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立春習俗
陝西立春習俗是什麼?想治療到就來聘才網況且看看吧。
立春,歲時節氣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夏曆的正月節,有時也在臘月。按傳統的演算法:大寒後15天為立春。每年公曆2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開始,是為立春日。此時東風勁吹,河水解凍,沉睡了一冬的蟄蟲開始活動起來。草木復甦,氣溫回升,標誌著春季開始。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們十分珍惜這個氣節。幾千年來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儘管陝南、陝北、關中各地區的風俗各有差異,但在許多主要活動上,還是大同小異的。立春的風俗很多,這裡只舉出數例。隨著時代的發展,風俗活動的形式有繁有簡,內容也多有變化。自民國以後,提倡科學、民主,傳統的風俗也受其影響,逐漸取消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傳統的風俗習慣,仍然在人們生活中流行。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簷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簷的牆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築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裡,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單貼在牆壁上,用來鎮壓驅防毒蠍。如寫:“穀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七星劍,斬殺蠍子精。”白水縣人民於穀雨節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穀雨日,穀雨晨,奉請穀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蠍子立刻化為塵。”用以驅除毒蠍。陝西西鄉一帶人民,每年在穀雨日天剛亮時,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蠍。
陝西立春時有“燎百病”習俗
燎百病是立春的.一項古老習俗,多在陝西流行。這一天,人們將柴火堆在一起點燃,把床上的被褥拿來虛燎,邊燎邊念:“燎百病,燎百病。百病消散身安寧。”屆時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從火堆上跳過。古人認為這樣可以消除疾病和一年的晦氣,保持身體的健康
對此,全國著名中醫養生專家武國忠表示,早春的時候人體陽氣虛弱,所以人們要避免寒冷的氣候對陽氣造成傷害。燎百病的習俗就是在有意識地驅散殘留在被褥上的寒邪,以免其在夜晚溫度較低,而體表毛孔舒張的時候侵襲人體,導致疾病。可見,冬春之交溫陽散寒,已經成為我國傳統養生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了。
古人的做法對現代人而言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它提示人們立春後應注意保暖。武國忠提醒,立春之後人們要適當春捂,保證頭部、腹部、背部、頸部等重要部位不受涼,最好每天都用熱水泡腳。在天氣晴好、空氣質量較好的時候,也可以將被褥拿出來曬曬太陽。
本版稿件由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李霆採寫