上午當地的派出所等機構派來了慰問團。我們剛把幾位老者扶下樓梯,讓老人圍坐在一樓大廳,與老人們短暫地敘了些話。門口忽然一派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我們便很快離開了。下午,我們來時大部分老人還在午睡,在劉婆婆的室內卻有數位老者聊天,我們也加入其中。隨後我陪護著劉爺爺,張春露陪護著李婆婆下樓到河邊曬太陽。其實,也有很多老人閒坐在綿遠河河邊享受著這暖冬的陽光。
第三、四天的原本計劃利用2月3日尋找一、二個老年人工作方法加以運用,可惜沒能找到。所以工作主要還是與老人聊天、給老人讀報。兩天的工作中也有新事務,像張婆婆與我們交談後心情似乎有所改善,讓我幫她買了兩封國際信封和填寫寄往美國的英文地址。唐爺爺讓我幫他捎口信給他的家人,儘管我們前去河東反覆詢問路人和尋找他所言的標誌,我們卻未能找到他親戚家。
第五、六天我們與老人幾乎無話題,但新成員肖宵卻為我們的活動增添了活力,他帶頭為老人做起了衛生,搽窗、抹灰、掃地、拖地。除了陪老人聊天,這兩天新事也不少,如給李婆婆包鹹蛋,給唐爺爺釘紐扣。第五天下午因為市消防隊慰問福利院老人,我們又早早離開了。
第七天我們依然和老人聊天,我們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員何倩,而且我們很高興地看見有四位中學生也來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們,她們的到來不僅讓老人心情快樂,而且也讓我們這些青年感到“後生可畏”。
第八天是我們活動的最後一天,肖宵也來了,他的生活經驗較豐富,和老人聊起了家常,而且聊得非常歡暢,老人們對其讚不絕口。最後我們和老人們依依惜別。
感想:與老人交談是一種閱讀,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閱讀到他們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書,同樣是豐富的經驗,卻是不一樣的經歷。儘管老人的話常常是支離片語、羅嗦重複,甚至是語不達意,但如果你耐心地傾聽,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更會是一次巨大的收穫旅程。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發現老人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醫療費用和藥品質量。尤其是一些補鈣的藥品,老人深有體會,以前此類的藥品價廉物美,而現在卻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藥效下降,老人們用後不見效,於是有老人把這種情況歸咎於市場改革、私營藥廠代替了國營藥廠,甚至於某些老人非常懷念計劃經濟時代。可見部分老人的思想觀念還難以適應時代變革。不過,這也說明目前國家應加強藥品的准入和質量監管,讓老百姓不僅吃得起藥,而且吃藥更要有效。
該福利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員存在較大矛盾,部分工作人員會對老人惡語相加、背後漫罵,表面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人手少、任務重,老人又常常因為身體健康問題,事情不斷,比如老人失禁,工作人員不理解認為是老人與其作對故意所為。又比如老人身體疼痛不做下樓端飯等事,工作人員便認為是老人懶惰,老人很想自己動手卻實在是有心無力。其實,除了雙方缺乏交流理解,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工資太低,如全日護工蔣叔叔,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200元,洗衣工的月薪是350元。年輕的炊事員“小胡”也有意要離開福利院。我想長期存在這種不和諧的關係勢必讓老人處於緊張焦慮之中,不和諧的關係也會不斷消磨著工作人員耐心和熱情。
僅僅在我們作實踐的八天裡,我們所見到的社會各界對福利院的關心很多,他們送來了營養品,也送來了關懷和溫暖。在目前,老人們的物質生活上已經令他們滿意,而他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正如2月2日慰問團請來了鼓樂隊,劉婆婆高興地說道,“我們老人更喜歡你們帶來的熱鬧”。我們驚喜地看到,中學生已主動走進福利院來關心老人,尊老感恩得到很好地傳播,愛心的接力棒在不斷傳遞。很多同學和親人願意加入我們,因此希望社群有一個完善的社會支援系統,方便志願者提供服務。作志願服務者,雖然短暫,但我們的綿薄之力星火之暖依然讓老人倍感溫暖。
唐爺爺常常要求家裡人來看望他,是老人長期孤獨的結果,該福利院的老人,雖然和許多同齡人共處一室,但相互交流卻很少,因此許多老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抑鬱。所以老人應當主動地尋找自己的快樂,主動與朋友、他人溝通,克服自己的孤獨感,這樣情緒也會走向良性迴圈,也助於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如果按照法律規定55歲是婦女的退休年齡,那麼賴院長理應退休了八年。然而老年人工作的困難和在外申請撥款參加活動的奔波辛苦,沒有讓她退縮,她仍然在這福利院工作,依舊貢獻著自己的餘熱。她讓我看到了老年人不僅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誠然,只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