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孝星事蹟材料

孝星事蹟材料

孝敬老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美好品德。聘才網為大家提供有關孝星的事蹟材料,以供大家學習。

孝敬老人應盡職責

黃桂春,女,1972年5月生人,今年40週歲,初中文化,群眾,現居住在建華區文化街道瀏園社群新明19號樓1單元703,是一名下崗失業的普通婦女。全家5口人,丈夫孟慶信,48週歲,初中文化,在外打工;兒子孟繁旭,13週歲,現上小學;婆婆馬普芝,87週歲,患有老年痴呆;大姑姐孟俊萍,55週歲,是一名智力一級殘疾人,為外社群低保戶。家裡的經濟來源支柱就是其丈夫,她在家照顧婆婆和大姑姐,生活非常困難。

黃桂春自從結婚以來,都一直盡心盡責地照料公婆,做好身為兒媳應盡的責任,孝敬老人,關愛周圍的親人,關心照顧身為殘疾人的大姑姐,這是不一般人所不能的,十幾年來如一日,沒有半句怨言。公公2005年去逝,婆婆患老年痴呆,還有一個患有智力殘疾的大姑姐,她常年堅持幫婆婆洗澡、擦身、洗頭、清潔被套、保持衣物乾淨整潔;盡心盡責的照顧患有智力殘疾的大姑姐的生活起居,每天都儘量做閤家人口味的飯菜,每次看著她婆婆和家人吃得開心,心裡都非常高興。經常陪婆婆和大姑姐說話、聊天,關心她們的情緒。

日常生活中黃桂春對老人不厭其煩,照顧得井井有條。對待大姑姐具有愛心和耐心。為家人們建立一個乾淨、溫馨的環境。鄰居對黃桂春一家的評價是:孝順老人,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乾淨整潔;對老人生活照顧周到。黃桂春的艱辛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現在婆婆和大姑姐臉色紅潤,身體狀況良好。黃桂春一直認為:人人都要老,要給下一代人做好榜樣,現在如何對老人,以後子女就可能會如何對待我們,人人都應該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尊敬。

“孝敬”這個承載著多麼深重意義的字眼,也是千百年傳頌的字眼,說著容易做到難,而黃桂春不能說她是怎麼的偉大,但她做到了“孝敬”。在這個條件優越物質生活有保障的社會,老人們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孝敬,讓他們的晚年過得更加美好、幸福。

因此,我們要發揚“尊敬孝敬老人”的精神,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反哺情結”是維繫社會及家庭

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

現在我國面臨著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加重,老齡人口持續上升。而現在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生活壓力,使得大部分人會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上,對老人的照顧和關心越來越少,現在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身體硬朗的老人往往最容易被子女忽視,他們的內心十分的孤寂,對兒女的思念日益加重;而身體孱弱的老人現在往往都被子女送進了養老院或是在家被護工照料著,能天天守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身體並在精神上給予他們慰藉的真是少之又少,幸運的是這少之又少的一份子就出現在了我們這個小區裡,並且她是以一個兒媳婦的身份十二年如一日的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精神真是十分可嘉,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一下值得我們稱讚的劉金花女士。

5月的北方春意盎然,天氣暖和了大家更願意走出家門到樓下曬曬太陽,走進地質小區,就會看到樓下有很多人在那下棋、打牌休閒娛樂。走過去一問,你們知道劉金花家住哪嗎?眾人沒有不知道的,因為她們家有個臥床12年的老婆婆,在大家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地質11號樓4單元601室。開門的是一位中等身材、面板微黑的中年女子透過介紹我們瞭解到她就是我們要找的劉金花女士。進屋之後我們表明了來意,告訴她我們想為她的感人事蹟做個報道,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能效仿她的這種孝德。然而她卻不好意思了,她告訴我們“照顧老人是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是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事情,作為兒媳應該做的更好,這種事情沒有什麼值得報道的,這是一種責任。”正在說話期間,躺在床上的老婆婆嘴裡嗚嗚的說些什麼,劉金花趕忙走過去扶老婆婆先做起來並告訴我們“她這是要上廁所了”然後雙臂架起老婆婆,一用力把她從床上放到了一個早已準備好的帶尿盆的椅子上。由於老婆婆體重150多斤這個身高只有1米6體重還不到100斤的婦女實在是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把老婆婆抬到廁所,所以每天的大小便只能在這把特殊的椅子上解決。小解之後老婆婆嘴裡又嗚嗚的說些什麼,只看這時劉金花又把老婆婆從椅子上架起來慢慢的放到了床上,然後像對待嬰兒一樣,給老婆婆擦拭這屁股並給給他抹一層爽身粉。這時尿盆裡散發出刺鼻的氣味,劉金花給老婆婆蓋上被子之後馬上端起尿盆不要意思的對我們說;“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老人排洩大氣味也大,我馬上收拾一下。”然後看她進入洗手間沖刷尿盆,又把大屋的窗戶開啟,換一下空氣,最後才坐下來。我下意識的看了一下躺在床上的老婆婆,此時的她像個孩子一樣呼呼的睡著了,頭髮花白但是氣色紅潤,睡夢中的她似乎在做個甜美的夢因為她的嘴角還在微微的上揚。是呀,遇到一個能如此精細伺候自己的兒媳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呀。

