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豎蛋習俗怎麼來的
春分時節,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此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兩半球平分。春分時節由於冷暖氣團交匯影響,經常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接下,就隨聘才網小編一起來看看春分豎蛋習俗怎麼來的吧!
春分豎蛋習俗怎麼來的
春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明媚的春天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幹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後,宮中詞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誌》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全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區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注意防禦晚霜凍害;南方仍需繼續搞好排澇防漬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
春分玩傳統"豎蛋"遊戲趣味習俗
3月21日迎來“春分”節氣。“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來臨之際,我國很多地方都要舉行“豎蛋”的遊戲或比賽。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根據有關資料記載,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
春分豎蛋,不僅在我國流行,現在每年春分,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做豎蛋遊戲,這一中國習俗已經成為“世界遊戲”。
“豎蛋”的玩法很簡單,就是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或是“立”起來。
為什麼春分這一天雞蛋比較容易“立”起來呢?首先,這是因為春分這天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麻利,易於豎蛋成功。第三,雞蛋蛋殼表面並不光滑,只要找到適當的3個表面顆粒,就能像底盤一樣托起整個蛋。第四,最好選擇生下四五天的雞蛋,這樣的雞蛋的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於雞蛋的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