透過交談,我們瞭解到躺在床上的婆婆名字叫崔鳳蘭,今年已是85高齡了,12年前由於突發腦梗經醫院搶救命是保住了,但是由於小腦嚴重萎縮導致半邊身子沒了知覺,而且耳朵也聽不到了,從此她只能躺在床上。大腦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碰上有老朋友來看她,有時她能認出是誰,有時就誰也不認識張口亂罵。崔鳳蘭老人共有三個孩子,大兒子今年也是67歲高齡了並且體弱多病,二兒子就是劉金花的丈夫汪順軍,小女兒早在老太太生病前就去世了,因此老人由其二兒子汪順軍家照顧。汪順軍是一位地質工作者,由於工作原因需要常年在外,一年也就能在家呆上1、2個月,所以照顧婆婆的重擔就全落在了劉金花一個人的身上。但是她從沒怨言,每日三餐都親自喂婆婆吃飯,上午10點和下午2點她還會為婆婆削水果,每日給婆婆翻3次身,一個星期給她洗一次澡,最令人佩服的是老婆婆每晚十二點之後就願意小解,劉金花就每隔1個小時把老婆婆抱到椅子上讓她小解然後在抱到床上,這種種的行為堅持1年2年3年行,但是能堅持12年的又能有幾個人呢?我不禁問她,這樣你不覺的累嗎?當老婆婆胡亂罵人的時候你不覺得煩嗎?她卻很詫異的問我,當你照顧你的`孩子你會覺得累和煩嗎?是呀,世界上哪有不愛自己兒女的母親,劉金花女士早已把這位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婆婆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呵護,這份愛著實讓我們感動。

劉女士告訴我們,她婆婆很年輕的時候就守寡,自己獨自拉扯著三個子女生活很是艱辛,年輕的時候從不捨得給自己買吃的和穿的,所以她現在要讓婆婆過上好日子。雖然近幾年來劉金花的丈夫汪順軍因長期的工作操勞導致肝器官已經出現了病變,看病已經花去家中全部的積蓄,她們的日子十分拮据,但是劉女士為了使婆婆更好的消化她仍然堅持每天給婆婆吃兩種水果,每逢節日還會給婆婆添置些新衣服。她說“雖然我們現在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但無論再怎麼難我們也不能苦了我們的父母,我婆婆一輩子吃苦,到老了我要讓她享福。我們買不起越季的水果但是我們總能讓老人吃上應季的水果,我們買不起商場中的牌子貨,但是我們一樣也能給婆婆買物美價廉的好衣服。”就是這一句句樸實的話語,深深打動著在場每個人的心。

由於婆婆現在有很嚴重的老年痴呆所以常常是破口大罵,但是面對這些劉女士從來都不覺得厭惡。劉女士告訴我們由於她的婆婆離不開人交給外人照顧她又不放心所以她已經很久不出遠門了,一般除了下樓買菜她很少再出房門,她不放心老人自己在家。為了使婆婆得到更科學的照顧,她常常看養生節目,按照專家們說的食療法科學合理的搭配婆婆的飲食。我們看到臥床12年的婆婆身上的面板十分的光滑,後背沒有一點褥瘡可見劉女士照顧的是多麼的精心。

走出劉女士家的大門我想到了《本草綱目禽部》記載的:“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說,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餵養它的母親。禽類都有養老之情,我們人類更應該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我們應該以劉金花女士為榜樣,把這種孝道發揚光大,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